「朱習會」後的朱立倫國民黨

如何利用民共矛盾累積政治空間
王 睿
(自由撰稿人)


朱立倫4月17日首次公開表態「我不會參選2016年」。20年前同一天,呂秀蓮率領百人感恩團在日本說:馬關割台使她至感不幸中之大 幸。當年馬關條約100周年,綠營還在島上舉辦「告別中國」大遊行。而台灣在李登輝治下,以「戒急用忍」阻撓台商西進,配合日本聯台制陸的經貿戰略,台海 內部危機接二連三。在外部方面,美國三度製造「中國威脅論」,加劇台海風波。歷史的發展是,台灣民眾在這種內外黑箱中渡過20年風浪後,朱立倫表態棄選 2016的次日,呂秀蓮又在「馬關條約120年紀念--民間國安會議」中表示:她看到習近平要在2016年一舉解決台灣問題的資料。

台灣的「黑箱焦慮」

呂秀蓮的情資來自北京最高當局?抑或她在北京布建的眼線很到位,橫豎那肯定是不足為外人道的「黑箱作業」。台灣政壇有種「黑箱焦慮」:豈容呂秀蓮和朱立倫 等人專黑於前?最近綠營及蔡英文力推「兩岸協議監督條例」,說是改正藍營處理兩岸協商的黑箱作法,落實公開透明及民眾參與云云。其實就是藉此條例讓綠營和 蔡英文躋身兩岸「黑箱」,以分取政治紅利。所謂公開透明及民眾參與,還沒在舉世哪個政府完全實現過,近代公民權是讓渡個人權利於國家主權下的定義,否則也 就不必專家政治或賢能政治了。全民政治未必是今世良政,台、菲、印等地足為證明。

但是,在長年來藍綠獨佔台灣社會視聽環境和政經格局的條件下,綠營儘可利用兩岸走過不同體制和路徑的隔閡,在島內炒作「全民政治」、「主 權獨立」,升高異於大陸的矛盾,並以九二共識是「國共黑箱」的話語來規避其兩岸政策受到的質疑。許多台灣民眾在人為的封閉環境中思考與看待兩岸關係,正是 藍綠建構「不統、不獨、不武」與「維持兩岸現狀」的重要憑藉。綠營多數相信「2,300萬人決定論」是神聖價值,儘管李光耀明快指出:台灣前途不是由島內 民意決定,而是由台海兩岸及太平洋兩岸的力量對比來決定。

朱立倫或許看出藍綠輪流透支島內政經的循環路線只會黯然台灣,所以他不惜在島內的相對高民氣,不惜得罪藍營立院派的舊勢力,不惜背負綠營 「黑箱協議」的指控,而拒絕成為第二個馬英九。那麼,是什麼報酬值得朱立倫以上述代價來換取呢?又是什麼條件促使朱立倫決定赴陸放手一搏?他是怎麼盤算 「朱習會」後的前景呢?答案正在於人為的兩岸隔閡與矛盾之中,確切點說,是在民共矛盾之中。

首先在經濟方面。已見疲軟的台灣出口成長,亟需新市場來滿足比較優勢的服務業和半導體產業;而大陸主導的一帶一路經過亞非歐26國,計有 44億人口和21兆美元的經濟規模,還有未來數年基礎建設投資的巨大商機,形成世上最具發展潛力的經濟帶。加上亞投行的設立,預期人民幣對東亞的影響力將 因此超過美國聯準會。可台灣卻以政爭綁架經濟發展,惡化的經濟又反過來成為政爭口實。於是台灣自外於大陸主導的亞洲共同體機制,不但跨國企業過門不入,連 絲路經濟帶的連結點都不想碰這塊拿服貿和貨貿來嘔氣的島嶼。面對大陸的冷處理,朱立倫如欲避免台灣成為「亞細亞的孤兒」,他必須擔任這種連結點,使台灣因 他的連結而不致在全球新秩序中出局。

換言之,順應北京布局全球的宏大藍圖,朱立倫勢必在亞投行和絲路經濟帶上爭取台灣首功,再交由馬政府做個臨去秋波,並穿過綠營製造而跨不 過去的兩岸鴻溝,讓自己成為台灣在全球化發展新局中的第一人。如此一來,即使綠營將執掌島內權柄,其成乃是建立在朱立倫首功的基礎上,其敗則必然是偏離朱 立倫首功的路線,朱立倫事後再怎麼用捨進退都划算。而北京則藉由將台灣鑲嵌在自己布局的位置,讓台灣社會睜眼看清自己在全球的份額和屬性,也讓台灣民眾重 新審視兩岸間以及島內的是非輕重。甚至在反制美國對中國進行戰略圍堵的主動出擊中,不排除台灣反正為中國興起的主體前鋒的可能,使台灣恢復民族志氣,確立 其在中國乃至東亞的價值。

撰寫跨國版東亞二戰史

在文化教育方面,例如朱立倫可建議由國共主席共同邀集東亞地區受過日帝侵略殖民的各國學者專家,合寫一本跨國版的東亞二戰史和一套東亞跨國版的中學教科 書,並以東亞各國語文發行。在大陸建構亞洲共同體的物質基礎上,以亞洲的共同經歷為視野,樹立全球化的亞洲話語權和亞洲共同價值。這不但有助於凝聚亞洲各 國間的歷史共識,促進亞洲各國的團結合作,且能對日本種種威脅東亞和平的軍事作為形成壓力。而朱立倫則能超克台獨獨台史觀的糾纏,恢復台灣在東亞反殖民鬥 爭史上的國際尊嚴,從而提升他個人在兩岸乃至東亞的聲望。用台北最在意的「國際空間」為敘事背景,對比綠營與脫亞入歐入美的日本軍國主義沆瀣一氣的史觀, 突出島內抵制8月1日施行「高中歷史課綱微調新版本」的綠營是日帝扈從和自外於東亞共同價值的形象,而朱立倫的形象則會被反襯得更高大。

在絲路經濟帶的基礎上建立絲路戰略帶,為全面復興亞洲古文明國家而共同努力,朱立倫還可以就邁向全球500家的孔子學院方面建議兩岸合 作。改變具有較量意味而又不起作用的海外台灣書院,以台灣儒學研究共襄習近平說的:「孔子學院屬於中國,也屬於世界。」綠營及日皇遺民在台灣推行的「去中 國化」文革,基本動不了孔子;事實上連日本、連東亞、連歐洲、連美國也無法在地球上「去孔子化」,這就是習近平那番話的意義。孔子既成了中國價值在全球化 的代言人,則他在台海兩岸的文化影響自不在話下。

在共同的歷史紀念日上合作

去年紀念孔子誕辰2565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上,習近平講話肯定孔子學說,說「中國共產黨人始終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忠實繼承者和弘揚者,從孔夫子到孫中山,我們都注意汲取其中積極的養分」,這就讓兩岸和兩黨有了共同語言。

除了改造台灣書院,紀念孔子誕辰日及共議教師節,同文同種又命運與共的台海兩岸大可在共同的歷史紀念日上合作,舉辦交流活動。如將馬關割 台的4月17日同訂為「國恥日」,從文化意識和歷史記憶上徹底肅清台獨託詞,掃除皇民化遺毒。1937年7月7日國共統一戰線領導全民奮起八年抗戰,日據 下的許多台灣青年潛赴內地參與祖國抗日,7月7日因而是兩岸兩黨的「抗戰救國紀念日」;這事朱立倫有話語權,而謳歌日本殖民主義的藍綠皇民只能跳樑。 1945年9月3日,日本俯首遞交降書,那既是「中國抗戰勝利紀念日」,也是全球性的反法西斯戰爭勝利日;台灣後來卻將9月3日改為軍人節,但軍人若非衛 國之戰勝利何有節慶可言?反之,若台灣恢復九三抗戰勝利日,是不是大陸也該同慶1945年10月25日的「台灣光復節」,以相助台灣社會改過人為的集體失 憶?日帝駐台總督安藤利吉就是在這一天將台灣歸還中國的。

對於台灣看重的「二二八和平紀念日」,大陸吃了綠營的悶棍。1947年的中國執政黨是藍營,台海兩岸類似的民變在全國40座城市爆發,其 本質是階級鬥爭,中共黨員且在台中和嘉義組織武裝鬥爭。但綠營藉兩岸因內戰分裂的環境,成功嫁接「二二八兇手是中國人」的記憶給台灣社會,藍營則樂得責任 脫手給大陸和中共。朱立倫需突圍綠營及某些傳媒布建的二二八天羅地網,與大陸各界合作研究及聯合紀念台灣二二八。以1947年前後兩岸內戰歷史現場的共通 性,即「反內戰、反飢餓、要和平」為基礎認知,呈現台灣二二八民變在中國現代史上的普遍性與特殊性。這要取決於朱立倫是否願意承擔藍營的歷史責任,擺脫綠 營和皇民化後人對台灣社會的知識訛詐。

台大教授朱雲漢近作《高思在雲》指出,台灣媒體是政治耗損的重要推手,他說:「正如電視媒體受制於商業化的收視率機制,文字媒體的主要問 題是不能免於黨派偏見,實際上淪為黨派宣傳工具。」朱教授還特別點名《蘋果日報》的完全商業化,打破傳統的新聞原則,攪黃台灣的媒體環境。

在軍事安全方面,台灣至今沒從冷戰侷限中解放出來,因而扈從美日同盟是台北的「安全路線」。這說明何以島內不分藍綠,一方面宣稱擁有釣島 主權,一方面又擁護竊佔釣島的《美日安保條約》的精神錯亂。如今《美日新防衛指針》出台,日本軍力可隨美軍投射全球,台北沒說什麼話,兀自默默準備不針對 日本軍國主義的抗戰勝利70周年軍力展示。事實上在2010年,荷姆斯基(Noam Chomsky)就來過台北中研院指出:美國才是全球頭號恐怖帝國,而台灣正是美國的幫兇之一。證諸美國侵略伊拉克期間,台美間讓人難以清楚的「黑箱作 業」,荷姆斯基的幫兇論恐怕不假。面對美日同盟劍指中國的全球性擴張,身處東亞而口說中文的台灣人有權拒絕充當美日幫兇?

美國才是全球最大的戰爭輸出國

大陸讓利政策的現狀不可能永遠維持,尤其是讓利台北去向美國申購軍火來反中,更不可能為大陸民眾所接受。況且這種政治性交易,是以出賣島內科技、教育、環 保、健保、交通設施、社會福利……等生活品質資源為代價的自殘行為,遲早會被覺醒的台灣民眾唾棄。「阿帕契團趴」事件的某種意義,就是教人驚覺台美軍購 「安全體系」彷彿一場遊戲,只有那些軍中將校才能識破「黑箱玄機」,把對美採購的阿帕契戰機當成親友玩物。這齣「台海無戰事」的演出,不自覺地逆襲台美軍 購「安全體系」。事實上,亞太地區凡與美國建立「安全關係」的地區無不捲入戰爭焦慮,正因為美國才是全球最大的戰爭輸出國。則台灣作為美國應對「中國威 脅」的亞太支點與前沿,更不可能依靠美國換來和平環境。

古語說:「論至德者,不和於俗;成大功者,不謀於眾。」朱立倫若再拿島上民調或公投來說事,那只能是第二個馬英九。大陸崛起和台灣低迷,就沒哪個是民調或公投造成的。

在政權問題方面,誠如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院長劉國深所言:「兩岸之間的本質是政權問題,不是主權問題。」島內最大的「黑箱」,就是「賣 台」予美日同盟。除了長期對美日兩國貿易逆差之外,台北還附和「台灣地位未定」或自稱「台灣主權獨立」,並用國號問題錯亂台灣民眾的國家認同,誤導台灣民 眾的主權認知。但「實際上」,如劉院長所說:「大陸和台灣同屬一個國家,大陸居民入島拿入台證,台灣居民登陸用台胞證──這已經延伸出一套話語與制度。」 這套話語和制度,實際就是「一國兩制」的表現方式,連中華民國憲法也是一國兩區的概念。

朱立倫應該清楚,如果拿不出比一國兩制更好的解決方案,台灣地區在軍事和外交上的超額支出,就像是松鼠跑籠,力盡而無功。一萬年太久,只 爭朝夕,正因這朝夕事關萬年太平。朱立倫應拉開藍營在主權論述上與綠營投機主義的距離,從而加大將來他個人和藍營的政治迴旋空間。朝夕爭功,倏忽即逝,朱 立倫會錯失這個歷史機遇嗎?

把2016年的政權交出,出清藍營內部機會主義者,徹底進行國民黨改造。一如上世紀中葉蔣介石失去大陸政權後,在台灣重新整頓國民黨,堅守一中原則,堅持金馬兩地與大陸的連結,勵精圖治,換來30餘年的統治延續與建設成果,這才是朱立倫置之死地而後生的歷史借鑑。

朱立倫要借鑑蔣介石的教訓

當然,更該借鑑的教訓是,蔣介石依托美日、買辦、皇民化台人來統治台灣,撲殺、打壓台灣真正的愛國主義者,特別是整肅左翼反帝反封建反買辦、追求民族解放 與國家統一的愛國者。結果是蔣介石依然「處在人民的包圍之中」,且終生受制於帝國主義,反攻大陸固成空話,密使和談兩岸統一也未竟,其歷史定位不言而喻。 因此,朱立倫除了改造國民黨的屬性、黨紀、論述、組織之外,還應聯合台灣堅持至今的民間愛國反帝團體,共同推動前述各方面的努力,經營民眾,普及改造成效 與影響,以對綠營的反動路線形成足夠壓力。

若朱習會以後,藍營及朱依然故我,依然算計的只是島內兩黨政黨輪替獨佔的格局,依然尾隨美日同盟「重返亞太」的反中戰略,就說明這次朱習 會的歷史評價將趨負面。一國兩制正因為「求同尊異」的價值維護而來,卻可能因為「求同尊異」的工具化而需要改變,後者會讓朱立倫噬臍莫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