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去的外交

「一帶一路」將翻轉西方主宰世界

孫若怡
(稻江科技暨管理大學副校長)


希望相隨,有夢最美。一個懷有夢想又具實踐力的人,其行動力就是心靈的體現;一個民族亦復如此,在高舉復興民族偉大光榮理想之際,其外交自然也展現出一股高瞻遠矚且靈動有序的活力。自實行改革開放政策以來,中國很長一段時期謹守「韜光養晦」,打不還手的作法,突顯了戰略上的被動、低調與低姿態。

習近平總書記上任後,在民族偉大復興旗幟下,不但提出了一系列如「絲綢之路經濟帶」、「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中印緬孟經濟走廊」、「中巴經濟走廊」、「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亞洲安全觀」及「新型大國關係」等對外重大的新戰略觀與新規劃;在面對與日、菲、越等國家的齟齬時,則勇敢釋出堅守底線、敢於亮劍的原則,明確而堅定地表達絕不犧牲國家利益的決心。中國已然踏著穩健的步伐,以合作共贏、樹立雙贏為準則,進行著走出去的外交。

立足歐亞,放眼全球,走訪位於各大洲的友邦,積極與各國偕同推動各種新戰略規劃,是習近平主席與李克強總理外交的重點工作之一。但在努力的過程中,也不斷承受這樣那樣的異議與質疑的眼光。

抵制了「新絲綢之路」美國版

中國的陸上「絲綢之路」是一條橫貫亞洲的通道,東起長安(今西安),經甘肅、寧夏、青海、新疆,跨越蔥嶺(今帕米爾高原),經阿富汗、伊朗、伊拉克、敘利亞等國,而達地中海東岸(今羅馬);期間聯繫著撒瑪爾罕、德黑蘭、伊斯坦堡、莫斯科、鹿特丹與威尼斯等著名古都,全長7,000多公里,中國境內總長4,000多公里。至於「海上絲綢之路」則自廣東省出發經海南省海口、越南河內、印尼雅加達、吉隆坡、加爾各答、可倫坡,直抵非洲東岸的內羅比後,經雅典到達威尼斯;期間渡過南中國海、麻六甲海峽、印度洋、阿拉伯海,越過紅海直達地中海。威尼斯則成為「陸上絲綢之路」與「海上絲綢之路」的交會點。

早在2011年,時任美國國務卿的希拉蕊也曾大力宣揚要發展美國版的「新絲綢之路」,亦即建立一條連接阿富汗、中亞和南亞的路徑,以確保其在該地的戰略優勢。然而,此一構想一方面由於美國本身在該地區缺乏實質的經貿活動,另一方面基於反恐需要,美軍不時地以無人飛機襲擊各地涉嫌窩藏嫌犯的村莊,除造成許多人員特別是平民百姓的傷亡外,也加深了當地人的怨恨。另外,美國允諾提供的貸款援助資金總是無法到位,致使上述構想始終無法落實。眼看中國不斷深耕俄國、白俄羅斯、哈薩克、吉爾吉斯、阿富汗與巴基斯坦等國有成,中亞與西南亞嚴然已成為中國「陸上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共生腹地,心理的難受實在是可以理解的。

2013年10月14日,美國《華盛頓郵報》就以《中國用兩條絲綢之路繞過美國的「新絲綢之路」》為題,指出中國正利用俄國的衰弱,強化自身從太平洋到波羅的海的區域合作,暗示中國對華盛頓的威脅與挑戰。

美國高呼「狼來了」!

早在2003年10月8日,中國與東盟諸國就在印度尼西亞巴厘島簽署了《中國-東盟面向和平與繁榮的戰略夥伴關係聯合宣言》。2013年,李克強總理在汶萊的中國-東盟領導人年會上,提出「2+7」合作框架,無疑提供中國「鑽石十年」,是與東盟國家間開大門的作法。與此同時,習近平主席出席亞洲太平洋經濟合作會議(APEC)峰會之際,也順道訪問了印度尼西亞與馬來西亞兩大東盟的重要成員國。

美國無視於中國為順應亞洲的新需要,著眼於亞洲的新未來,更為亞洲的安全合作,在不稱霸的基礎上,一再強調的共同構建合作且可持續的亞洲安全觀,眼看著中國與東盟關係平實發展,便開始坐立不安,甚至認為這一切的作為,就是針對美國而來,是為了防堵美國重返亞洲的佈局。因此,美國媒體不斷宣揚「中國威脅論」,把中國描繪成亞洲安全問題的製造者,直指中國對東盟合作共贏的主張與作為,是狼來了!

隨著中國一路一帶西向策略的推動與深耕細作,俄國正好走了一條東進戰略的發展道路。

俄國超過七成國土位於亞洲,但以2014年為例,其遠東聯邦區的經濟發展總量,比重卻不到全國的5%;至於人口自然增長率、人均壽命等指標,也遠遠落後俄國的平均水準。因此,普京總統從第三任期開始,就對俄國遠東地區展開前所未有的大開發。

2012年,俄國首先成立遠東地區發展部,任命一位副總理專門負責遠東發展事務;同時,提出「三步走」戰略。第一、推動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第二、實施大型能源項目整建;第三、訂定本區在2025年前,完成由傳統資源性產品向創新產品出口的轉化。

如此一來,俄國近期的重大基礎建設項目,無形中都集中在遠東和西伯利亞地區,這個態勢是否正意味著俄國其實在暗中已埋下了與中國「大角逐」的暗樁?況且,「陸上絲綢之路」的主要建設都沒經過俄國境內,日後俄方只要稍加阻撓與破壞,自己毫髮無損卻可以給中國帶來莫大的傷害。

各種流言不斷刺激挑戰著中、俄間的信任度,事實證明,在兩國元首敞開胸襟不斷互訪的情況下,雙方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的發展,進入了一個新階段。中方大手筆購買俄國的天然氣,雙方簽署本幣協議與高鐵合作諒解備忘錄等的實際行動,將兩國務實合作提到一個新高度。

為天涯若比鄰下一新的註腳

要實施超大型項目的建設,需要的就是資金,俄羅斯加入亞投行不但有助於資金的取得;另一方面,在亞投行框架下也將更促進金融、經貿及高科技等領域的務實合作。中俄兩大國的合作,確保了亞洲大陸的穩定發展。

絲路基金與亞投行都循序漸進的投資成立,兩條絲綢之路也持續的為沿路各國帶來無與倫比的商機。一路一帶在歐亞大陸共有四大鐵路通道:1.新亞歐大陸橋通道,聯繫烏魯木齊-連雲港;2.渝新歐國際鐵路通道,聯繫重慶-烏魯木齊與歐洲;3.蓉歐快鐵通道,聯繫成都-阿拉山口;4.泛亞鐵路通道,聯繫南寧-大理;這四大鐵路通道,為中亞、西亞、南亞、歐洲、非洲及拉美國家,織起了一張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可創新收益,繁榮各地,為天涯若比鄰下一新的註腳。

今以渝新歐這條總長1.1萬公里的國際鐵路通道為例,起點為重慶市,中間有一段經過俄羅斯境內,整個路線由德鐵和俄鐵合資成立的——「跨歐亞物流公司」控制。雖然,每趟列車只能裝載40至50個40尺集裝箱,無法與每艘能裝數千個集裝箱的現代貨船相比。但運輸所消耗時間22天,是海運的一半。許多西方公司在重慶附近生產的商品,近三分之二經由這條鐵路運往歐洲。2014年9月,首趟載運德國製造的汽車,經由鐵路抵達中國。

根據德鐵的報告,近兩年來歐洲與中國間的貨物運輸量,呈快速增長趨勢,已有相當於四萬個20尺的集裝箱,其規模已不容小覷。

中國這走出去的外交,或將為全球貿易路線與地緣政治,以及為五百年來由西方人全權主導的牌局,帶來一次顛覆性的翻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