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英訪美、阿柱破磚,藍綠雙姝對決

陳建仲
(陸委會諮詢委員)


民進黨主席蔡英文5月29日至6月9日,率團訪美,展開「點亮台灣,民主夥伴之旅」,此行小英一雪前次往訪受美冷落之恥,獲美方破格接待,高空越過總統大選前的「華府大會考」。小英訪美除顯示綠營在美國日益重視美台關係的有利氣氛下,成功將華府對台灣重視轉化為對蔡英文的支持之外,綠營也打出回歸「憲政體制」向維持現狀轉進;反觀國民黨,洪秀柱拋磚成玉,弄假成真,以高民調通過初選門檻,讓眾大咖臉上無光。然而如果藍營自亂陣腳,泛藍不能整合、調整路線,則明年1月總統和立委選舉結果出爐後,台灣很可能頭一回出現「綠大藍小」的政局!

蔡英文訪美期間在華府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演講「台灣面對未來打造亞洲新價值」和答問、返台記者會等,分別提出新的兩岸關係論述。蔡英文說:「當選總統後將在中華民國現行憲政體制下,依循普遍民意,持續推動兩岸關係的和平穩定發展」;所謂「憲政體制」,蔡英文表示:「我所說的是中華民國現行憲政體制,我也以教授身分提供定義,包括憲法的內文、增修條例、相關憲政釋文、法官判決以及政府與人民的相關運用,只要是跟憲法、釋憲跟運用有關,都包含在我所謂的現行憲政體制裏。」

回歸憲政體制說,隱藏第二共和

另外,在返台記者會上,蔡英文也說兩岸關係在「維持現狀」的基礎上,既有兩岸大陸事務首長固定的溝通管道,未來若執政會「繼續維持」;對於九二共識,蔡英文說她的想法與做法就是「回歸基本的事實」,「兩岸20多年來協商與交流累積成果的一部分」這個事實,至於所發生的事實,她表示:「其『詮釋』與所發生的『名詞使用』,就繼續求同存異吧!」蔡英文重申她會在中華民國憲政體制底下,於兩岸20多年來協商與交流成果的基礎上,維持2,300萬台灣人所擁有自由與民主的現狀;不過,她也強調,維持現狀絕不會持續黑箱決策,也不會利益寡占,這是與當前執政黨處理兩岸關係上,最大不一樣的地方。

解析蔡英文關於兩岸關係的相關談話,最重要的是蔡說她的憲政體制包括憲法的內文、增修條例、相關憲政釋文、法官判決以及政府與人民的相關運用,只要是跟憲法、釋憲跟運用有關,都包含在現行憲政體制裏。事實上,蔡英文的「憲政史觀」是呈現動態變化,從嘲諷中華民國是流亡政府,到近期表述「台灣就是中華民國,中華民國就是台灣」,再到華府訪問時宣稱將在中華民國現行憲政體制下,持續推動兩岸和平發展;實際上既迷惑了藍營支持者、包裹謝長廷的「憲法一中」,也能繼承李登輝的「台灣第二共和」──修憲式台獨路線,讓深綠也能接受,是相當高明的提法。

眾所皆知,蔡英文在1998年8月受李登輝指示成立「強化中華民國主權國家地位專案小組」研究對策,擔任召集人,研究「中華民國主權如何與一個中國脫鉤」。1999年5月該小組研議以「特殊的國與國關係」為兩岸關係定位,由蔡英文提報殷宗文同意再呈送給李登輝。這篇報告在前言中以歷次修憲來論述中華民國自成一個主權國家的法理基礎(這理論後來成為「台灣第二共和派」新台獨理論基礎),並提出如何實現維護台灣主權的整套計畫:包括修憲、修法與廢除國統綱領。而2000年7月李登輝與日本作家中嶋嶺雄共同出版《亞洲的智略》,在該書中李首度系統提出中華民國在台灣已經走出了兩蔣統治時代、並蛻變為「第二共和」的構想;在「建國式台獨」之外,再創一條「修憲式台獨」路線。2002年李登輝成立群策會研擬10項「台灣21世紀國家總目標」,其中第一項正是「確立台灣的國家認同,以『普遍意志』譜寫『第二共和』」。

依蔡的想法,雖然現行「中華民國憲法」仍是「一中架構」,但她不是用「中華民國現行憲政體制」一詞來解釋一中的內涵,而是用「憲政體制」來框住兩岸關係,就是要取用修憲條文關於兩岸分裂分治的部分,要以分治來框住兩岸關係。此番提出回歸「憲政體制」說,似乎綠營將走回李登輝「台灣第二共和」路線,未來重頭戲就是持續推動修憲,進一步確立台灣的主體性。

用含混學術用語誘導選民

蔡英文在回答「九二共識」的提問時,刻意以學術用詞和語法,迷惑選民。所謂「其『詮釋』與所發生的『名詞使用』,就繼續求同存異吧!」簡單說就是她不接受「九二共識」,但希望和大陸繼續維持目前的交流。蔡以「維持現狀」+「憲政體制」+「求同存異」,誘導台灣民眾認為她已有維持現狀的善意,大陸不應逼她接受「九二共識」,準備把兩岸關係一旦逆轉的責任,丟給大陸承擔,而避開她不接受「九二共識」的爭議。一旦總統選舉獲得高票,將成為她和北京抗衡時的有力籌碼。

同時,蔡英文強調要遵循民主機制,尊重國會監督,繼續完成立法院兩岸監督條例;批判當前兩岸交流時,說她「不會持續黑箱決策、也不會利益寡占」,「超越既有國共關係框架、建立常態化兩岸關係」,既能吸納「太陽花學運」能量,又能污名化國共交流。在否定現狀的同時,蔡卻又表示希望既有兩岸大陸事務首長固定的溝通管道,未來若執政會「繼續維持」,實際上她是想接收馬政府推動兩岸交流既有的成果,但將問題全推給國共平台承擔。蔡希望兩岸交流將來完全納入政府部門,以阻斷藍營和對岸較友好的關係,防止台商和對岸資源向藍營輸送。

視美對台的重視為對小英的支持

早在蔡英文訪美前,4月1日美軍兩架F-18迫降台南;5月7日美方宣佈前國務院亞太副助卿梅健華接任AIT台北辦事處處長,創下駐台最高官員層級;22日美軍首次邀請台灣參加兩棲領導人研討會;6月1日助卿芮福金來台,創下國務院訪台官員最高層級;3日台灣陸軍航空601旅與美陸軍第25戰鬥航空旅締結為「姊妹旅」;4日AIT在官方臉書上以中英文公佈,台灣參謀總長嚴德發、海軍司令李喜明在5月27日應邀到夏威夷參加美軍太平洋總司令與艦隊司令的交接典禮等等,這些舉動顯示美方重視且正全面提升台美實質關係。

但民進黨此時卻刻意放大蔡英文訪美,與美國國安會、國務院官員會晤的訊息,導引出華府支持民進黨的媒體效應。民進黨人士普遍認為自去年九合一選舉後,民進黨重返中央執政的聲勢看漲,不論美國接受與否,都得做好與民進黨政府打交道的準備;加上民進黨早就針對各項議題與美方持續溝通,足以讓美國相信重新執政的民進黨將是可信賴的夥伴。

但民進黨將美國對台灣的重視轉為對該黨的支持,明顯是操作過當,正如5月間親綠的兩岸政策協會原定訪問北京的參訪行程,因民進黨急著操作「民共交流」而被對岸臨時取消。實際上不論是華府或北京,對民進黨重返執政的疑慮並未解除。

反觀國民黨,「秀柱破磚」並未給選情不看好的該黨帶來新形勢,親民黨見有機可乘,正力拱宋楚瑜再度參選總統,如泛藍整合失敗,7月中國民黨提名洪秀柱,將不是大團結的形成而是泛藍陣營大亂鬥的開始。泛藍為爭立委席次相互踩踏,極可能造成總統、立委雙敗。

雖然洪在初選期間展現超高人氣,不但越過黨內眾大咖,連小英都不是對手。但這樣民調有多少成分是綠營故意攪局?看好戲?國民黨因被民眾強烈「反馬」拖累下,一直抬不起頭來;藍營也因馬英九執政偏離藍營路線而憋著一口悶氣;無奈在九合一敗選後,不論是朱立倫、王金平或吳敦義等較有贏面的大咖,都表態不選;洪秀柱適時補空,強烈打出「純粹藍」的政見,立即攫獲黨內低迷的人氣,甚至被期待是「女版柯文哲」。

柱柱姐不是女版柯文哲

然而,遺憾的是「柱柱姐」不會是「女版柯文哲」,因為柯選的是台北市長,台北的省籍意識相對開放、中間選民相對具有較高的自主性;同時學青活力大,網路串聯快。柯長期獲媒體青睞、能立即轉化成網路高人氣;但媒體對洪少有這樣的對待。柯P台大醫生專業受肯定,但洪待最久的是爭議最多的立法院;柯有「反頂新」、「反馬」牌可打,但洪卻反過來必須承擔這兩記總統選戰的重拳攻擊;柯有泛綠大團結的力挺,但洪面臨泛藍分裂的危機;相對於連勝文,柯擁有本土優勢;但相對於小英,洪外省籍形象鮮明;最後,柯P能攻下藍營較強的台北市,但洪卻難以撼動民進黨獨霸的中南部。

洪秀柱最主要的困難在兩岸政策上藍綠恐將首度攻守易位,因為蔡英文訪美期間提出兩岸關係「維持現狀」、回歸「憲政體制」,相當程度回應希望兩岸關係穩定的多數民意,消除選民對「扁路線」復活的疑慮;她反擊馬政府兩岸政策「黑箱決策」、「利益寡占」,明顯能接引「九合一」選舉「反頂新」的怒火到總統選戰中。即便小英並未明示是否接受「九二共識」,民進黨評估仍可過關。而且民進黨和泛公民團體的立委協調雖陷入困境;但除禮讓部分選區外,選對會決定要在各選區能提名的就提名,足見該黨不但對總統選舉已視如囊中物,更為爭政黨票不惜和泛公民團體分家,企圖一舉搶下立院多數黨。

實際上,國民黨在兩岸政策上較明智的做法是黨主席朱立倫提出的「深化九二共識」論,這是從「一中」走向「各表」的路線圖,對現狀變動較小而且合於藍營基本路線。但洪秀柱提出「一中同表」等於要兩岸從「現狀」走向「一中」,這種深藍路線明顯會引起中間選民的不安,也讓國民黨這些年來走向「本土化」的努力被質疑。「柱柱姐」走偏鋒式的參選政見,雖然為她贏了初選卻不利大選;若干具高度爭議的政見,雖然在黨內特殊的「黨員生態」能得利,但面對真正大選的地域和群體差異,等於自我群體分眾化,不利爭取選票。「柱柱姐」雖然是資深立委,但她欠缺行政資歷,在兩岸、外交和國家安全議題上對選民的說服力,和小英相比都居於劣勢,這也是近來藍營總統參選人的第一次。在確定被黨提名後,洪必須重新調整她的政見,以全面性議題為主,爭取最多數選票,才是有可能勝選。

當前馬政府連番努力,仍無力拉回馬的聲望。國民黨必須和馬英九坦誠協商,不論要不要切割、如何切,都得找出最佳策略,不然黨內總統提名之爭就算在7月中的全代會能落幕,但隨之而起的黨內矛盾反可能被攤在陽光下。單獨打蔡英文都難有勝算,何況還得同時背負「護馬」和「爭正統」的雙重壓力。

不過,柱姐的確在國民黨眾多宮廷老將間殺出一條新路,果真能獲得青年和非藍營支持者的加入,尤其國民黨日益流失的女姓選民,則她的支持度才能從一時的激發、沈澱為堅定的基本盤;但首先柱姐必須立即改善初選政見和大選政見的落差,避免用過度簡化的概念而引發負效應。比如「一中同表」如改為「未來一中、兩府多席」,既無礙本意又能減小民眾的不安。欠缺大選參選經驗的柱姐,發言直率固然是優點,但國家領導人的大格局,卻是她想要繼續維持高民調時,必須呈展的新挑戰。

兩岸風暴或選後起

蔡英文訪美前,已大致勾勒她的兩岸政策基本架構:以維持兩岸現狀為原則,但對何謂現狀不做定義,暗示民進黨重返執政後,可能「在兩岸既有協商基礎上,繼續和北京談判」,希望能含糊蓋過承認「九二共識」的問題。蔡在參選聲明中強調兩岸關係必須以人民的意志為依歸,下任總統必須要肩負「超越既有國共關係框架、建立常態化兩岸關係」的使命;但對何謂「台灣共識」刻意的保持模糊。

蔡英文強調她要堅定推動完成「兩岸協議監督條例」的立法,對現在實際上已寸步難行的兩岸監督條例避而不談;蔡期待未來重返執政後依兩岸監督條例逐案檢視,繼續協商;形同預告一場曠日廢時的國會立法,不但延誤兩岸交流,更別指望「將兩岸互動引導到一個具有堅實民意基礎的民主軌道上」。蔡英文只打算以「維持兩岸現狀」與「參選中華民國總統」就是接受中華民國為口實,抵擋任何關於台灣定位的質疑,希望當選後到就職期間,能挾勝選的高人氣,做為她和北京談判的後盾。民進黨相信北京會放寬對「一中原則」、「九二共識」的詮釋和壓力,繼續和民進黨政府協商、交流。但這樣的假設實際上可能是對北京態度及兩岸現狀的誤判,無疑對兩岸關係投入具高破壞力的潛在變數,兩岸風雲可能反而在總統選舉勝負揭曉後捲起大風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