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關係,「假想敵」乎?「真朋友」乎?

趙國材
(政治大學外交學系兼任教授)

華府與北京切莫自相火併


2015年4月10日美國國防部長卡特,針對中國在其南海島礁上填海造陸,擴建機場及碼頭,裝腔作勢,稱考慮出動海軍偵察機或船艦等,強行硬闖該島礁12浬範圍內之領海領空,以示其「航行自由」。

國際海洋法上的「航行自由」,指的是「不屬於任何國家管轄範圍內」的公海,而非「屬於國家管轄範圍內」的領海;領海和領空是一國的主權範圍,外國軍機或船艦無權擅自進入。但商船得行使「無害通行權」。

依中國的《領海和毗連區法》規定,外國軍機或船艦若要進入中國領海和領空,須先申請並經核可,否則,中國有權採取一切必要的自衛措施,甚或對其開火打擊。

西方法治理念是:以守法為榮譽,以特權為羞恥。作為全球排名第一的軍力,美軍應遵行國際海洋法,而非故意違反或恣意曲解國際海洋法,奉勸華府當局審慎將事,勿以其次要利益挑釁中國的核心利益。

倘華府與北京自相水火,日俄則將樂透,俟兩敗俱傷時,漁翁得利,日俄地位必驟然躍升。

中國軍力全球排名第三

中國軍事預算不斷增長,現已達1,260億美元,僅次於美國。中國增加國防開支,從而得以擴大在亞太地區的存在。

全球軍事實力,中國排名第三。在「全球火力指數」(GFP)公布的排行榜上的中國名次,也名列第三,評分0.2594。

在人力資源領域,中國軍隊領先全球。目前中國人民解放軍現役人員228萬人,預備役230萬人,中國軍隊必要時可以徵召74,960萬人。中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共有13.5億人口,每年有1,950萬人達到服役年齡。

解放軍陸軍擁有9,150輛不同級別和類型的坦克、4,788輛裝甲車輛、1,710門自行火砲、6,246門牽引火砲,另外還有1,770門多管火箭砲。中國軍工已經普遍採用西方技術,例如99式坦克、MBT-3000坦克等先進武器製造,已經採用西方技術,這都說明,中國已經逐步擺脫對俄式武器的技術依賴。

空軍和海軍航空兵飛行器總數為2,788架,其中包括1,170架殲擊機(戰鬥機),885架強擊機(反裝甲戰機)。執行運輸任務的飛機有762架,用於培訓飛行員的教練機為380架。解放軍另外還有865架多用途直升機和122架攻擊直升機。

中國海軍擁有520艘軍艦、潛艇、快艇和船隻,包括1艘航母、45艘護衛艦、24艘驅逐艦、9艘輕型護衛艦、69艘潛艇、353艘岸防艦艇,以及119艘掃雷艦艇。

自1990年代初以來,中國已經部署俄製驅逐艦和九個級別的本土造驅逐艦和護衛艦。中國的快速攻擊艦船,包括60艘雙船體穿浪隱形導彈艇(022型)。

中國造船業的科技發展迅速

中國造船業,包括民用和軍用的科技發展迅速,目前正繼續重新裝備中國的艦隊。中國大力進口西方國家技術,其中也包括來自俄羅斯的軍事技術,中國自主創新的可能性已經很大。

潛艇的最大生命能力就在於水下的航行,非用肉眼去看,而是要靜音性能十分優異:通過在總體、動力、設備等方面精心研製,獲得一個安靜的作戰平台。

美國一向以為中國潛艇的質量很低,噪音也很高,容易發現和跟蹤。惟自德國海軍轉讓其最新裝備的U-214型潛艇技術予中國,中國第四代潛艇的更新換代,實現中共潛艦跨代式發展。

中國國產的039型潛艇,性能十分先進,續航能力十分驚人,以2-6節航速進行水下巡邏時,燃料電池系統能使其在水下連續航行三週。在通氣管狀態以六節速度航行時,燃油儲備可使其具有12,000海里續航力及12週的海上續航時間。這種遠距離續航,堪比核潛艇,這種潛艇與世界上其他國家相比,具有很大優勢。

中國已經消化吸收了該系統的核心,即指揮和武器控制系統。它接收並分析所有輸入信息,然後自動啟動戰鬥程序。

目前中國潛艇已經熟練地掌握了這種技術,就可以使用常規潛艇來減少高昂成本的核潛艇的使用。這種技術在中國改裝的AIP級的潛艇上可見一斑。德國214型潛艇使用高性能AIP系統,這種系統比中國的AIP系統更加先進,更具有隱蔽性。這種潛艇採用模組化設計建造技術,將武器系統、傳感器和潛艇平台緊密結合成一體,基本代表了當前常規動力潛艇的技術發展最高水平。

這種潛艇艇身強度高、彈性好,下潛深度大於400米,跟國產的300深度,完全不是一個概念,蓋這種下潛深度的潛艇,表面平滑加上隱身材料的使用,讓潛艇更加安全可靠,不易被敵方磁探測器發現。

中國已首度派遣潛艇穿越波斯灣,目前正在研發並生產六個不同級別的潛艇,這些潛艇作為導彈發射平台受到高度重視。中國的常規潛艇靜音技術已很先進,被中國海軍稱為世界一流的常規潛艇部隊。

中美海軍軍力對比相差懸殊

中國是海洋大國,要編制實施海洋戰略規劃,發展海洋經濟,保護海洋生態環境,提高海洋科技水平,加強海洋綜合管理,堅決維護國家海洋權益,妥善處理海上糾紛,積極拓展雙邊和多邊海洋合作,向海洋強國的目標邁進。

隨著空中和海上補給方面的缺陷得到彌補,再輔以大型民用船隻,當台灣海峽有意外事件發生時,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兩棲力量能夠支持登島能力,並在東亞及其他地區開展人道主義援助和非作戰撤離行動。

中國海軍雖然一直落後於空軍,但中國海軍現已擁有一支強大的陸基空中力量,並開始發展一支海基航母的力量。

雖然規模仍居於世界前列,中國海軍艦船在數量上已經減少,但在質量、防禦能力、攻擊和任務多樣性方面迅速提升。這些進展反映了對提高質量和近海反介入的重視,儘管中國海軍尚缺少強大的保衛有爭議航道的能力。

中國海軍力量到2020年的軍事預計增長,包括質量和數量上的大幅提升,準備建成一支國際標準來看很現代化的海軍部隊,在數量上超過1990年代初它剛開始注重質量的時候。

艦載機和裝備巡航導彈的水面艦船,將帶給中國過去欠缺的遠程力量投射能力。

儘管取得這些長足的進步,但中國海軍面臨一個影響中國人民解放軍整體的挑戰:中國的國防工業在單獨的武器系統硬件上進步神速,但軟件和協調仍然異常落後。

中美海軍軍力對比相差懸殊,非屬於同一等級:美國是全球性霸權,海軍軍力全世界最強,包括海軍、海軍陸戰隊和空軍,無與倫比,控制世界海洋海峽交通要道;中國充其量只是一個崛起中的大國,試問當今強權之中,焉有國土如此四分五裂,兩岸與港澳地區猶未統一,釣魚台列嶼及南沙島礁仍未收復,而能雄霸於世者?展望未來,希望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其中也包涵兩岸同胞的大融合。

北京既無意願、無實力,也無實務經驗與華府在太平洋上爭鋒。中國海軍有能力抵禦美國,中國海軍現在可在第一島鏈內以及第二島鏈的一部分地區與美軍周旋。但若要在太平洋上與美軍勢均力敵還需要數十年。數十年後,也需美國停滯不前,中國才有可能打造可與今日美國在整個太平洋地區爭取霸權的艦隊。

中國海軍若要在太平洋上與美軍勢均力敵還需要數十年。習近平擬儘可能縮小這一差距,他正前所未有地強調實戰訓練,以提升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現代信息化條件下局部戰爭」的效率和能力,訓練的先進性和現實性仍難確定,但在聯合行動方面的確不斷在提高。

與此同時,海軍正致力於將中國海軍的八所院校合併為一個以一家綜合學術機構為中心的體系。

中國最大的優勢之一是其能夠迅速將大量資源分配到國家安全、基礎設施和技術研發項目。

隨著對資源的競爭日趨激烈,領導人分配資金的能力將面臨前所未有的考驗。除導彈、太空和電子產品行業外,中國的造船業也正在生產中國最先進的本土防務產品,中國正在製造多個級別的現代化潛艇和軍艦。但如此積極的投資能否長久維持?不得而知。

中國人民解放軍的能力現已越接近先進水平,要想繼續進步,哪怕只是跟上全球軍力的普遍增強所需花費的成本就越高,並且難度也越大。隨著軍事裝備的勞動密集度越來越低、技術和材料密集度越來越高,中國的成本優勢會削弱。

中國人民解放軍的裝備系統變得越複雜、技術密集度越高,中國能獲得外國技術並從其本土化中得到的相對收益就越少,其在生產和維護裝備系統方面的成本優勢就越小。

透明是強者對付弱者的武器

近20年,美國政府一直尋求與中國戰略對話。但北京一直不太情願,理由是美中核武的巨大不對稱。造成這種局面的一個原因是中國的戰略文化認為,透明是強者對付弱者的武器,而不確定和不可預測可為弱勢一方提供優勢。

對美國而言,中國不斷擴大的核武規模、反太空和網路活動及區域阻遏戰略,都令華府擔憂。在太空等領域,美國比中國更脆弱。有人說相互脆弱性並非事實,而是一種政策選擇。美國可建設全方位保護的國家導彈防禦系統,消除一切脆弱性。然而,這種徹底的堅不可摧、絕對安全,在技術上和財力上都不可企及,且幾乎肯定會引發軍備競賽,引來反制措施。

中美兩國都是大國,一個是最大的發達國家,一個是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早在30多年前鄧小平就坦誠告訴美國領導人,中國窮是窮一點,但具有不可輕視的戰略地位。如今,中美兩國經濟總量大約相當,且總和幾占世界經濟總量的一半,合作則共贏,互鬥則兩敗俱傷,道理至為明顯。

美國明智的決策者當然了解中國,尊重歷史事實、分清是非曲直。實際上,美國比誰都清礎:台灣、釣魚台列嶼及南沙島礁都是中國固有領土。二戰後重建的國際秩序就是日本所竊取的中國領土必須歸還,其之所以猶未原璧歸還,乃因韓戰後,美國對華政策是既阻撓共產黨取得台灣,又不支持國民黨反攻大陸;一方面支持國民黨主政,一方面又包庇和縱容台獨分子的活動,「以獨制蔣,以蔣制共,以共制蘇」;扶植日本牽制中、蘇;因中美軍力對比相差懸殊而無可奈何。

台灣是中國領土,蔣經國在「一個中國」框架下,尋求事實上並立的兩個中國政府。李登輝掛羊頭賣狗肉,明示國統,暗搞台獨;陳水扁主張「一邊一國」,在台灣厲行「去中國化」。華府畏懼同北京打仗勝過支持台獨。美國不斷施加壓力,遏制其朝向不獨、不戰、不和,不容許制憲、修憲或法理台獨。

時至今日,歐巴馬政府為遂行「亞太再平衡戰略」,糾合許多亞太國家,接連雙邊或多邊聯合軍演,製造緊張,促銷武器。華府攻其所必守:在東海,支持日本購買釣魚台島,不視為改變現狀;在南海,激發周邊國家對北京產生疑慮,促成新的亞洲安全合作,包括美日、美澳、日澳、日印、印越、日菲等美國盟友或安全夥伴。

華府已無可能再圍堵北京

華府與東京利用強勢話語權,坐實「中國威脅論」的存在。目前美國及其地區夥伴正在實施防範戰略,在經濟和其他利益重疊的問題上對華合作,同時試圖遏制北京不斷增長的軍力和影響力。以前,中國綜合實力差的時候,華府尚未能有效圍堵住北京,積30餘年發展形成的綜合國力,華府再欲圍堵北京已無可能。

中國軍力並非美國的對手,而中美兩國是戰略競爭者。雙邊經貿金融關係貫穿關係全部,關係複雜、互相依存,有相互脆弱性,脆弱在一定程度的並非對等。比如,雙方若損害彼此的經濟、貿易或金融體系,勢必造成兩敗俱傷。

現在中美兩國既沒有沉重的歷史包袱,更沒有領土的爭端,北京尊重並維持華府建立的國際秩序,雙方具有無可比擬的合作條件。而且,中國人天性愛好和平,美國人均擁有中國人均財富的六倍,更無互毆的動力,兩國和平相處,具有良好的民間基礎。

事實上,北京自建政以來,只有自己的國土,如外藏(藏南地區)、白龍尾島、南沙島礁和釣魚台等,被外國所侵佔;可是從未侵略或佔領過任何一個國家的領土,而其發展和茁壯皆是在和平環境下取得的成果。

中美兩國,與其互為「假想敵」,步步為營;莫若多交「一個朋友」,來得實惠。隨著中美兩國新型大國關係逐步推進,兩國無論是關於世界政治、經濟、軍事、貿易、金融、投資、能源、執法、文化與人文交流等領域,加強彼此之間的協調合作,妥善管控和處理好分歧,既有益於兩國政府和民眾,亦有益於區域及國際的和平與穩定,避免兩國關係大方向受到影響,無乃是最佳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