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和平協議與台灣未來出路

趙國慶、石文傑★


★趙國慶:政大企管所畢業,旅居美國紐澤西,擔任電腦工程師;石文傑:台師大歷史所畢業,中學老師退休。

台灣領導人繞不過的課題

準國民黨總統參選人洪秀柱倡議要簽訂兩岸和平協議;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蔡英文也強調要與大陸上層領導接觸,主張兩岸維持現狀,保持台海和平。形勢已表明:兩岸未來進行政治接觸,達成和平協議,恐是未來台灣領導人繞不過的課題,也是一條必須要走的道路。

考慮到當前的政治現實,海峽兩岸要簽和平協議, 在台灣方面的談判代表,似必須要符合三要件 :1.必須是台灣省籍人士。2.必須是民進黨人士。3.必須是曾主張台獨,後幡然易幟的重要人士。因為唯有如此,才能使抗議及反彈降至最低,也才能使協商順利進行。

兩岸和平協議究竟要談多久呢?據估計至少需五年以上。因為中間必然反覆攻防,相持不下,最後終於達成協議,而且必待下一次2020年台灣新總統選出之後及習近平任期結束之前,才能正式拍板。

為什麼需要五年呢?因為台灣方面要有一個內部溝通過程,藍綠相互諒解和取得共識,勢必有一段痛苦與掙扎過程,此點李光耀就曾預測過。為什麼要在習近平任期結束之前達成?這和習近平的個人領導風格有很大關係,蔡英文訪美時,就公開稱讚習近平是一個非常有決心、有毅力的領導人。事實上習上台不到三年,其表現的外抗強權,內除貪腐,匡正風氣,誠為毛澤東後第一人。兩年前,在與蕭萬長見面時,習就明確說台灣問題不能一代又一代拖下去。

台灣的選舉與美國政府的表態有很大的關係,2012年蔡英文的落選,就與美國最後表態不挺蔡有絕對關係。而美國的對台態度,卻又與大陸的對台態度有絕對關係。這一次蔡英文訪美,在華盛頓的閉門密談中,肯定對美做出重大承諾,但美國至今並沒有公開表態支持或不支持她。現在一個重要觀察點:今年9月的習近平訪美,與歐巴馬會談後,才能判斷美對台大選的真正態度。

歷史發展不隨人的意志為轉移

2016年的選舉,若蔡英文當選,很可能很快就派密使到北京談判;反之如洪秀柱當選,則很可能經過一段醞釀期間,最後派在野黨的賴清德、陳菊等人,甚至委由蔡英文領軍到北京談判。當年中國大門,是由美國最反共的尼克森總統敲開;韓戰後期的板門店妥協,是由原盟軍元帥艾森豪總統拍板;更早清帝的退位是由極力表示效忠清室的袁世凱促成。歷史的發展,常常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

談判過程會順利嗎?肯定不會,甚至可能破裂一、兩次。破裂之後,大陸會給台灣更大的經濟和軍事壓力, 然後雙方又繼續談。大陸是要一國兩制,台灣則是想要一鬆散的邦聯制。但考慮到雙方的籌碼及意志力,估計最後仍是一國兩制。當然仍會有一些死硬派台獨人士,堅決不妥協,但想一想,民國成立後,仍有張勳、王國維、辜鴻銘等留著辮子,效忠清朝的滿清遺老,作為民國的點綴,然而歷史的滾滾巨輪畢竟是無法阻擋的。

台灣可能不了解,解決台灣問題,對全中國人民而言是有巨大的歷史意義。不僅僅是結束國共數十年內戰,完成國家領土的統一。更大意義在於結束鴉片戰爭以來170餘年西方列強的欺凌、羞辱和掣肘,真正走出民族復興的重大一步,其影響之大是兼有歷史性與世界性的。

談判期間,美國是否會介入呢?肯定會介入。在於介入的決心有多大?介入的程度有多深?介入的能耐有多少以今日及以後計算,中美兩國綜合實力的日益接近,及兩國日益密切的政經關係,估計其介入畢竟是有限的,因美國人民是不可能同意為台灣的台獨基本教義派出兵和中國打仗的。

1949年徐蚌會戰之後,史達林曾警告毛澤東不可跨過長江,否則美國必然會出兵。毛偏不聽,共軍照樣打過長江,美國竟未出兵介入。甚至美國大使司徒雷登還滯留南京,心存觀望。1950年韓戰爆發,中共建政不到一年,林彪反對出兵朝鮮,說是一旦出兵朝鮮,則美國極可能直接轟炸北京、南京、上海等大城市。結果毛卻決定出兵,竟然把美國從鴨綠江打回北緯38度線,美國甚至並未直接轟炸北京、南京、上海等大陸城市,連對中國宣戰也沒有,反之卻把擅自主張用原子彈轟炸中國東北的麥克阿瑟將軍撤職。韓戰影響十分巨大而深遠,它是美國建國174年來第一次未曾打贏的戰爭,從此中國贏得了幾百公里的戰略蹤深,在國內、在國際都極大的提高了自信與威信。

高度自治不是完全自治

馬英九提出所謂的兩岸「主權共享,治權分立」,無異是癡人說夢。事實上主權是排他的,怎可能重疊共享呢?說此話仍是暗藏兩個平行的中國。治權如果分立,互不隸屬,那如何稱作「統一」呢?當年鄧小平對港人談話,就說香港只可說是高度自治,不可說是完全自治。因為說完全自治,那就與獨立沒有區別了。這一點,台灣許多深藍群眾似乎未必有清楚認識。

至於兩岸是否有可能爆發武裝衝突呢?似乎不能完全排除。依拙見在下面三種情形下兩岸可能爆發武裝衝突:

1.談判久拖不決,台灣方面在一個中國立場上,沒有誠意,始終閃躲大陸一貫主張的「 海峽兩岸是一個主權國家,是一個國家內部的領土」的根本核心論述。試圖以「中華民國獨立」來包裝「台灣獨立」,試圖以「政治實體」來抗拒國家統一。大陸方面,很可能決定以打促談,以打促條件。

2.國際情勢發生重大變化,有利於台灣聯合美、日來牽制大陸。台灣採取了具體行動加入美、日陣營,意圖牽制大陸,大陸方面則判定:不通過武力打擊,將永遠喪失解決與台灣統一的機會,而且就其立場言,討伐勾結外人、分裂國土的「漢奸台獨」,師出有名。

3.大陸內部產生巨大政治、經濟危機,需要對台用武,轉移焦點,提振全民士氣以度過危機。因為對台分離勢力用武,完成國家統一,可以喚出全中國民族的巨大感情,掀起排天巨浪。這點從兩件事即可看出:每年大陸召開全國人大會議,國務院總理的報告中,每次提到要繼續推動國家的統一,下面就爆發如雷掌聲,經久不息。10年前的《反分裂國家法》在人大討論表決時,幾乎全票通過,沒有一票反對。

此外,還有一種非常詭譎的可能性, 就是即使沒有上述情況。但大陸研判經艱苦談判之後取得的和平統一,人心不齊,難以治理,甚至仍然可能反復,再生變化。認為只有透過武力震懾之下的和平統一,以後才易於駕馭管理,不會反覆,再起變化,因而找機會武力進犯。

畏威較懷德更有效

事實上讓敵人畏威較懷德更有效,戰爭勝利所帶動的效果往往是壓倒性的、顛覆性的。1950年代初,大陸剛建立政權,在戰俘營中的國軍高級將領如杜聿明、黃維等,以及在高等院校有許多與胡適、傅斯年齊名的留美教授,對中共政權打心底仍不服氣。但後來傳來消息,聽到前方抗美援朝的部隊,把聯合國軍隊打垮了,立刻紛紛服氣了。

當然,不論那一種情況下武力進犯,估計都不會死太多人,也不會真打或大打起來。原因很簡單,台灣沒有大打的地理縱深,人民也沒有長打的決心,更沒有持久打的軍事本錢。必然很快尋求政治解決,而且是依對方的條件來政治解決。

這一次的選舉,如果民進黨失敗,檢討結果必然認為仍是敗於兩岸議題。筆者大膽判斷:如果這一次又敗選,民進黨下一次的選舉,必然轉變為不再反對統一。民進黨有一特性,就是勇於犧牲所有次要目標,集中力量達成主要目標。在台灣拿到執政地位就是民進黨壓倒一切的主要目標,如果支持統一可以拿到台灣的執政權,民進黨未嘗不願意。

無論如何,這一次的選舉,必然激起全台對兩岸議題的大鳴大放,甚至大辯論。問題會越講越清楚。其間的利害得失,必將大白於天下,必然是一個教育和反教育的有趣歷程。

很多台獨人士,可能會想到歷史上宋江的造反,正是為日後朝廷的招安取得更優越的政治地位,創造條件。最近的例子,中共剛建立政權時,紅軍老將領何長工看到許多出生入死,戎馬半生的人民解放軍功臣,其地位及待遇尚且不如原國民黨反共的張治中、傅作義、程潛等人。因而對毛澤東抱怨說:「為什麼我們早革命,不如晚革命,晚革命不如不革命,甚至不革命還不如反革命」。的確,這就是歷史的宿命和歷史的不公平,但這也是對台獨人士改變立場的巨大誘惑。

期盼勇敢面向國家統一的女中豪傑

馬英九剛愎自用,誤判形勢,貽誤良機,又昧於自知,誤國誤己,而如今期盼未來在兩位女士中,產生的一位新領導人,能真正認清形勢、力挽狂瀾,帶領兩千三百萬台灣同胞,勇敢面向國家統一、民族復興的偉大洪流中,斯乃無愧於女中豪傑,巾幗英雄的民族偉人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