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衰起敝還是坐以待斃

洪秀柱與後馬時代的國民黨

張方遠
(專欄作家)


「大選開始了,大選結束了」

7月19日國民黨全代會以鼓掌方式正式通過洪秀柱為該黨2016年總統候選人,會場和諧團結的氛圍,隱藏不住檯面下暗潮洶湧的各色「倒洪」、「阻洪」與「反洪」傳聞。當天洪秀柱以「勇敢承擔,疼惜台灣」為題發表演說,一位在北京工作的台灣朋友全程關注後發表了如此評論:「全文放在2004、2008、2012通通適用,集國民黨黨八股之大成,毫無面對當下、面對前路的功能性和針對性,是洪4月參選以來表現最差的一次講話,足見被黨機器捲入之後,如腳縛沙袋,動輒得咎」,他語重心長地總結:「大選開始了,大選結束了」。

這位朋友對洪秀柱演說的評論非常到位,但洪何以反而在確定提名之後趨向保守,其背後的脈絡與黨內各種勢力的競逐,應是更為關鍵的,最終將會反映在洪接下來的選舉策略,影響著台灣人民是否買單。一則插曲不該被忽視,就在全代會前幾天,王金平的大本營高雄基層流傳著一份名為《基層國民黨員的諍言》的「卡柱」連署書,內容不只針對黨中央,更是將矛頭對準洪秀柱的兩岸立場:「國民黨不能因為一場大選舉而被定位為主張『急統』,更不能因個人偏見主張,嚴重傷害120年國民黨黨史與104年的中華民國」,因而強調「策不對、改策;人不對、換人」。就算這份連署書最後並未使得洪秀柱止步於全代會,但事前王金平特別出面要求「禁簽」,便已說明了國民黨內(特別是中南部基層)對於洪秀柱的不滿與雜音將會 對洪的競選帶來干擾。

不僅於此,國民黨的地方民意代表醞釀出走,從而迫使黨中央在日前大動作開除包括紀國棟、李慶元、張碩文等五位從政黨員,目的在於營造團結和諧的表象。有意出走的黨籍民意代表,把洪秀柱(尤其她的兩岸政策)推出來做為眾矢之的,說穿了只是藉口,後馬時代的國民黨在去年底九合一選舉大敗後逼近分崩離析,黨內的政治明星人人怯戰,集保守與投機於一身的朱立倫順理成章成為此際國民黨的「共主」。而原來靠著收攏各地派系所聚集起來的民意代表更是急欲擺脫國民黨這塊沉重無比的招牌,另謀出路,重演2000年國民黨政客投入親民黨懷抱的舊戲碼。挾新仇舊恨於一身的宋楚瑜便有了操作的空間,那顆早已發綠的橘子遂得以與國民黨本土派、民進黨攜手將國民黨打入歷史冷宮。

洪的優勢也是她的劣勢

對於高層充斥著「2016年無望論」的國民黨而言,洪秀柱是他們面對民進黨,甚至是島內民意的砲灰;對於黨內忙著割據領地的山頭而言,洪秀柱則是他們趁機分權與奪權的砲灰。洪秀柱在黨內的異軍突起,是因她敢於突破國民黨長年以來只會「拿香跟拜」的窠臼,她亦無地方派系與留美知識買辦的包袱,得以拒當派系利益與美國利益的代理人。洪的優勢同時也是她的劣勢,九合一之後更為保守、更不敢開民氣之先的國民黨,只能將排山倒海的壓力綁束在洪秀柱一人身上,逼使洪秀柱的對美態度與兩岸政策底線不斷退縮,這點筆者已在《洪秀柱的對手是民進黨還是國民黨?》(《觀察者網》,2015-07-14)一文加以分析,不再贅述。以當前島內民意趨向來看,有人說洪秀柱是國民黨的「救主」,其意義不在於洪秀柱有可能帶領國民黨「逆轉勝」,而在於洪秀柱敢為國民黨所不敢為;因此,洪秀柱7月19日那篇不為外界所欣賞的演講稿,她的目的是要對黨內喊話,她深知若連黨內這關都過不了,更別奢望爭取台灣人民的支持。

2016年國民黨所顯露出來的敗象,並非洪秀柱所致,而是國民黨自己打敗了自己。洪秀柱選舉路上所布滿的荊棘,是1949年敗退台灣的國民黨種植出的果,馬英九將近八年的執政,原來最有機會將披荊斬棘,後來卻為自己搬來更多絆腳石,積累到現在由洪秀柱承擔。

國民黨原來是革命政黨,到台灣之後接受美日等的寧靜革命,全盤移植西方民主,並把自己改造為競爭型政黨,與民進黨形成藍綠競逐、輪流執政的格局,在不斷的內耗中沉淪。台灣民主的鬧劇/悲劇性格,恰恰是美日外來力量所設計,使得台灣執政當局永遠臣服於其下,在其陰影之下自滿於「台灣人出頭天」。競爭型民主的順利運作,首要關鍵在於國家認同;倘若國家認同出現嚴重分歧,那麼民主內戰便無法避免,如同當今之台灣。

民進黨蔡英文就算用「中華民國憲政體制」做掩護,台獨建國仍是該黨核心價值與最高信仰。國民黨黨章前言即明言「力行民主憲政之理念,追求國家富強統一之目標」,但人人諱言「統一」,視「中國」為洪水猛獸,偏安獨台逐步向分離主義靠攏,甚至放棄意識型態戰場,不願肩負起弭平國家認同紛爭的重責大任,致使該黨完全失卻思想與道德的制高點,無法與綠營、獨派一較高下,只能被壓著打。

李雙澤還有一首《少年中國》

競爭型政黨就該以贏取執政權為目標,但如今國民黨大老、政治明星均雙手一攤,冷眼對待2016年大選,洪秀柱淪為2000年以來該黨最弱勢的總統候選人。面對外在的猛烈砲火,洪秀柱缺乏伸展拳腳的空間,處處掣肘於黨內互爭主導權的大老們。沒有認同、沒有思想、沒有立場,國民黨只能討好選民,討好能化為選票,九合一還會兵敗如山倒?做為弱勢候選人的洪秀柱,被黨內裹脅不能提出創新論述,只好複製過去討好、逢迎、跟風的選舉策略,如她在7月19日演講引用李雙澤的歌曲《美麗島》,卻與獨派、「本土」派一樣刻意避談李雙澤的另一首《少年中國》,反而顯得矯情。

李雙澤的《美麗島》與《少年中國》兩首歌曲,說明了本土情懷不可能從民族共同體的視野之中獨立出來,洪秀柱既然援引了李雙澤的作品,國民黨就應該得到如此之啟發。當前世界格局大變動,中國大陸以不變應萬變的態度對待台灣問題,台灣正好從中獲得了發展機遇與主動權,國民黨若能認清時局,2016年洪秀柱的選戰未嘗不是振衰起敝的轉機;國民黨若無法因應時局而調整體質,那麼只能坐以待斃,準備被掃進歷史的灰燼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