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的政治現代化,要靠其本身的經驗。台灣沒有經過大陸的「文革」與「六四」;香港沒有經過台灣的「二二八」與「戒嚴」,所以民主發展,台灣與香港不同;大陸與港台不同,因此發展經驗只能參考,但不能照抄。而政改試點的內容就是在中國大陸選擇若干區域,實行法治民主,累積法治與民主的中國本土經驗,再慢慢的推廣到全中國。
首先,我們要認識,民主的發展是漸進的。
以美國的民主發展來看,美國的國父華盛頓,是蓄養黑奴的人,但是今日美國黑人(非裔美人)不但解放,還享有完全平等的權利。(編按美國社會仍存在嚴重的種族歧視。)基於以上認識,中國的政治現代化,也可以慢慢推進。若像蘇聯,一朝民主,一夕解體,雖有型式上的民主,但經濟不振,對整體社會發展、國計民生並無實質幫助。
改革的做法,有以下幾點建議:
(一)先偏遠後城市:政改區域的選擇應該有別於沿海的經濟特區,要以較封閉人稀的農牧地區為優先。以台灣為例,台灣的地方自治不是全面開始,最早是從偏遠的花蓮縣做起,花蓮的成功,帶給大家推行到其他城市及鄉村的信信心。其次,人口稀疏的地方人我的摩擦小,改革不易造成混亂,對於維持社會穩定幫助甚大。
(二)先祕密後公開,治政改革初期,在偏遠地區試行,成功之後漸漸公開,有如新式武器研發。因此成功經驗是中共的功勞,失敗則無人知曉。如果失敗則加以改善,不失顏面。
(三)先法治後民主:香港原來只有法治,而缺少民主。但在法治的基礎上實現社會正義,可保社會穩定,在轉向民主的過程中·較平穩順暢。
(四)先精後博:在中國大陸,核武導彈可以研製成功;全民大煉鋼卻失敗。優勢的人才可以提升工作品質,如果全大陸集中精神只建一座鋼鐵廠(如首鋼),相信可以成功。同理,少數的試點,在經過挑選的優秀公務員、法官、警察等的努力下,應可獲得民眾支持,繼續保有政權。
由於上四點來看,在開放的過程中,中共可以控制變化的速度,自主性高,不損中共的利益,漸進有序,符合台灣的期待。再者,若試點區總人口數超過二、三千萬人,台灣地區的民眾,應該相信中共是有誠意實行中國式的法治民主,那麼兩岸在「互信」的鞏固上,必能加速雙方的「互惠」,如此不必憂心台灣獨立問題,和平統一的目標將可期待。試想每當政改試點的人口增加一個百分點,兩岸的距離就靠近一個百分點,這樣演進和平的過程才「真正的和平統一」,也才是台澎金馬二千一百萬同胞與大陸十二億人民之幸福所歸。
潘世澤◆
社論
割台國恥百年祭
「二二八」的真相與假相
統獨開講
中美關係
歷史與人物
海峽隨筆
通訊
編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