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兩岸熱線看共同政治基礎的重要性

黃清賢(國立成功大學兩岸統合研究中心執行長)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主任委員與中國大陸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主任的兩岸事務首長熱線,在2016年過年前開通了,夏立言主委與張志軍主任通話30分鐘;這不但代表兩岸之間的緊急性、重要性問題可在第一時間溝通,更標誌著兩岸關係的和平與發展可進一步保障與推動。

回顧歷史上著名的熱線電話之一,應屬20世紀冷戰期間,美國華盛頓與蘇聯莫斯科之間的美蘇熱線;當時在古巴飛彈危機後,有感於雙方可能因誤判而出現難以挽回的結果,因此建立了兩國最高領導人之間的直接通訊管道。這樣的美蘇熱線,後來在中東戰爭等衝突事件,確實發揮相當程度的正面效果。

兩岸關係在2008年以來的發展,當然沒有冷戰時期的美蘇之間劍拔弩張,但1949年至1980年代的軍事衝突與政治對立經驗,1990年代中期至2008年的政治冷淡與緊張交錯,乃至於2016年後可能會出現的不穩定情勢,都顯示兩岸熱線確有存在的必要性與價值性。

雖然有向來質疑藍營兩岸政策的「反中」言論抨擊,兩岸熱線會加速「傾中」、「密室」交易等;但如綠營也能接受的台北市長柯文哲所說,兩岸熱線有總比沒有好,如果蔡英文主席在2016年當選總統也不會取消兩岸熱線。這代表兩岸熱線的重點在於及時溝通、避免誤判,不可能透過熱線就能賣掉台灣,反而可以保障台灣。

兩岸熱線是2015年11月的馬習會後,積極達到的成果。馬英九總統當時公開致詞提出,維繫兩岸和平繁榮現狀的五點主張,其中包括了設置兩岸熱線處理急要問題,習近平主席旋即在後續的會談中支持設立,而在一個月後的過年前也就建立兩岸熱線。

表面上看起來,兩岸熱線只是台灣領導人提議、大陸領導人回應即可達成,但其深層意涵是雙方政府是否存在政治互信的基礎;如果沒有互信基礎,簡單的熱線設置也會變成複雜的問題,即使形式上勉強存在熱線,通話內容也不具實質意義,甚至會拖延通話或無法通話。

國民黨在「九二共識」的共同政治基礎上,與大陸建立互信,所以在2008年後舉辦兩岸領導人會面、四次的兩岸事務首長會議、11次的兩岸兩會高層會談,簽署23項兩岸協議,如今又開通了兩岸熱線,讓兩岸關係的和平穩定發展有制度化保障的走向。

事實上,正是由於歷經1992年以來的兩岸關係波瀾迭起的磨合,逐漸找到「九二共識」的共同政治基礎,逐步建立互信而在2008年後積極開展成果;甚至1949年以來曾經兵戎相見的兩岸領導人,都可以在2015年於新加坡創造和樂會面的歷史鏡頭,讓兩岸關係的高層政治互動有大步邁進的軌跡可循。

相對而言,民進黨藉由現階段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成果,只講「維持現狀」,但什麼是現狀?如何維持現狀?在大陸強調兩岸沒有「九二共識」會地動山搖,形容九二共識是「定海神針」時,若想要如民進黨所說的「溝通、不挑釁、不會有意外」,維持現狀就必須有更為具體可行方案,才能和對岸溝通、不被認為挑釁、不會有衝突的意外,否則就可能讓兩岸關係陷入危機風險中。

民進黨目前只承認「九二會談」歷史事實,認同相互諒解、求同存異,與大陸的「九二共識」核心意涵有相當差距,而且認為「九二共識」只是選項之一,則民進黨與大陸不但沒有共同政治基礎的互信,而且還倒退回重新找尋兩岸共識與互信;期間如果還捲入南海爭議,甚至捲入中國大陸與美國的糾紛,則即使有兩岸熱線都無法發揮和平功能,因為屆時可能難以溝通甚至斷線,更遑論要藉熱線繼續發展兩岸關係。

因此,兩岸要珍惜得來不易的共同政治基礎,維持兩岸領導人會面、兩岸事務首長會議、兩岸兩會高層會談,簽署兩岸協議的現狀,繼續推動兩岸和平穩定發展,才是兩岸人民之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