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和平穩定也是民進黨的利益

趙國材(政治大學外交學系、國防大學法律學系兼任教授)


民進黨秘書長吳釗燮在台灣大選後訪華府,在智庫「國際暨戰略研究中心」(CSIS)與「布魯金斯研究所」(Brookings Institution)共同舉辦的活動中,發表《國民黨之後:解讀2016選舉》演說,對內政、經濟、外交與兩岸等重要事務,向出席活動的美國政學界人士提出新政府未來方向。

國民黨以不統、不獨、不武的「三不原則」,與中國大陸達成「九二共識」,成為馬英九總統八年政績的基礎。民進黨主席蔡英文當選總統,「九二共識」的考驗依舊在。關鍵仍在於她能否衝出「九二共識」?是否能夠創造另外一個可以讓雙方接受的新名詞?

蔡英文2015年5月29日展開為期12天訪美「點亮台灣、民主夥伴之旅」,名稱後半為「民主夥伴」其用意當然是以台灣和美國均屬民主體制,突顯和大陸的差別,問題是台灣的民主真能發揮穩定兩岸的作用嗎?真能符合美國的國家利益嗎?

「九二共識」一詞,民進黨認定是國民黨2000年提出,蔡英文主張回到1992年會談擱置爭議,求同存異的原始精神。吳釗燮在華府指出,蔡英文已在辯論和政策論壇上說明,民進黨從未否定1992年兩岸會談的歷史事實,也認知當時雙方為增進瞭解,推動關係的共同意願。

台灣現狀已有大變化

對「維持現狀」的看法,美國台灣人公共事務會(FAPA)資深顧問韋傑理(Gerrit van der Wees)認為兩岸關係的穩定,需要雙方長時間的互動與溝通,相對於部分人堅持的「九二共識」,兩岸更需要的是長期的穩定關係。

韋傑理闡述對台灣而言的「現狀」,是人民可以自主地選出國家領導人和國會,擁有民主制度,這應該是蔡英文所說「現狀」的一部分,「這就是我認為的現狀」。

對「九二共識」,法國里昂大學政治系教授高格孚(Stephane Corcuff)強調,當年達成「九二共識」的情況和現在已有很大不同,自1992年以來的23年,台灣已有很大的改變,對於「九二共識」的定義詮釋也有很大變化,和當初雙方提出的內容已經不同。「九二共識」現在已無法符合持反對意見的群眾期待,這項共識在當時確實幫助兩岸解決了眼前的問題,跨越當時的障礙而讓兩岸關係繼續前進。他認為,儘管如此,但隨著情勢的進展與改變,兩岸關係也必須提出新的方法。

對於台灣仍有相當一部分人士堅持維持「九二共識」、「不應改變現狀」,高格孚強調「重點是現狀已經有重大變化」,這在國際關係研究中也是一種常態,亦即在面對情勢變化時不應墨守成規,必須在思維和解讀角度上與時俱進。

民進黨原來不承認「九二共識」,但在第一次總統大選辯論會上,蔡英文已經慢慢靠向國民黨,她承認九二會談的歷史事實,指出「九二共識」是一個選項、但不是唯一的選項」。雖然猶不願正面承認「九二共識」,態度則明顯鬆動,只是還不想太早亮底牌,但感覺正在朝北京的方向轉身。蔡英文逐漸向中間靠攏,深綠支持者可能無法認同。倘若以為新政府上任,政客操弄民粹就會嘎然而止,可能太過樂觀。一位政治學者質疑,台灣的體質越來越虛弱,籌碼一直在流失,堅持敵視大陸,難道就會有出路?

蔡英文從不輕易表露自己的主張

蔡英文相當務實,善於冷靜觀察對方的一舉一動,從不輕易表露自己的主張,目的在爭取更多的實質利益。因此,在兩岸關係上,她到底會出什麼牌?一直都保持高度的謹慎而含糊態度,即使她被外界逼急了,也只不過說出:「不挑釁、沒有意外」的兩岸溝通原則,蔡所代表的「新獨派」則以維持現狀的抽象原則含糊以對,蔡從不在實質主張上多做表態。「溝通、溝通、再溝通」是她所定調兩岸關係的主軸,一切都等待與對岸溝通後再說。

台灣未來方向將何去何從?

民進黨順利取得入主中央的行政權與立法權,若加上13個地方綠色執政縣市,顯然蔡擁有全面性的權力基礎,而新的兩岸關係也將面臨重新塑造、重新建構的過程,台灣未來方向將何去何從?有關兩岸和解,蔡英文選舉時提出超越藍綠,溫和與謹慎的兩岸策略;維持現狀,依據中華民國憲法架構和台灣民眾的意願,以兩岸20多年來的協商交流為基礎,發展兩岸關係。

在1月16日的國際記者會上,蔡英文進一步宣示她的兩岸關係主張,將在「三原則、四依據」下,確保海峽兩岸關係維持和平穩定的現狀。三個原則是「一致性、可預測性、可持續性」的兩岸關係;四個依據「中華民國現行憲政體制、兩岸協商交流互動的成果、民主原則、普遍民意」。

未來如何維繫正常的兩岸關係?

這次大選藍綠實力相差懸殊,蔡英文在總統大選勝出,藍營大敗是物腐蟲生之現象,美國不願出手,但擔心民進黨躁進,不過卻發現這段時間蔡英文經常用「國民黨式語言」講話,包括「維持現狀」、「中華民國」等,政治意涵不言而喻。

當台灣政權更替之後,蔡英文將成為台灣史上首位女總統,這個地區原本就緊繃的安全狀況,會變得更加複雜。政權一旦輪替行將牽動台灣、大陸與美國三方錯綜複雜的關係,兩岸關係可能面臨考驗,華府擔心蔡英文的當選會對兩岸關係注入不確定因素,台灣雖然是美國在冷戰時期的盟邦,但華府並不樂見台灣成為干擾美中關係的因素,未來可能很頭痛。

應邀來台觀選的美國前參議員穆考斯基(Frank Murkowski)在談及選後兩岸關係變化時表示,台灣人民已經用選票發聲,接下來就看北京如何回應這場選舉結果,並思考未來如何維繫正常的兩岸關係,也有機會消除兩岸緊張,創造雙方的繁榮。他認為,預計中國不會太快做出回應,而是會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逐漸在兩岸間找出可以實際操作的互動模式。

台獨會引來中國採取軍事動作?

有媒體問到,在新選出的國會中,民進黨掌握過半席次,是否可能藉此推動台獨相關法案,引來中國採取軍事動作?前美國國防部副部長布萊恩(Stephen Bryen)直言此為假設性問題,「不知該如何回答。因為蔡英文選前已承諾會維持兩岸和平的現狀」。

然而,中國大陸的態度一直很明確--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等原則下--維持兩岸關係現狀。蔡英文如果不接受這些前提,大陸也不讓步,則必然造成兩岸關係的僵局,對台灣產業的衝擊不容小覷。試思:沒有大陸市場奧援的「小英經濟學」,怎樣衝出台灣的經濟困局?

擴展外交和外交休兵

蔡英文若為「新台獨分子」,台灣該往哪條道路走呢?外交事務上,蔡英文政府改善與對岸的關係不會以廣泛的對外關係為代價,擴展外交也不會在零和思維下進行。

美國、日本、南韓和印度關係是民進黨政府最重要的外交關係,新政府會採取一致與可預期的政策,讓台灣在美國、日本的全球戰略上成為可信任的策略夥伴。

日本外相岸田文雄也隨即表達恭賀之意,並將台灣稱為「共享基本價值的重要夥伴」,期望台日之間繼續深化民間的合作與交流關係。蔡英文在慰安婦問題上的態度與馬英九政權的強硬態度相比,明顯的較為軟弱,故民進黨的勝選在日本政壇廣受歡迎。

展望未來,台灣和南韓、印度關係台日關係的發展空間可能有限。倘若兩岸外交不休兵,台灣對外關係可能陷於危險。

執政不是口惠而實不至

在競選中,蔡英文不斷批評馬政府過渡「傾中」的弊病,期盼「連結未來、連結全球、連結在地」,使台灣成為一個不斷鏈的創新島嶼,在這個基礎上,推動「五大創新研發計畫」的策略性產業。

執政不是口惠而實不至,連結台灣與全球,面向國際市場,這是自李登輝、陳水扁乃至馬英九總統一直推動的公共政策,但都尚未展現具體績效。原因是什麼?

過去所仰賴的資訊代工模式,由於全球產業供應鏈的轉型,台灣失去大量訂單,而足以撐起台灣經濟半天邊的新興產業又尚未形成。民進黨會極力尋求兩岸共同接受、避免衝突、預防意外的互動模式。兩岸監督條例作為優先立法,即顯示兩岸和平穩定也是民進黨的利益。

面對未來,民進黨將尋求立法院穩定多數,與時代力量和親民黨在政策與立法上合作,將與各黨派協商決定優先項目,民進黨會尋求藍綠和解,也會根據議題與國民黨合作,新舊政府與各政黨代表共同討論參與《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Agreement, TPP),年金改革與兩岸監督條例立法,並進行經濟的結構性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