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2016大選的啟示

激情以後,冷眼以另一角度評議

熊玠(紐約大學在職終身教授)


導 言

今年1月16日的大選以後,台灣有了再一次的政黨輪替;更新鮮的是產生了一位女總統,而且是公認為偏向「台獨」的女強人。因此,一時在境內外與海內外產生了諸多迴響與評論。大體上可歸納成以下幾點:1.一般論者認為:這是一個歷史不太悠久的反對黨(民進黨)擊敗了一個「百年老店」的執政黨(國民黨)的全面勝利;遂而造成台灣民主制度開始以來的第三次政黨輪替,所以應該說是台灣民主政治成功的表現;2.有些人,尤其是偏向於獨派思想的人,極願將此次國民黨的慘敗渲染成是台灣民間「台獨」路線的勝利;3.由上一點的延伸,甚至有較少數的人揣測蔡英文就職以後,將有「民意」支持來推行民進黨《台獨黨綱》的自由。當然,還有其他的看法。但以此三點較為重要,而且他們之間有彼此的邏輯關聯,故特別值得做一翻通盤的評審。以求發現其中的啟示。

針對以上一般迴響的三點看法,本文要提出三大質疑:1.我們需對兩個事項加以明辨:即選舉勝利(或失敗)與路線/政策勝利(或失敗)不能混為一談。而在我們能否下結論說這次選舉的結果證明是台灣民主成功以前,我們必須審視台灣的民主與世界上其他有更長歷史的民主制度(譬如英、美)有何差異。也就是說,是否可用國際學術界奉為圭臬的「民主理論」來詮釋與了解台灣的民主政治。2.民進黨的勝利,究竟是否真是顯示了在台灣民間的台獨路線有不可抗拒的勢力與號召。3.蔡英文在5月20日就職以後,是否真的會有民意的支持來放手推動台獨的政策,尚待商榷。這種質疑方式,是要與秉持上述一般論點的人士對同樣的問題用不同觀點來看待。所以說是「另一角度」的評議。這樣的啟示,也可以幫助我們管窺蔡政府未來四年可能的走向。

選舉勝敗的意義

以上對第一點的質疑,其實可分成兩個部分處理。首先,選舉的勝利與失敗,是否足以代表路線或政策的成功與失敗。當然,這個答案和上面第二個質疑的答案緊密相關。所以在討論下一個質疑的問題時一併回答。現在,再來看第二部分,即這次選舉結果是否證明台灣民主的成功。但在做結論以前,我們須要先溫習一下政治學對民主理論的看法。

政治學是一門浩瀚的學科。但從政治學關於民主問題的開宗明義第一課來說,一個健康民主制度的第一要件,是需要有「忠實」的反對黨存在。這裡所謂的「忠實」是指對全體社會人民福祉而言。不能僅照顧反對黨一己之私的奪權利益而犧牲人民的福祉。民進黨是台灣的第一大反對黨,但諸如在反對ECFA以及反對服貿協議的問題上,每每對執政黨以「傾中賣台」橫加打擊與抹黑。無一處不是以不惜用拖垮台灣經濟來災害國民黨執政的表現。結果造成台灣由亞洲四小龍之首淪為四小龍之尾還不及。因此,民進黨是否符合這民主理論的「忠實」反對黨的要求,尚無法證實。而台灣的民主政治成功與否,亦繫諸這個先決條件是否成立之上。

在民進黨2014年初極力反對服貿的過程中,明眼人已經看出其幕前幕後操作的用意,旨在藉此拖垮國民黨。因為台灣經濟70%已是服務行業,而台灣境內早已飽和。如果與大陸服貿協議簽成,則台灣經濟可以增加32.8%。而綠營一定要搞垮該服貿協議,就是要藉此顛覆執政黨的被接受性。當年11月的「九合一選舉」國民黨的慘敗,可以說是不幸的預言兌現了。我們只要看三個民調數據,就可知此中的連貫關係。在「九合一」選舉的前夕,有85%的群眾(即選民)對台灣的經濟衰落極為頹喪。這是因為「服貿協定」被民進黨與太陽花運動扼殺後,大陸亦終止了與馬政府的另一貨貿協議談判;隨後對台灣貨品銷到大陸也開始降溫。一則也是要避免民進黨指責大陸與國民黨串通以達到「傾中賣台」的後果。果然,台灣選民不知其中曲折究竟,將台灣的經濟衰落悉數怪罪國民黨之無能。因而造成民意67.1%對馬政府失望;對國民黨的支持率遂降到34.5%。相反地,對(嚴批國民黨)的民進黨支持率卻上升到52.8%。難怪國民黨在九合一選舉中痛遭慘敗之厄運。

同樣地,今年1月16日大選前夕,民調也顯示82.1%的人對台灣經濟仍無起色表示絕望。所以對國民黨的支持率掉到38.8%;而(嚴批執政黨的)民進黨支持率卻升高至50.2%。國民黨又一度遭受了山崩海嘯的結局。在這前後兩次的選舉中,充其量我們只能說這是一個「不忠實」於人民福祉的反對黨詭計得逞;無法說是因為它的政策選項的號召而得勝。

這次選舉結果能否說是台灣民間台獨意識高漲有以致之

這次台灣大選除了三個大黨(國民黨、民進黨、親民黨)有候選人參選正副總統以及立法委員以外,另還有15個小黨參加了立法委員的選舉。其中包括很多是前所未有的臨時為參選而成立的小黨。譬如,除了一個主張台獨的「自由台灣黨」以外,還有一個乾脆就自稱是「台灣獨立黨」。另外還有同它們打對台的自稱是「中華統一促進黨」的出現。如果我們比較分析這些黨的得票,就可以對以上第二個質疑的問題得到準確答案。選舉結果顯示「中華統一促進黨」的總得票是56,347票。依次大於主張台獨的「自由台灣黨」的47,988票,與「台灣獨立黨的」27,496票。換句話說,公然主張台獨的「台灣獨立黨」得票比那不公開號召而只是(自己)主張台獨的「自由台灣黨」要少掉兩萬多張票數;而比公然主張統一的「中華統一促進黨」的得票要少到幾乎三萬張票數。

數字不會扯謊。這樣的比較分析,讓我們得出兩點結論:1.這次選舉的結果,不代表台灣民間「台獨」路線高漲的勝利;更有甚者,如果有人追蹤開票時的情景,應該記得「台獨黨」的候選人,幾乎沒有人的得票超過700張票。與其他幾萬張票當選一個立委的案例,簡直可說是少得可憐。2.雖然支持統一的票數並沒有高到在立法院獲得任何席次,但它明顯否定了民進黨人一向的說法。儘管他們一向企圖教唆世人相信:在台灣贊成台獨的支持率遠比贊成統一的支持率為高。而這些選票數據證明正好相反。

展望蔡英文就任以後的行政與兩岸路線

管窺未來四年的蔡政府可能的路線與表現,我們須要認清一點。即在未來四年,蔡英文的民進黨已由反對黨變成了執政黨。所以,蔡政府絕對不會繼續用那以往民進黨(做反對黨時)那樣窮凶極惡手法來顛覆台灣的經濟(為了要拖垮那時的執政黨)。而且她將非常擔心目前的最大反對黨(國民黨)是否會採用以前民進黨的手段來對付她。由於「台灣獨立黨」在選舉時得票的悲慘紀錄(如上所述),再加上懼怕大陸的制裁,我們可以斷言蔡政府與大陸的一切交往,在未來四年裏不會同樣地落得「傾中賣台」的罪名。即使是她想學馬政府的路線,也不例外。不過(這是一個大大的「不過」),如果在她不接受「九二共識」的大前提之下,大陸是否會接受蔡英文如同接受馬英九一樣--譬如是否可能有馬政府時代辛苦得來的與大陸「外交休兵」、或是仿「習馬會」的先例來一次「習蔡會」--統統是未知之數。但,有一點可以篤定,也就是可以回答以上第三質疑的問題,即蔡政府絕對不會以為有普遍「台獨」民意的支持而明目張膽地追求「台獨」路線。她沒有所謂的台獨民意基礎,已如上述。何況還有陳水扁烽火外交慘痛教訓的前車之鑑。

此次大選的另外一點啟示,是一個新小黨「時代力量」的意外崛起,代替了親民黨而成為立法院第三大政黨。這個嶄露頭面的新興小黨是由太陽花運動的領導人組成。雖然在2014 年闖進立法院進行封殺「服貿協議」時受到民進黨幕後慫恿,但他們本身真正所代表的是台灣的新生代。政治訴求與民進黨並不一樣。選舉後已明言在立法院將不是民進黨的政治盟友。籠統的說,這些新生代,是李扁時代以來學校執行「去中國化」的產物。在1月16日大選中,他們公開與民進黨競爭奪票(譬如在新竹威脅了民進黨耆宿柯建銘,即其一例)。這好像是西諺中的吉妮魔怪,一旦放出了原來囚禁的瓶子,已經無法使她再裝回瓶子中去了。至此,如果民進黨聰明的話,他們應該知道在學校「去中國化」的後果對民進黨不一定有利。而且,對酷似此類以往的其他(為了反對國民黨而做的)某些乖巧離奇手法,也應該認真檢討了。

另外,蔡英文在總統競選時,站台的背景插的是日本旗居中、民進黨的黨旗陪伴在旁;附之以日文標語。我對此有一預感。即有關在選後落為反對黨的國民黨將如何對待民進黨。我的直覺是,國民黨很可能不至無聊到搬弄民進黨以往(做反對黨時)所慣用的下三路手法,來對付蔡英文民進黨的執政。如果我的直覺沒錯的話,那將反映了中華文化的「厚德倚仁」與「以直報怨」的教誨與薰陶。我的預感是,蔡英文與她的同僚(甚至李登輝一類自命皇民之流)將有機會捫心反省:在中華文化與皇民文化之間,究竟何者更值得有良心的人折服與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