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硬朗地戰鬥去罷:向陳映真致敬」

台北陳映真先生紀念會紀要

陳映真先生紀念會籌備會


奮鬥不屈的精神

台灣著名左翼愛國作家陳映真先生2016年11月22日病逝北京,陳映真先生紀念會以「請硬朗地戰鬥去罷:向陳映真致敬」為主題,同年12月31日下午在台北台大醫院國際會議中心舉行。包括陳映真先生夫人陳麗娜女士與家人、陳映真先生的故舊同志與戰友,以及年輕學子等各界人士300多人,齊聚一堂,共同緬懷陳映真先生戰鬥不屈的一生,表達無盡的哀思。

除主辦單位安排的發言來賓之外,台灣50年代白色恐怖受難者陳明忠與夫人馮守娥女士、林書揚先生遺孀曾玉嫻女士、受難者張敏生與王文山、台灣地區政治受難人互助會總會長蔡裕榮等人皆參加紀念會。陳映真先生戰友,差事劇團團長鍾喬、詩人施善繼、台灣社會科學研究會會長曾健民、《批判與再造》總編輯杜繼平等人亦出席追思。其他來賓有:戴國煇教授夫人林彩美女士、前台大法學院院長許介鱗教授暨夫人傅琪貽教授、林孝信教授夫人陳美霞女士、交通大學教授陳光興、前東吳大學校長劉源俊、世新大學教授黃德北與夏曉鵑、台灣社造聯盟理事長盧思岳、《遠望》雜誌社社長林金源、《觀察》雜誌社社長紀欣、中國統一聯盟主席戚嘉林等。

紀念會準備了一套三款明信片,搭配了陳映真在街頭與書房的身影,分送給與會來賓。活動開始,主辦單位製作了15分鐘的影片,重現了陳映真在勞動黨、中國統一聯盟、白色恐怖平反運動與反軍購運動等實踐場域的演說片段,展現了陳映真先生奮鬥不屈的精神。紀念會現場也轉達了「全亞洲反對美日侵略與宰製運動聯盟」(AWC)國際秘書處發出的追悼文。

台灣社會運動何去何從

紀念會上半場由著名作家藍博洲主持,由相關團體代表座談發言。政治受難前輩陳明忠先生回憶了自己是因老台共王萬得的家人而認識了陳映真,其後協助募款,交給陳映真與蘇慶黎等年輕左派接編《夏潮》雜誌。陳明忠認為陳映真是台灣相當重要的統左理論家,台灣的思想鬥爭不能沒有陳映真這面旗幟。最後,陳明忠借引《安息歌》歌詞送別老戰友。

中國統一聯盟創盟執委王曉波,也是《夏潮》雜誌老戰友,他認為陳映真的思想兼具了愛國民族主義與人道主義的社會主義,被徐復觀稱為「海峽兩岸第一人」。王曉波指出,《中華雜誌》胡秋原先生相當賞識陳映真,在鄉土文學論戰中盡全力支持陳映真,後來也串聯政治受難「老同學」與陳映真等人創立中國統一聯盟,邀請陳映真出任創盟主席。中國大陸改革開放之後,兩岸局勢變化極大,陳映真與王曉波等人曾討論台灣社會運動何去何從,最後確立了「左」與「統」兩塊「神主牌」並立。王曉波說,請陳映真放心,一定為祖國和平統一奮鬥到底。

美國加州大學教授葉先揚教授代表海外老保釣在會上發言,他指出陳映真善於從歷史角度與全球視野來思想問題,是一位身體力行者,包括花費心血為1970年代保釣運動整理出版四大冊文獻集。葉先揚相當敬佩陳映真的人品與遠見,以有他這樣的戰友與兄長為榮。

勞動黨主席吳榮元回憶了他與陳映真在綠島監獄的交往過程,同時指出陳映真出獄之後,親身參與了從工黨到勞動黨的草創,也是勞動黨黨綱籌備委員之一,在歷史的發展脈絡下確立了勞動黨的統左綱領。吳榮元認為,陳映真對民族統一運動貢獻卓著,因為他對於底層的關懷,與他的統一立場合而為一,突顯了民族統一運動的進步性與正當性。

拒絕美日帝國主義的宰制

原住民立委高金素梅在會上強調,她曾經看過陳映真《人間》雜誌對於湯英伸事件的追蹤報導,以及陳映真評論原住民詩人莫那能詩集的文章,體會了陳映真深入又充滿人文情懷的關懷,明白了如何以歷史唯物主義的視角理解社會真相。高金素梅稱陳映真為偉大的作家,因為陳映真給了人們智慧、勇氣與仁愛之心;她認為當代台灣失去了方向與歷史深度,應該讓陳映真的思想、理想與熱情在台灣復活,讓台灣社會重新找到方向。她呼籲,繼承陳映真的志業,團結起來,拒絕美日帝國主義的宰制。

紀念會下半場由人間出版社發行人呂正惠主持,邀請文藝界朋友追念陳映真。作家黃春明回憶了陳映真對他寫作風格的指點與影響,陳映真對他說寫作要有內容,不該無病呻吟。黃春明也回憶,有次他與陳映真分享了自己的閱讀經驗,提到了《共產黨宣言》裡站在窮人立場的一段話,陳映真眼眶泛紅,兩人相擁在一起。黃春明說,陳映真對朋友的關照是很細膩的,最後以「永善,你慢走!」作結。

作家陳若曦提到12月初她到北京送別陳映真,12月最後一天在台北參加紀念會,「這個月是屬於陳映真的」。陳若曦回憶1979年高雄事件以前,她以和陳映真通信的方式,讓台灣的特務知道外界是相當關心陳映真的;高雄事件之後,她回到台灣見了蔣經國,陳映真與黃春明特別為她安排的送別會。陳若曦九年前曾與高信疆到北京,希望能見上陳映真一面卻沒有機會,如今再見,已是陳映真的照片了。陳若曦說,陳映真是理想主義者,令人敬重。

淡江大學中文系榮譽教授施淑從與陳映真交往的幾個側面,回顧了陳映真難為外界所理解的形象,得以進入作家的生命。她回憶,有一次與陳映真到大陸開會,在會後宴請時,陳映真雖會與領導交談,但他更關心底層人民的處境,熱情地與當地老農民握手,他和這些老農夫有共通語言,其關懷大眾、小說裡的主題都並非虛假,而是來自於他生命的體驗以及真正的情感。

把苦難的中國放在心中

施淑憶起陳映真曾送她一本「滿蒙學術調查研究團報告」,說明陳映真一直把苦難的中國放在心中;但他對中國大陸也是有所批評的,陳映真對中國的理解不是只有口號教條而已。施淑12月1日到北京參加陳映真告別式,聯想起李瑛的詩作《一月的哀思》:「車上躺著一個真正的生命,車上躺著一個人民驕傲的兒子」;她說,陳映真的文字不會貶值,理想也還會一直存在。

作家葉芸芸女士提及她是透過閱讀來認識陳映真,第一次在周夢蝶的書攤讀到陳映真的《麵攤》,有一種說不清楚的感動,但不太能理解他要傳達的思想,也不知道當時陳映真已在綠島與白色恐怖歷史正面相遇。葉芸芸指出,1989年《人間》雜誌停刊,此前她辦的《台灣與世界》也停刊,但她認為《人間》雜誌已經完成了任務,讓台灣社會關心起與資本邏輯相背的價值。葉芸芸充滿感情的說,陳映真身上充滿著感染人的自在與從容,而他人格特質中的道德感應該是來自於其父親。葉芸芸說,陳映真是孤獨的,因為他走在前面,難以被當代理解,他對第三世界關懷,對殖民主義、跨國資本主義的批判更是針對全人類的。葉芸芸認為,陳映真為了更為光明的人類未來所提出的質問,將一再令人思考。

無懼於少數無懼於孤獨

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系副教授陳義芝,回憶起他任職於《聯合報》副刊時經常與陳映真聯絡,他指出當年報社的同仁都認為陳映真是台灣的良心,因為他無懼於少數,無懼於孤獨,在庸俗淺薄的社會裡堅持價值與理念,令人佩服。陳義芝認為陳映真的筆調有詩意,具有磁吸的力量,從陳映真身上益發感覺媒體就要像陳映真先生的人生一樣具有使命感。

中央大學中文系教授李瑞騰特別帶了1970年代他影印的《麵攤》與《加略人猶大的故事》到紀念會現場,強調他認為陳映真是文學的巨人,從他的小說裡讀到「生命在最困頓時仍能看到一絲亮光」的小說特質。李瑞騰認為,陳映真永遠安安靜靜,像一座大山,但他的談吐與言行又讓人覺得溫暖。李瑞騰建議,應該建置陳映真作品、評論與訪談的完整資料庫,因為只有作品才能傳之久遠,彰顯時代動盪中的永恆價值。

紀念會最後的自由發言部分,由《兩岸犇報》社長陳福裕主持。原住民詩人、夏潮聯合會會長莫那能表示,他接任相關工作就是希望繼承陳映真的精神,透過最黑暗的角落去展望社會的希望。莫那能在會上獻唱了陳映真最喜愛的歌曲《美麗的稻穗》,他說,陳映真雖然走了,但在面臨更大的危機與動盪的此時此刻,我們的理想不能被擱置。

緊鑼密鼓籌備《陳映真全集》

陳映真的兩位侄子姪女回憶了做為「家人」的陳映真,他們說陳映真的核心價值與信仰是他堅持不懈的支柱,「希望他的溫暖流轉到你們的心裡」。陳映真夫人陳麗娜女士也向在場的與會者表達了感謝與歉意,過去10年出於病況與照顧的考量,她婉拒了朋友們的探訪。紀念會結束前,人間出版社發行人呂正惠表示,《陳映真全集》正緊鑼密鼓在籌備中,預計在2017年11月推出,做為陳映真逝世一週年的紀念。

2016年12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