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語文課程亟待強化

王雨祥


「自自冉冉,歡喜新春」是總統府幕僚錯引賴和詩句,作為總統、副總統祝賀春聯,引發爭議。其實稍有認識對聯者,即明白其有誤。廟堂之仕的淺薄彰顯國人對中華文化部分精髓修為之嚴重不足。追本溯源,應是12年國教本國語文時數、質量不足,致使整體語文水平大幅下滑。當與20年來兩位主政者蓄意縮減本國文史質量迄今有以致之。特別是中國古詩文比重大為降縮,從而於對聯之認知無多,乃必然結果。

回顧個人幼少青就學時段:小學國語、中學國文,周有六堂,每兩周有一堂作文,書寫一律用毛筆,國小四年級國語課本選有五言絕句,國小五、六年級有七言絕句和律詩;文有陋室銘、秋聲賦、祭十二郎文等,課外讀物是千家詩,為了對對子,大家搶著記誦笠翁對韻:一東、二冬……十三元、十四寒……天對地、雨對風、山花對海樹,大陸對蒼空。

初中,左傳、穀梁等所載關於鄭伯、曹劌、齊桓、宮之奇、介之推、虞師等盡入所頌。繼之表有出師、陳情;序有蘭亭、滕王閣;賦有阿房宮、詩有琵琶行、長恨歌;檄唯武瞾。記得40、50年代,初三公民與道德課本中選有青年守則12條及戴季陶先生所撰序文。不悉時下多少青年能隨口說出幾「本」?我們學生時期有首歌:「巨浪!巨浪!不斷的增長,同學們!同學們!快拿出力量,擔負起天下的興亡。」不悉時下萬千學子、士、碩、博士,胸懷如是壯志、而不是力求免於陷身22K職場已足者幾多?

話說回來,對聯講求工整、平仄、韻腳不難,但意涵、用典、事功、影射。宜褒、宜貶、寓褒於貶、寓貶於褒,端在功力。杭州西湖北濱岳王廟正殿西側是岳墓,迎門兩柱楹聯:人從宋後少名檜,我到墓前愧姓秦。不褒而褒貶在其中矣。

清末諷慈禧萬壽一聯,膾炙人口。聯曰:今日幸頤和,明日幸圓明,何日再幸古長安,億萬兆膏血盡枯,只餘一人何有慶;五十割交趾、六十割台灣、七十又割遼東地,廿餘省版圖漸促,預期萬壽祝無疆。寫盡慈禧形狀。

另則小鳳仙和蔡鍔情史,因蔡壯年早逝,小鳳仙輓之曰:萬里南天鵬翼,直上扶搖,哪堪憂患餘生,萍水姻緣成一夢;幾年北地胭脂,自悲淪落,贏得英雄知己,桃花顏色亦千秋。迴腸盪氣,令人擊節嘆賞。年關已近,爰參當前時勢,依俗撰就一聯:年逢丙申,已見沐猴而冠;歲值乙酉,且聽牝雞司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