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父子「奉安」遙遙無期

耿榮水


國府當局元月22日為前總統嚴家淦之喪,辦了一個所謂的「奉安大典」全島下半旗致哀,鳴21響禮炮,雖比不上蔣介石父子喪禮隆重,也算十分風光了。嚴家淦生前是蔣家御用的財經大臣,因緣際會繼任總統,卻毫無實權,備受蔣家父子欺負,死後卻得享哀榮,也差堪告慰了。

由嚴家淦的「奉安」,令人聯想到暫時「奉厝」在桃園慈湖的蔣介石父子何時也才能「奉安」。當1975年4月蔣介石去世時,治喪委員會提出了「奉厝大典」這個封建名詞,很多人都搞不清楚究竟是什麼含意,後來蔣經國1988年1月去世,用的也是「奉厝」,對照此次嚴家淦的「奉安」,兩者主要區別在於蔣介石父子只是暫時停棺在台灣,有朝一日還要遷葬大陸家鄉,而嚴家淦則是入土為安,從此長眠台灣。一些輿論批評蔣介石父子據台40年,死後還不願葬在台灣,是對台灣缺乏感情的象徵。相形之下,嚴家淦於一九四五年底就奉派到台灣行政長官公署任職,隨後歷任財經要職,將大半生奉獻給台灣,造就今日台灣經濟繁榮的局面,死後又安葬在台灣,將更受台灣人民的懷念。

不過,蔣介石一生事業主要在大陸,又是中國近代史的重要人物,1949年敗走台灣後,高唱「反攻大陸」,臨死也遺命要「光復大陸」,國府當局明知重返大陸是個口號而已,基於政治上的考慮,也只能將蔣介石「奉厝」到慈湖了。實則慈湖陵墓的設計,是可長可久的,除了靈柩暫未入土以外,其餘都與一般王公陵墓無異。且十餘年來,慈湖早已成觀光地區,島內外人士前往慈湖祭拜者,也不計其數,蔣介石縱使再暫厝慈湖50年,一百年也沒什麼關係,國府當局對蔣介石遺體的處理,仍頗具巧思。

儘管如此,蔣氏父子畢竟還未入土為安,基於對死者的敬意,若有機會,將來還是要想辦法早日將他們歸葬大陸,才算是歷史的終結,而蔣氏族人後裔,可能也會在適當的時機,要求將蔣介石父子遷葬大陸,如此一來,就涉及到兩岸之間的互動關係了。

據瞭解,蔣介石當年叱咤風雲不可一世時,也曾為自己的百年後事預留墳地,地點選在南京中山陵左側,佔地約有十多公頃,當時依他的構想應是希望死後能仿中山陵的設計,也能造個「中正陵」,以供後人瞻仰憑弔,並建立其在歷史上的正統地位,不料事與願違,南京政權即煙消雲散,也潰逃台灣,「中正陵」也就成了蔣介石遙不可及的夢。將來除非大陸發生驚天動地的大變動,蔣介石歷史地位重新被評價,否則蔣介石遺體要想風光的歸葬南京,恐怕沒那麼容易。

「奉安」南京不可能,剩下唯一的狀況是歸葬於浙江奉化溪口的老家,或另選一處風水寶地,或葬於蔣氏族人墓園,長眼於王太夫人靈畔,也是一種處理方式。問題在於,此種方式無異貶抑了蔣介石在歷史上的地位,是否能為國府當局所接受,仍是個未知數,而蔣氏後裔是否同意如此不風光的遷葬,也是個疑問。依目前兩岸關係現況,國府當局還不會主動觸及這個敏感的政治問題,兩岸事務交涉處理也還未到這麼高的層次。站在蔣氏後裔的立場,也寧可讓他們的先祖暫厝於慈湖,享受尊榮,也不願寂寞的歸葬溪口老家。

1683年施琅率軍克台,明鄭覆亡,清廷不久即將鄭成功遺體遷葬於福建南安的家鄉,但對鄭氏治台的功績,卻遲至二百年後才加以正式肯定,由台灣巡撫沈葆禎奏准光緒帝興建延平郡王祠,四時祭祀。以史為例,則蔣介石父子欲平反歷史地位,也沒那麼容易,歸葬大陸更是遙遙無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