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屆國大選舉的觀察與分析
二屆國大選舉的觀察與分析
被渲染為「統獨」公民投票的二屆國大選舉終於在12月21日完成,總投票率達68%。國民黨當選179席,獲票率71.1%;民進黨當選41席,獲票率佔23.9%;非政黨聯盟當選3席,獲票率為2.2%;社民黨無當選,獲票率佔2.1%。除國民黨和民進黨外,無任何黨派超過5%的獲票率,而無不分區及僑選分配名額。
根據現行法律,修憲國代除新當選的二屆國代和不分區及僑選分配名額外,還有第一屆的增選國代,共403席,其中國民黨擁有318席,佔78.91%,已超過修憲所需四分之三多數;民進黨擁有75席,占18.61%,其他則不足論矣。
關於這次的選舉,我們有以下的觀察和分析。
從這次選舉來看,民進黨的「台灣共和國」、「制憲」和「反統一」的主張,已徹底失敗。國民黨的「反台獨」、「安定」、「修憲」的主張獲得空前的勝利。但是,國民黨的「反台獨」並不表示就是「統一」,而是利用了台灣民眾(65-75%)期望祖國統一的民意。說白一點,是國民黨利用了期望統一的民意擊敗了「台獨」的民進黨。
不過,我們公平的說,民進黨在選舉上失敗了,但是,在政治主張的理論上,國民黨並未能說服民進黨。國民黨的「反台獨」理論,不過是說,如果主張「台獨」,中共就會出兵,台灣就會不安定。國民黨根本沒有能提出統一的客觀必然性,和主觀應然性,這是國民黨的「獨台」本質使然。
民進黨唯一不能保證的是,一旦「台獨」,中共也不出兵。所以,國民黨「反台獨」的成功其實是利用了中共「不排除使用武用力」的宣示。另外,民進黨的失敗,失敗在公然提出「台獨」主張。
從得票和席位來看,國民黨已完全取得了支配國民大會的地位,民進黨即使聯合其他黨派的席位,也沒有能力制衡國民黨。所以,黨外制衡的民主將不會存在於國民大會。
未來國民大會的制衡力量只能來自於國民黨內,但是,國民黨至今不是一個民主體制的政黨,決策仍依賴黨主席的獨裁。所以,未來的修憲很可能是李登輝體制的建立和鞏固。從政黨制衡的觀點來看,第二屆國民大會的民主性將會少得可憐。
從全民制衡的觀點來看,這次國大選舉已經取消了職業團體的保障名額,佔人口最大多數的弱勢團體和弱勢階級,除了不分區名額的「賞賜」外,根本不能當選。社民黨和勞動黨卯足全力竟敵不過「擁有雄厚資源的朝野二黨」而全軍覆沒。純然的金權政治的「資產階階專政」已逐漸出現,多元化的民主更遙不可及。
所以,這次選舉,國民黨勝利了,「反台獨」勝利了,但是「統一」並沒有勝利,「民主」並沒有勝利。
最後,我們想向各方提一些意見。
一、國民黨以「獨台」反對「台獨」,雖然能矇混群眾於一時,但終於會被拆穿的。我們認為國民黨「反台獨」必須要建立中國統一的理論和哲學,而不是去當美國「拆散中國」的啦啦隊。在具體的措施上,必須消除兩岸敵意,進行兩岸談判(談判不意味立即統一,而是尋求最有利於台灣的統一條件,但卻宣示著未來必然統一,而杜絕國際台獨的野心),開放兩岸直接交流。只有如此,「反台獨」才能落實,國民黨才能退可保守台灣政權,進可參與全中國的政權。在「一黨獨大」的情形下,國民黨必須黨內民主化,才能避免新加坡式的「民主獨裁」,或可能出現日本式的民主。
二、民進黨自稱是一個「本土化」(?)的政黨,當知在中國最衰落的時期,50年日本殖民統治不能消滅台灣人也是中國人的民族認同。民進黨亦應警覺於國民黨「反台獨」的策略成功,而應放棄「台獨」,尊重大多數的台灣民意,和國民黨競爭有利於二千萬人的統一條件,而不是迷信美國政客的對台政策,這才是真正的「本土化」(不是「美國化」)和「民主化」。民進黨當理解,國民黨的「反台獨」有中共背書,而民進黨的「台獨」雖有一些美國政客的鼓動,但卻沒有美國官方的承諾,更沒有台灣多數民意的支持。在這種情形下,民進黨還想邁向「執政之路」,未免只是「膨風」之想。「膨風」也許事小,「本土化」的民進黨也得想想辜顯榮的歷史地位罷。
三、台灣的民主若不是兩黨分贓,而是全民的多元參與,第三勢力的制衡是必要的。但從這次選舉看來,唯有第三勢力之間的合作才能跨過5%的門檻,而有所成長。否則,台灣的政治只能是兩黨分贓,第三勢力永遠只是政治的「邊緣人」,台灣民主的多元化也只能像美國一樣是空想的「烏托邦」了。◆
社論
國際新形勢與中國
蘇聯的瓦解
國際新形勢與中國統一
中國事情
台獨話題
生存人權
編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