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標題 | 作者 | 字數 |
|---|---|---|
| 社論 | ||
| 對這次選舉的看法與建議 | 社論 |
2,219 |
| 國際視窗 | ||
| 《巴黎協議》是國際合作協商的典範 | 陳山笠(旅美評論家) |
2,259 |
| 俄羅斯伺機重返中東 | 孫若怡(稻江科技暨管理大學教授) |
6,546 |
| 談西方空前的團結與手段 | 俞力工(旅歐評論家) |
1,871 |
| 琉獨與台獨的差異 | 曾健民(台灣社會科學出版社總編輯) |
5,573 |
| 中國對外 | ||
| 儒學文化與霸權文化之相異:人文對霸權 | 李本京(台灣淡江大學國際研究學院榮譽教授) |
3,758 |
| 中國「金融崛起」時代來臨 | 吳福成(台灣經濟研究院新興市場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
3,888 |
| 南海爭端:中國警告美國勿煽風點火 | 趙國材(政治大學外交學系、國防大學法律學系兼任教授) |
3,172 |
| 中非合作是義利兼顧的雙贏 | 花俊雄(旅美評論家) |
2,057 |
| 馬英九的歷史定位 | ||
| 馬英九的得失成敗與機運 | 熊玠(紐約大學在職終身教授) |
3,813 |
| 中國人的骨氣與無奈 | 李壽林(退休教師) |
1,772 |
| 南沙太平島整建紀要 | 馬英九 |
401 |
| 「馬習會」開啟兩岸新時代 | 姜新立(中山大學、佛光大學名譽教授) |
2,906 |
| 特別轉載 | ||
| 感謝青蒿,感謝四個人 | 1,997 | |
| 歷史課綱 | ||
| 課綱諮詢小組的共識是中性的嗎? | 王曉波(世新大學教授) |
825 |
| 歷史可以中性嗎? | 潘朝陽(台師大東亞學系教授 ) |
667 |
| 台灣統獨雙方歷史詮釋權的競奪 | 郝幸艷(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
6,911 |
| 選舉與台灣政治 | ||
| 2016年選舉對台灣政局的影響 | 陳建仲(台灣大陸地區高校學生協會理事長) |
2,608 |
| 論 2016年之後的台灣政治光譜 | 薛中鼎(台灣交通大學教授) |
3,940 |
| 敬悼丘棣華與林孝信 | ||
| 「做一個頂天立地的中國人」 | 張鈞凱(竹林校友,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博士生)
|
1,979 |
| 不要再為保釣擔憂 | 王曉波
|
3,500 |
| 敬悼保釣前輩林孝信先生 | 鄭海麟 (香港亞太研究中心主任) |
738 |
| 海峽短評 | ||
| 多神多佛和平共存 | 阿修伯 |
574 |
| 《聯合報》的達賴喇嘛專訪 | 夏桐 |
937 |
| 朝野政客慷納稅人之慨 | 林泉利 |
774 |
| 異哉!所謂「台灣國護照」 | 石文傑 |
690 |
| 編後 | ||
| 編後 | 724 | |
| 轉刊 | ||
| 藍營不為台獨踩煞車了 | 福蜀濤 |
1,2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