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習會」開啟兩岸新時代

姜新立(中山大學、佛光大學名譽教授)


為兩岸的未來定錨

2015年11月7日在新加坡舉行的「馬習會」,不論對兩岸、對亞洲、乃至對世界都是重要的,否則不會吸引全世界六百名以上的媒體記者到場採訪。兩岸分治超過一甲子,歷史理性與民族意識讓兩岸分而不離,兩岸終於在66年後走到了歷史的節點,兩岸領導人在第三地見面,因此,「馬習會」不僅有它的重要現實意義,尤其有它的重要歷史意義。

「馬習會」是兩岸歷史節點與雙方妥協與善意的產物。會上馬、習不以正式官職名稱出場,卻以「先生」互相稱呼對方,但任誰都知道馬英九是台灣的總統,習近平是大陸的國家主席,這是兩岸分治66年後首次雙方最高政治領導人在第三地國際場合的正式會面。如果從1945年國共領導人蔣介石與毛澤東在重慶會晤算起,「馬習會」是事隔70年後國共雙方政治領導人的首次會晤,從中國近代史的發展上看,乃至從中華民族的不幸與災難過程看,「馬習會」比「蔣毛會」還要更具歷史意義。以時代環境而言,當年蔣毛重慶之會是因共同對日抗戰而促成的外發型民族主義之會晤,而馬習的新加坡之會則是為了中華民族的再次統合,由兩岸的政治智慧所創造出來的內發型民族主義之會晤。習近平在會上對馬英九說:「兩岸同胞是打斷骨頭連著筋的同胞兄弟,是血濃於水的一家人;我們坐在一起是為了讓歷史悲劇不再重演,讓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成果不得而復失。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與兩岸同胞前途命運息息相關;兩岸中國人完全有能力、有智慧解決好自己的問題;當前,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接近、更有能力實現這個偉大夢想。」馬英九在會上也對習近平說:「我和習先生分別以台灣和大陸領導人身分穿越66年時空伸手相握;為了兩岸人民,讓我們一起努力,為生民立命,為萬世開太平,為中華民族開創更和平燦爛的未來。」馬習兩個人的講話都莊嚴也感人。

「馬習會」上雙方的共同語言是「中華民族」,經過66年,穿越兩岸時空,以中華民族的復興為標的,馬習進行長達81秒的「歷史一握」,會後雖然沒有發表聯合聲明,也無簽訂任何協議,但此時此刻無聲勝有聲,此「一握」已足以表徵無字的兩岸和平協議。只要有民族意識與民族感情,兩岸最終一定會走到一起,東西德的統一、南北韓領導人的會面都是經驗例子。因此從歷史意義與角度看,這次「馬習會」已為兩岸的未來定錨,開啟了一個兩岸新時代。

畫下一個完滿句點

從現實意義看,台北與北京在時間節點上有必要促成馬習會。

對台北而言,總統大選在即,馬和選民一樣擔心未來一旦「九二共識」不在,「兩岸現狀」何以維持?因此在「馬習會」上馬英九首先提出五點主張:一、鞏固「九二共識」,維持兩岸和平現狀;二、 兩岸應降低敵對狀態,和平處理爭端;三、擴大兩岸交流,增進互利共贏;四、設置兩岸熱線,處理緊急重大問題;五、兩岸共同合作,致力振興中華。對馬個人而言,早在去年APEC在北京召開之際就想與習近平會面,但那是經濟體國家層面政治領導人的會晤,北京可讓蕭萬長去,但認為馬英九總統不宜。今年是馬英九總統卸任前最後一年,在國內經濟低迷、政治民粹、政黨惡鬥亂象下,對馬英九執政唯一可圈可點的是兩岸關係的建構與發展,馬當然會從兩岸脈絡思考在卸任前為自己的政治生涯尋找並畫下一個完滿句點,這只是就馬個人作為一個政治家而言。

對下一任台灣政治領導人而言,馬英九在馬習會前、會後都說要「為台灣新領導人建構好一條兩岸和平發展的橋樑」,換句話說不論蔡英文還是朱立倫勝選,馬希望交給的是大家都能接受的「兩岸現狀」,讓接手的人能繼續做下去,並企圖藉「馬習會」為未來兩岸領導人會晤「正常化」打下基礎。至於對兩岸社會、對台灣百姓而言,馬英九當著習近平的面除闡述「九二共識」,提及「一中各表」外,還提到「中華民國憲法」,並提出大陸部署飛彈問題對台灣人民的危機感受問題,建議兩岸當局架設熱線,並希望儘速處理兩岸設立辦事處,完成貨貿協議,以及陸客中轉等議題。習近平聽到「中華民國憲法」,表情「很平靜」,除了表示飛彈部署不是針對台灣外,其他建議欣然接受,並交辦及時完成,同時還向馬總統表示歡迎台灣以適當方式加入亞投行。凡此這些都顯示「馬習會」上馬總統既顧到對等也保有尊嚴,此一事實與表述讓美國朝野都肯定「馬習會」兩岸對等,會議過程透明。

對北京而言,誠如習近平在「馬習會」上致辭所說,「當前兩岸關係發展面臨方向和道路的選擇。」可見中共當局耽心的是台灣政治詭譎多變,一旦民進黨明年大選勝出執政,若蔡英文拒絕承認「九二共識」,兩岸關係可能出現逆轉。在此兩岸關係處於歷史轉折點的前刻,北京必須思考如何防範民進黨執政下兩岸關係的脫軌或逆轉。回顧10年前國共領導人的會晤穩定了當時兩岸關係的逆退發展,「馬習會」的到來是政治的應然。「馬習會」的到來,在北京眼裡它會為兩岸關係可能出現的逆轉發揮「壓艙石」的作用。

對習近平來說,兩岸關係在他任內既不容倒退而且還要能管控。兩岸分離分治逾半個世紀後雙方領導人第一次正式晤面,「馬習會」也自然型塑了習個人在兩岸關係發展史上的歷史定位。他的兩岸關係政治風險管控邏輯是「堅持九二共識」,他在「馬習會」上說:「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是兩岸關係的「共同政治基礎」,沒有這一個「定海神針」,兩岸和平發展之舟就會遭遇「驚濤駭浪」,甚至「徹底翻覆」。在「馬習會」上習如此再次鄭重明確指出,就不單是警告或是恐嚇話語,依習的政治意志與上台後在內政上的鐵腕行事風格,只要蔡英文上台執政後否認「九二共識」,上述「警語」將會化為「現實」。

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前途是光明的

從國際角度看,兩岸領導人在「第三地」新加坡晤面,受到國際媒體高度關注。《紐約時報》指出,馬習會符合習的「大膽作風」,對北京的長期對台政策有利;《華盛頓郵報》認為,馬習會「時機敏感」,北京有意向台灣選民「傳達訊息」。「馬習會」不在北京或台北舉行,而在「第三地」新加坡晤面,當然是新加坡當局樂見兩岸政治和解與台海和平穩定發展,從李光耀到李顯龍都扮演了兩岸和平調解人角色,沒有新加坡的善意便沒有第一次辜汪會談與今日的馬習會,兩岸都要感謝他們。

近來因「中國崛起」與釣魚台及南海問題紛爭不已,日本、越南、菲律賓並不樂見「馬習會」出現,以免兩岸合作聯手解決前述問題。也許習對馬有所期待,但「馬習會」上雙方領導人都聚焦兩岸問題,不涉南海,以使周邊局勢單純化。即使美國與中國大陸因「南海問題」最近鬧得並不愉快,但美國對「馬習會」也表示樂觀其成,並不是歐巴馬獨厚馬英九或對習近平有態度轉變,而是美國認為「馬習會」有助於台海和平穩定的鞏固,也有利於明年台灣總統大選後台海現狀的維持。

馬習這場歷史性會晤兩岸雙方都釋出善意並發揮了創意,它讓兩岸領導人的會晤走上了歷史舞台,從兩岸和平發展的維度看,我們要對馬政府推動兩岸交流的努力給予肯定,也要對習近平的政治器度以及北京當局認同兩岸和平的重要給予欣賞,更對馬、習兩人在共同確認「九二共識」的基礎上,以新的政治思維並從中華民族的歷史高度,為兩岸億萬人民的福祉開啟新的時代給予注目與鼓掌。

兩岸進一步整合了,兩岸和平發展的道路也進一步鋪平了,雖然未來民族統合路途維艱,但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前途是光明的,只要有政治智慧,兩岸共同進一步的努力,炎黃子孫的終極價值遲早會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