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金融崛起」時代來臨

吳福成(台灣經濟研究院新興市場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1.前 言

2015年11月底「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以下簡稱「基金」)決定把人民幣納入其「特別提款權」(SDR,以下簡稱「提款權」)貨幣籃子,自2016年10月起將成為繼美元、歐元、英鎊、日元「精英貨幣」之後第五種全球儲備貨幣,這是中國進一步融入全球金融體系道路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隨後不久,美國國會也通過延宕五年的「基金」改革案,一旦生效實施,將提高新興市場國家的投資比重(亦即等同於投票權)和話語權,屆時中國的出資比重將大幅提高,並僅次於美國和日本成為「第三大股東」。外界普遍認為,這已宣示著中國的「金融崛起」。

然而,在「基金」決定把人民幣納入「提款權」貨幣籃子,以及「基金」改革案將提高中國出資比重的這段期間,人民幣匯率卻創下近八年來首次十連跌紀錄,預估在短期內波動仍將持續擴大,也因此,外界的關心焦點又被轉移到人民幣貶值現象,而淡化了人民幣「入籃」和躋身「基金」、「第三大股東」的重大意義。何況眼下的人民幣貶值只是短期的市場行為,並不能反映人民幣中長期趨勢。特別是在「十三五」期間,通過調結構、轉方式、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以保持經濟中高速增長,將是人民幣匯率中長期穩定的致勝法寶。所以唯有跳脫人民幣貶值現象糾纏,才能客觀務實地準備迎向中國「金融崛起」時代來臨!

2.人民幣「入籃」絕非偶然

所謂「提款權」,是「基金」把貨幣籃子幾個貨幣按照不同的比重,共同形成一種「人造貨幣」(或稱「紙黃金」)。「人造貨幣」不參與任何交易,只是「基金」的一種儲備資產和記帳單位,成員國在發生國際收支逆差時,可用它向「基金」指定的其他成員國換取外匯,以償付國際收支逆差或償還「基金」的貸款,甚至還可與黃金和可自由兌換貨幣一樣充當國際儲備。今年是「基金」對「提款權」貨幣籃子進行每五年一次的調整,澳洲幣、加拿大幣和瑞士幣一直都在爭取納入「提款權」貨幣籃子,「基金」理事會最後卻決定將人民幣納入「提款權」貨幣籃子,也絕非是偶然的。

迄今外界一直存在著政治考量論,認為是「基金」要提高新興市場國家投票權的改革案遭美國國會反對,此時若不接受人民幣納「入籃」,中國可能與「基金」保持距離,並以「亞投行」(AIIB)為核心來建構新的國際金融秩序;特別是中國已接任2016年20國集團(G20)主席國,勢必突出「提款權」貨幣籃子既有儲備貨幣不替換的不合理性,並嚴加要求「基金」實施改革。

但人民幣「入籃」則是經濟金融因素大於政治因素。中國的綜合國力增強,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全球市場對人民幣用於貿易結算、金融產品計價和作為各國儲備貨幣的需求大幅提升。尤其目前人民幣在國際上是第四大國際支付貨幣,中國以人民幣結算的貿易比例也達到22%,加上中國已與全球30多個主要貿易國簽署貨幣互換協定,將人民幣納入外匯儲備額,基本上已符合「基金」要求各國貨幣「入籃」必須「可自由使用」的指標要求。

3.「十三五」力推人民幣自由兌換

人民幣「入籃」,是第一個來自開發中國家的貨幣被納入「提款權」貨幣籃子,堪稱現代國際金融的大事,此舉必將對世界資本流動模式造成相當巨大的影響。儘管人民幣在短期內仍不可能成為美元的競爭對手,也無法動搖美元的霸權地位,但是隨著人民幣在國際貿易和金融舞台上的重要性增大,尤其是中國推動的「一帶一路」大戰略建設的展開,人民幣作為結算貨幣或匯率等計價標準後,就很可能會逐步「蠶食」美元的作用。俄羅斯已預言,從人民幣「入籃」可以看到「去美元化」的星火已經燃成燎原之勢,在短期內至少有利於打破美元在國際能源貿易中的壟斷地位。

對中國來說,人民幣「入籃」是通往國際化的關鍵一步,也意味著中國將進一步融入全球金融體系。不過,將來人民幣若要與美元平起平坐,人民幣就必須實現自由兌換;因為目前對人民幣匯率波動幅度有決定權的,是中國政府,而不是市場。不過,中國的「十三五」規劃已把擴大金融雙向開放列為重點工作,將有序實現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推動人民幣加入「提款權」成為可兌換、可自由使用貨幣。同時,要放寬境外投資匯兌限制,放寬企業和個人外匯管理要求,放寬跨國公司資金運作限制,藉由推進資本市場雙向開放,改進並逐步取消境內外投資額度限制。由此可預期,到了2020年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化改革將可確立,屆時人民幣自由兌換也不再是問題。

另外,人民幣「入籃」還具有一個重要意義,它是第一個按「可自由使用」標準加入「提款權」貨幣籃子的貨幣,今後中國將可以人民幣直接提供給「基金」資金,並參與金融危機救急和其他營運,換句話說,將會大幅增加人民幣在「基金」機制內的使用空間和機會。相對地,各國的中央銀行和主權財富基金也可能會增加對人民幣的持有量,其他機構投資者也會隨之增加人民幣資產配置。甚至,將來越來越多的中國進出口商採用人民幣計價,更可降低企業的匯率風險和匯兌成本,並提高營運效率。

4.改革提高新興市場國家話語權

在2008年美國雷曼金融危機過後,經濟不斷發展的中國等新興市場國家反對以已開發國家(特別是美國)為中心的「基金」營運模式,一直要求按照符合經濟規模的形式來提高出資比重。2010年在韓國首爾舉行的G20峰會,各成員國達成協議,應改革「基金」投票權制度,並擬增加新興市場國家的投票權,以實際反應全球經濟狀況。「基金」方面為提高新興市場國家的話語權,已同意進行改革,並計劃從美、日、歐等已開發國家手中轉移6%的出資比重給新興市場國家成員國。

雖然亞歐主要國家如日本、英國、法國等都已批准「基金」改革,但因「基金」體制規定必須獲得擁有85%投票權的五分之三成員國批准才能通過,而美國一國即擁有16.74%投票權,等於具有實質的「一票否決權」,也因此,當美國國會共和黨議員指控中國操縱匯率拖累美國經濟,而連續五年拒絕批准「基金」出資比重的調整,此一「基金」創立以來最重要的改革案也就遲遲無法實現。

美國干預「基金」改革,既有損美國的形象,更激起新興市場國家不滿,今年4月G20財長和央行會議的共同聲明,強烈敦促儘可能早日批准「基金」改革案,並批評了美國的不當阻礙。而中國主導成立「亞投行」的聲勢浩大,許多新興市場國家力挺,連歐洲主要國家也予以支持,頗有擺脫「基金」的趨勢。最近在人民幣納入「提款權」後不久,美國國會朝野各黨突然轉而達成妥協,通過上述「基金」投票權制度改革案,並在2016年會計年度的財政支出法案中納入有關「基金」改革的規定。「基金」理事會已計劃,最快在2016年1月即可重新評估投票權機制,也不排除會再度提高新興市場國家的話語權。

5.中國躋身IMF第三大股東

「基金」改革案生效後,預計股權將增加一倍,並重新分配出資比重,也將提高新興市場國家的話語權。其中,中國的出資比重將從原有的3.99%提高到6.39%,僅次於調整後美國的17.41%和日本的6.46%,但卻高於德國的5.59%、英國的4.23%和法國的4.23%。儘管中國的出資比重大幅增加,並成為「基金」第三大股東,以及印度、巴西和俄羅斯等「金磚國家」的出資比重都躋身前十名,相當程度反映新興市場國家的影響力攀升。但無論如何,在現行「基金」投票機制下,美國仍然擁有「一票否決權」的實力。

考慮到新興市場國家在全世界經濟影響力大增,「基金」改革方案確實已邁出很重要的一步。然而,美國國會雖通過「基金」改革以提高新興市場國家出資比重,但把6%的出資比重由已開發國家(主要是歐洲國家)轉移給新興市場國家,這種幫忙新興市場國家搶占歐洲國家在「基金」原有的前端位子已引發歐洲國家的不滿。美國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PIIE)的專家即擔心,美國可能會被「基金」主要成員國認為是不再受信任的對象。

中國人民銀行則對美國國會通過「基金」改革案表示歡迎,並認為此一改革案有助提高新興市場國家和開發中國家在「基金」的代表性和話語權,也有利於維護「基金」的信譽、合法性和有效性。該行還強調,中國將與各方密切合作,支持「基金」繼續股權及管理結構改革,確保其將來能成為以股權為基礎,資源充足的國際金融機構。

6.結語:台灣如何因應?

在以西方歐美國家為中心的「基金」,隨著人民幣納入「提款權」貨幣籃子,以及「基金」改革後中國出資比重躋身為第三大股東,預計將來中國在「基金」將躍居為具有影響力的成員國。特別是中國主導的「亞投行」已順利登場,中國「金融崛起」時代來臨更獲得進一步確定和強化。也因此,與大陸經貿投資關係熱絡的台灣,又應如何未雨綢繆,就有其重要性和迫切性了。

對於人民幣「入籃」,並成為全球儲備貨幣,台北中央銀行總裁彭淮南的回應仍是審慎的,他說人民幣納入「提款權」貨幣籃子,並不代表各央行和市場人民幣有增持需求,這取決於中國資本帳開放程度,以及市場對人民幣的信心。他還進一步研析,近日人民幣持續貶值,導致台灣人民幣存款餘額縮水,但最重要的還是要看用甚麼貨幣去購買人民幣,除美元以外的貨幣去買都會有賺(包括利差),加上兩岸貿易與資本交易往來密切,兩岸人民幣需求應該會成長。

不容置疑的,長期以來大家習慣於關注人民幣對美元雙邊匯率,並據以形成評判標準和行為方式,但隨著中國大陸外匯交易中心發布CFETS人民幣匯率指數,更多地參考一籃子貨幣,已向市場傳遞一個信息:儘管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有貶值壓力,但人民幣匯率總體幣值是穩定的,人民幣有效匯率是升值的。大陸央行也公開呼籲,希望今後外匯市場不應只盯住美元。所以台灣方面必須要有一個過程來提早適應。

最後,在迎向中國「金融崛起」時代來臨,特別是在人民幣自由化後,台灣可能會增加人民幣資產的持有與投資,包括套利存款及購買以人民幣計價的債券和股票等投資,但匯率的波動可能變大,這對兩岸貿議採用人民幣計價時就可能衍生價格不確定的風險,所以政府財經部門理應擺事實講道理,提供大家有關人民幣匯率政策轉換的機遇與風險,才能確保我們的金融投資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