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磚國家峰會:一場被外界低估的國際盛宴

杜震華
(台灣大學和文化大學兼任副教授)


第十屆金磚國家峰會已於2018年7月25-27日在南非約翰尼斯堡舉行,今年峰會主題為「金磚在非洲:包容性成長合作和第四次工業革命的共享繁榮」。除基本成員巴西、俄羅斯、印度、中國、南非(BRICS)五國外,還廣邀非洲和其他開發中國家組織領袖與會,亦即採用去年廈門峰會的「金磚+」模式,邀請了盧安達、安哥拉、那密比亞等非洲國家和地區組織的領袖,也邀請了阿根廷、牙買加、土耳其、印尼、埃及等國領袖,分別代表G20、南方共同市場、加勒比海共同體、伊斯蘭合作組織、東協和77國集團國家,共聚一堂,商議經濟發展與合作、環境保護、反恐、開放貿易等議題,會後發表了「約翰尼斯堡宣言」。

對於本次高峰會的舉辦和成果,台灣的報導和評論非常有限,基本上只報導了習近平主席的演說,重申反對貿易保護主義,大多數人根本不知道會議成果,以及應如何解讀這個國際組織的重要性和未來潛力。這不僅是台灣的問題,其實也是西方國家的共同問題,就是完全低估了「金磚」的重要性和未來潛力。其實,這個組織的成就和未來發展,遠遠超乎一般想像,值得適當關注,以免誤判局勢,影響發展和因應之道。

西方不看好金磚組織

如同外界所知,「金磚」(BRIC)是在2001年,由美國金融公司高盛(Goldman Sachs)首席經濟學家奧尼爾(Jim O’Neill)提出,取自四個巨大且富潛力國家英文國名首個字母的組合。2003年,奧尼爾提出一份饒富興味的研究報告:「與金磚四國一起夢想」,預測四國在2050年將和美、日一起成為全球新的「六大經濟體」。於是,「金磚四國」聲勢鵲起。四國領袖2009年6月於葉卡捷琳堡舉辦初次高峰會,之後逐年辦理。到2010年底,四國決定讓南非加入變成了五國,也讓這分布於歐、亞、美三洲的組織擴張到非洲。

金磚五國被看好不是沒道理的,它們的土地總面積占全球26%、總人口占42%、經濟生產占23%,中、印兩國經濟成長率又是全球大國中最快速的,2017年分別以6.8%和6.7%傲視全球。然而,除個別經濟成長被金融界看好外,這個國際組織的未來其實並未被西方看好。2011年,《金融時報》副總編輯史帝芬斯(Philip Stevens)撰文說:「該是和金磚告別的時候了。」一年後,他的同僚--著名政經評論家馬丁.沃夫(Martin Wolf)分析了為何不看好金磚國家的原因。他說,「金磚國家並非一個集團……,它們基本上沒有任何共同點,除了它們被稱為『金磚』,而且個別而言都很重要以外。但在其他方面,它們的利益和價值、政治體系和目標都有巨大差異,因此沒有道理期待他們會同意在世界上重要的任何事物……」。這種看法大概代表了西方一般對它們的觀點。

的確,金磚國家相互間存在著許多利益衝突,包括中、俄被認為是獨裁政體,其他三國自認為民主;在人民幣匯率上,印度和巴西跟著已開發國家要求人民幣升值;俄羅斯和中國對原油、天然氣的價格經常爭論;中國和印度存在邊界糾紛,還曾劍拔弩張;在國際金融體系、聯合國改革、核武擴散、裁軍等議題上,成員國也經常意見相左。但是,巴、俄、南非資源豐富,中、印資源相對缺乏,存在經濟互補的可合作態勢。五國皆屬新興經濟體,在許多國際議題上,特別是財經問題,和西方國家常處於對立,提供彼此可合作空間。因此,利用這個平台強化合作、消除歧異,自然也是合理的期待。

西方國家不看好這個集團,媒體也就疏於留意它們到底做過甚麼、完成了甚麼。不過,一向不認同金磚的《經濟學人》(Economist)週刊,近來卻一反常態地宣稱:「『金磚』在實踐其承諾上出奇地好」,並在耐心讀完「第十屆金磚國家高峰會約翰尼斯堡宣言」後,發現它「包含無數保證的102個段落,涵蓋從處理貿易爭端到確保和敘利亞合作生產更多電影」的具體承諾。顯然,西方觀察家已開始認真研究這個金磚國家組織;過去兩年也已有兩本書出版,詳細探討這個組織對全球秩序的意義。

金磚各國各取所需

一位任職於巴西聖保羅的國際關係專家奧利弗.施廷克爾(Oliver Stuenkel)在本次峰會結束的隔天,立刻在媒體發表了對峰會的評論。他認為,金磚國家從成立迄今,成員國關係已產生寧靜轉變,但外界尚未察覺。他說,對俄羅斯而言,金磚組織是一個外交的救生筏,因為它受困於納入克里米亞(Crimea)後的外交孤立。對南非而言,金磚組織高峰會對它的新總統拉瑪佛沙(Cyril Ramaphosa)無異從天而降的禮物,提升了他的位階,並有利於明年選舉。對印度而言,金磚組織對它提供了一個良機,討論它和中國及俄羅斯間的地緣政治關注,並分享它對恐怖主義的特別關切。對中國而言,這組織提供它和世界各區域建立策略性關係的良機。更重要的是,它是中國將全球秩序導向更以亞洲為中心的宏大計畫中的一個關鍵模組。巴西也是受惠者,由一個對亞洲陌生、傳統上以西方為中心的國家,重新思考它的定位。從每年超過70場的會議中,可協助巴西將「策略性重新導向亞洲」的辯論擴展到不只包括政府,也包含私部門、媒體、學界和社會整體。金磚國家透過高峰會和其他相關會議,可以獲得許多西方國家原來忽略的效益。

在約翰尼斯堡宣言中,歸納主要結論圍繞著下列主題:1.永續發展;2.氣候變遷;3.能源;4.農業;5.環境;6.人口;7.恐怖攻擊;8.國際和平及安全;9.以色列及巴勒斯坦危機;10.外太空武器競賽;11.經濟;12.貿易;13.貪腐;14.金磚中的印度;15.其他。

這些結論其實都相對具體,可供日後評估落實狀況之用。例如「1.永續發展」,內容是說:領袖們重申他們要在2030年之前完成永續發展2030議程以及其發展目標,要以平衡和整合的方式,從經濟、社會和環境三個層面,提供公平、包容、開放、全面創新驅動和永續的發展,達成2030年以前消除貧窮的終極目標。亦即,宣言清楚重申2030年前要完成金磚國家消除貧窮的目標。

一個推動國際新秩序的關鍵組織

而「2.氣候變遷」,即聲明領袖們歡迎巴黎協定下工作計畫的進展,並表達他們在聯合國氣候變遷架構會議下朝向第24屆巴黎會議,於2018年12月在波蘭卡托維茲(Katowice)持續建設性地和其他方完成相關協商的意願。他們也呼籲其他所有國家,全面地完成巴黎協定,包括共同但有差異的責任和個別能量,也鼓勵已開發國家對開發中國家提供財務、技術和能量建構的支援,以強化他們舒緩和調適的能力。當然,中國最關切的是第12項,他們承認多邊貿易體系正遭逢前所未有的挑戰,但強調一個開放的世界經濟,以包容和支持永續發展和所有國家的繁榮,讓所有國家和人民都分享全球化效益的重要性。他們呼籲所有世界貿易組織(WTO)成員遵循世貿規則,履行它們對此多邊貿易體系的承諾。

今年金磚國家舉行的部長會議將高達16場,每場持續一到四天不等,議題廣泛涵蓋財政、環境、外交、稅務、農業、國家安全、科學技術、工業、教育、貿易、央行、健康等領域,由此可看出金磚國家的合作態度是十分認真的。2014年7月,金磚國家創立了1,000億美元資本的「新開發銀行」(New Development Bank, NDB),分攤國際貨幣基金和世界銀行對開發中國家的金融責任。巴西在本次峰會中獲得該銀行「美洲區域辦公室」設立於聖保羅的決定,顯示繼「非洲區域辦公室」後,該組織在變動的全球環境中,正逐步落實成員間金融合作的努力。

綜上,可以看出金磚國家組織將逐步成為日益重要的開發中國家組織,不僅可以讓成員國相互合作、提攜,更可能成為開發中國家更加依賴的另一個國際金融機構,並成為南北對話(South-North Dialogue)和推動國際新秩序的關鍵組織,不可低估其未來對全球政經之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