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胞抗日123週年的省思
台胞抗日123週年的省思
總計日軍為攻取台灣實行殖民統治,戰事長達五個多月。
根據吳德功的著述:日軍死亡1,500人,疾病500多人,這個數目與日方記載出入頗大。日方資料的記載:井出季和太著的《台灣治績志》,指稱1895年5月26日至12月15日之間,日軍陣亡164人,受傷515人,病死4,642人。而近衛師團的北白川宮能久親王死在台灣,該師團的第二旅團長山根信成少將病死。有關北白川宮能久親王的死亡,有說是被台灣義軍殺死,日方則說是病死,不管如何,這都表示日本為領台,遭受台人抵抗,付出代價。
割台之役,勇敢的台灣人死亡至少14,000人,以當時台灣人口大約260萬人計算,犧牲可以說是相當慘重,亦即每50個台灣人換取一個日軍的生命。
這樣慘烈的犧牲,表示台民不甘願淪為日本奴才,充分顯示民族大義!
由於中日甲午戰爭,日本從中國獲得巨額賠款,國勢自此日益強大,反觀中國則繼續衰弱,即使至辛亥革命,清廷滅亡,成立了民國,也仍未上軌道。
日本領台後,利用台灣做為他的實驗老鼠,一面節省外匯,一面賺取外匯,原本明治維新後,日本貿易統計,每年必需花費三千多萬的日元向外國買糖,自從佔有台灣之後,大肆發展糖業,成為「糖業王國」!
日本就節省這麼多的外匯,以所節省的外匯向歐美國家購買機器設備,發展他的現代化,逐漸邁向工業化國家之列。逐漸強盛的日本,更有本錢向衰弱不已的中國發動一連串的侵略。
日 本
日本領台之後,開始殖民統治台灣,在台灣設立「總督府」,以總督一人總綰台政。行的是「特區」的殖民統治,在台灣立特別法如「六三法」、「三一法」,有別於日本本土,日本國內的法律不及於台灣,總督有如土皇帝。實際上日本是把台灣當「金雞母」看待,實行「工業日本,農業台灣」的政策。
為了有效達到目的,一開始,日本即進行土地丈量與清查、人口調查、舊慣調查、統一貨幣等基礎工作,伴隨這些工作的是交通建設、教育建設以及農業改良的展開。
到1920年代,以高壓統治,欺壓台灣民眾為代價,如鴉片專賣、農民有如農奴等,台灣基本上達到日本壟斷的資本產業體系。當時台灣財政可以自足,不再需要仰賴日本,米與糖大量輸到日本,更是賺取大把的外匯,有助日本中央政府的財政。
而在軍事上,台灣則成為日本的南進基地,自台北以南,重要地點皆有機場,在高雄的左營則建有海軍軍港,到1930年代,日本已經躍入世界強國之林。
總之,得到台灣對日本而言,是加分,大大的加分。
同一時期的中國狀況是如何的呢?
中 國
自失去台灣之後,清廷在內外壓力之下,也做了一些改革,例如在政治上及軍事上,都啟動了一些興革,政治上有立憲運動,軍事上則有現代化陸軍的建設,力圖振作,但是百年積敝,財政困難,滿漢矛盾,最終在清朝手上沒有能完成現代化的大業,更有甚者,1900年還發生對全世界宣戰的庚子「八國聯軍之役」,其所帶來巨額的賠款加上民族的恥辱,至今思之,猶令後人心痛!
這樣的政權,很難得到人民的支持,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發,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獨裁被推翻,中華民國建立。
民國建立,號稱共和,卻沒有能帶來新氣象,反而比清代末期還要亂,並且很快地又陷入擾攘不安的境地,軍閥割據,派系林立,彼此混戰不已,中央政府形同傀儡,號令不及地方,國家四分五裂,國幾不國!1920年至1930年代的中國,被列強譏笑為「不過是一個地理名詞而已」。
在那種狀況之下,中國很難不成為日本侵略的對象,日本得以侵略中國,並在初期大有斬獲,原因就是當頭的中國太衰弱!令人無法想像的衰弱!所謂「物必自腐而後蟲生」「人必自侮而後人侮之」!
中國人看待那段歷史,能不反省嗎?
於是從1912年起,日本對中國不停地勒索,不停地進逼,如1915年提出的「廿一條要求」,簡直視中國為無物,完全看不起中國,想把中國當成他的保護國,直欲消滅中國而後已!
之後,接二連三發生的是「濟南慘案」,日本要阻撓國民革命軍的北伐,無法得逞之後,再來是炸死東北軍閥張作霖,以阻撓中國的統一,發動九一八事變,炮製傀儡國「滿洲國」。
東北之外,又對華北蠶食鯨吞,最後發動盧溝橋事變,開啟全面侵華戰爭,一連串的侵略行為,中國歷盡千辛萬苦,付出昂貴且慘痛無比的代價。
1945年抗戰的所謂「勝利」,其實是「慘勝」,不久,國共爆發全面內戰,中共獲得勝利,國民黨敗退台灣,中華民國的國號,在台灣得以繼續,中共統治下的大陸,則以「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號出現,從此兩岸分裂、分治。
對台灣而言,歷史的腳步,在1949年之後,展開特別的一頁!
非常特別、非常吊詭的地方是,1949年之後中華民國賴以生存的土地,竟然是甲午戰爭、《馬關條約》失去50年的台灣!
失去大陸大片土地的國民黨政權,委屈蹲在台灣,而曾經被日本殖民統治的台灣人,歡欣鼓舞地回歸祖國才四年(1945-1949),就進入反共抗俄的時代洪流裡!〔全文完〕◆
社論
國際視窗
中國對外
兩岸關係
台灣事情
海峽短評
編後
轉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