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歐美民粹主義盛行,對西方國家現存的制度與價值造成極大的危害。相對的,大陸的政情穩定發展,民心思治,領導人權力定於一尊,與西方的亂象形成鮮明對比。但是兩岸關係卻陷入政治僵局,目前尚無任何好轉跡象,確實令人憂心。
由於歐美困境的深層原因在文化的衝突,因此更給一個發揚中華文化的有利時機,以突顯中華文化的優異性。這不但可給予西方國家提出一些有利的參考,更可對兩岸的和諧與發展做出些許貢獻。
一般而言,自身的文化特質可視為一項絕對因素,外界的環境將可使此絕對因素與他者之間產生相對的價值。依此,若能對照歐美國家的困境,來重整我們自己的文化資產,當可更加精準地掌握中華文化發展的道路。
近年歐美國家民粹主義的興起,可從2001年911恐怖攻擊發端,其次是2008年的金融風暴與之後的歐元危機,以及2014年以來大量亞非洲的伊斯蘭難民湧向歐洲,至今超過百萬。這都造成歐盟國家沉重的財政負擔,以及內部的巨大爭議,以至於民粹政黨進入各國國會與歐洲議會,破壞國內體制與公然挑戰歐盟的統合進程,則是2016年的英國脫離歐盟,與當年11月川普當選美國總統,更進一步鼓舞了全球極右派民粹主義的發展。
近來的美中貿易衝突,表面上是貿易體系的爭議與摩擦,實質上卻是一場高科技產業的角力,以及衍生的經濟霸權爭鬥,甚至成為地緣政治的板塊碰撞,以及市場與勢力範圍的爭奪。而最終的結果,將導致東西方為話語價值的競奪,乃這場貿易戰的核心內涵。目前雙方交手,勝負難分。
7月底,美國國務卿蓬佩奧提出「印太倡議」,係落實去年美國所提「印太戰略」的具體步驟,更指出川普政府初期將投入11,300萬美元予以支持,並將聚焦於數位經濟、能源及基礎設施,其針對中國「一帶一路」的用意極為明顯,充分展現美國在東亞地區與中國競奪的態勢,更有意聯合他國一同建立圍堵中國的統一戰線。
兩岸關係方面,7月中旬,解放軍在東海舉行軍演,若將其範圍向下移百餘公里,就覆蓋全台灣,警示意味明顯。況且北京還發出「勿謂言之不預」的警告,也就是最後通牒,話已說清,仁至義盡,後果自負。再加上,北京突然取消預定在台中舉行的2019年東亞青運,兩岸關係的未來確實難料。台灣執政者確實必須審思慎擇,否則全民陪葬,誰能負責?
由於當前兩岸關係的政治僵局,相形之下文化的融合與發展空間比較大。若兩岸學者能集思廣益,不但可以對目前的困境加以緩解,更可對中華文化在世界的地位與發展做出貢獻。
從上述美歐國家對中國的挑戰,以及他們自己的困境,加上對台政策的變化,北京當可在文化與價值認同方面更進一步,提出具體主張因應。
17至18世紀時,歐洲發生一場哲學及文化運動,認為理性發展知識可以解決人類實存的基本問題。人類歷史從此在思潮、知識及媒體上展開「啟蒙」,開啟現代化的發展歷程。德國哲學家康德在其著名的著作《何謂啟蒙》中,以拉丁文Sapere aude(敢於求知)的啟蒙精神闡述人類的理性擔當。
康德認為啟蒙運動是人類的最終解放時代,將人類意識從不成熟的無知和錯誤狀態中解放出來,這也就是要從過往基督教神學權威為主的社會,以理性並敢於求知的態度,發展出科學和藝術的知識,進而產生出啟蒙時代包含自由與平等概念的世界觀,以改進人類生活,當前歐美國家的自由民主的價值觀應運而生,直至今日。
這個運動的啟發是要我們敢於思考與創新。過去幾百年來,西方國家制定的價值規範與行為模式及其科技成就,自然有可取之處,但重要的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綜合揚棄,化被動遵守為主動創新。這就要集思廣益、眾志成城,以便形成輿論與樹立典範。如經濟發展與獨立自主,以及勇於創新,也可說是「再啟蒙運動」的推行,所謂「深圳模式」,也是勇於創新的最佳經濟發展範例。
中華文化是兩岸中國人的共同資產,我們五千年的文化,其中多是溫和與開放式的文化型式,與歐美國家的一神教文化有極大差別。如今正值西方國家面臨恐攻與難民問題困擾,而中國的發展勢頭強勁,並在極力推行中華文化,兩岸正可相向而行,以突顯中華文明的可貴。
牟宗三、徐復觀與張君勱、唐君毅在1958年合撰《為中國文化敬告世界人士宣言—我們對中國學術研究及中國文化與世界文化前途之共同認識》,提及中國歷史文化之精神生命與倫理道德,中西文化的差異,中國心性之學的意義,以及中國文化之發展與民主建國等理念,以古鑑今,極有價值。
宣言認為,由於中國人口約佔世界四分之一,中國問題早已成為世界問題,若中華民族之精神命運處理不當,將會成為世界的禍害,由此可見中華文化的重要。而中華文化的起源乃多根一本,即原本就是一個體系,而不同於西方文化,哲學來自希臘、法律來自羅馬、宗教來自希伯來,來源不同,研究方法各異,因而以宗教為一統,以達統治的目的。
再因古希臘之地形特殊與商業興盛等原因,而導致哲學走向思辨之路,強調界說與論證。而中華文化則基於血緣關係,主張天人合一,道德實踐,以求心安而已,此乃「圓而神」與「方以智」之差異。因而心性之學乃中國學術思想之核心,存天理、滅人欲,思想內斂,溫良恭儉讓,中庸之道,可長可久,參天地化育,天下一家,當然不排斥其他宗教,與基督徒及穆斯林長期以來所進行的宗教戰爭,形成鮮明的對比。
此外在發展方面,《尚書.大禹謨》所稱「正德、利用、厚生、惟和」的觀點,乃仁德與物德兼顧,自然也與道德脫不了關係。就算要殉道,儒家也主張殺身成仁與捨身取義,以期保存天地正氣,而不是如當前穆斯林的人肉炸彈,以神之名殉道。由此可見,以道德為基礎的中華文化的特質,及其有容乃大的特色,都是上述宣言所強調的重點。
進一步觀之,儒家思想對中國本身的影響,也有跌宕起伏的過程。如漢末之後天下大亂,人民傾向於宗教的安慰,因而佛老盛行,儒家被遺忘。直至宋代經濟發達,社會安定,儒學大盛,宋明理學形成文化主流,孔子地位再度被突顯。在清末民初,中國飽受西方侵略,文化信心喪失,「打倒孔家店」的新文化運動興起,繼之以文革批孔揚秦。但自1980年代起大陸提倡改革開放運動,北京在政治上要求穩定,儒家思想再現。
自2013年中共十八大至今,大陸的經濟發展持續不斷,在國際上的影響力日益增強,令人刮目相看,是繼續推動儒家思想的最佳時機。若兩岸學者可以集思廣益,推出類似有關「中華文化對世界的宣言」,不但可正本清源、發揚傳統,更可促進兩岸同胞的心靈的溝通與契合,一舉多得,何樂不為?
若要積極推廣中華文化,以獎勵的方式為之當屬可行。比如在北京成立「中華文化發展獎」,將文化分門別類,如思想、藝術、武術、文學等,再將對象分為老、中、青等各年齡層,向全世界公開並採競賽的方式。
如日本學童以日文細讀《禮記》「禮運大同」篇後寫心得,再寄到北京評獎。依此類推,還可在世界各地舉辦如武術與圍棋比賽等等,再給予優勝者獎勵,當可藉此把中華文化之精粹推廣到全世界,從下往上,由海內至海外,以達改善與強化世人對中華文化的印象,台灣當然可參與其中。
歐美國家難以解脫目前陷入的文明與文化衝突,尤其因為氣候的變遷,非洲一些國家謀生更加困難,導致還有數以百萬計的非洲難民正計畫逃往歐洲,而美國對於中南美的難民也是防不慎防,故歐美國家的民主制度與價值也正面臨嚴峻挑戰。
此刻,發揚中華文化尤顯重要。基於中華文化的開放性與包容性,若敢於創新並走出自己的道路,形成與西方文明衝突的反差,進而提出一些化解之道,如一神論的宗教與道德包容性方面的差異,不但有助西方國家化解困境,更有助於因應美歐聯手制中的策略。這是太極拳與西洋拳的差別,陰柔並濟、以柔克剛,以致和諧,這也與習近平主席所提建立「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想若合符節。
雖然兩岸目前的政治僵局難解,但若兩岸學者攜手並進,集思廣益,提出發揚中華文化的具體作法,如文化宣言與文化獎項等,兩岸同胞可共襄盛舉,當可對兩岸人民的心靈契合做出些許貢獻。
要建立中華文化的新價值觀實非易事,還須兩岸仁人志士共同努力、共創輝煌。目前北京提出惠台31條的政策已是一個很好的開端,而各省市也在相互競爭,兩岸有識之士應齊心協力,發揮智慧,做好宣傳、創造時勢,以完成國家統一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最終目的。【湯紹成 撰稿】◆
社論
國際視窗
中國對外
兩岸關係
台灣事情
海峽短評
編後
轉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