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要把中美關係引向何方?

評克林頓的對台新政策

余東周(紐約《僑報》副總編輯)


最近,美國當局宣佈將採取一系列措施,以提升美台關係,引起北京當局的強烈抗議。

眾所周知,「一個中國」是北京與世界各國建交的基本原則。易言之,同中國建交的任何國家,不得與台灣發生任何官方關係,否則將被視為對中國內政的干涉。為中國所堅決反封;且認為同台灣建立或維持官方關係,就是企圖製造「兩個中國」或「一中一台」,中國對此絕不能接受。

美國政府於宣佈新政策的同時,一再強調對台政策的本質維持不變,雙方仍將按《台灣關係法》的規定保持非官方關係,並且將繼續通過非官方的架構來進行有關事務。對於這項自白、保證,誰能把它當真。

又,擅長於玩弄兩面手法的它,一方宣稱要提高同台灣的關係,另一面則重申「一個中國」政策不變,甚至公然表示不支持台灣參加聯合國,以此作為平衡策略,以達兩岸通吃的目標,並藉此來淡化人民對它的疑慮,更企圖藉此來推遲中國的統一,以維護美國的利益。

當美國與中國建交時,也把「一個中國」原則作為雙方建立邦交的基本架構。當然,美國同台灣的關係,也僅能在「非官方」的範圍發展,即僅以「保持文化、商務和其他非官方關係者」為限。

然而,自《台灣關係法》出爐之後,遂把「一個中國」變了樣,所謂「非官方」關係也變了質。不過,《台灣關係法》規定上,雖然如此,但政府在個案執行上,大致還算嚴守「非官方」的分寸。「一個中國」原則,也未受到嚴厲的挑戰。

不幸,克林頓政府此次所作的調整,卻改變了現有態勢,使得本來就不純的「非官方」,變得更加不純了。可以說,這是美國政府在台灣問題上,一次重大政策的倒退。迫使中國不得不進一步質疑美國所承諾的「一個中國」政策的真義。難怪北京要質問美國政府,「到底要把中美關係引向何方?」

克林頓政府此次為了調整對台關係,擴大了雙方的接觸面,官員的級別提高了,範圍也擴大了。許多本來被禁制的,今後將不再受限。美國雖然明示台灣政府官員不能赴白宮及國務院洽談公事,外交部長及國防部長不能前往美國訪問。因為這些地方或官員「官方味道」太濃了。易言之,不見「官方味道」或官味不濃的地方或官員,並不是一律禁止,而將依個別案件來處理。

所稱「官方味道」就是政治味之謂。非政治性的經濟商貿部門或其官員,就不被視為有「官方味道」了。

這些新指施不僅違背了中美公報的內容,也超越了《台灣關係法》的規定。以往美台之間的事務,均需透過「非政府實體」的美國在台協會或北美協調會來處理,今後卻可在官署衙門進行;以前台灣官員想見美方官員,美方總派小蘿蔔頭應付打發,今後部長級的高官也可比肩而坐,只要他沒有「官方味道」──政治味道就可以了。

美國政府的這項做法,不僅在形式上和實質上,都提升了台灣的地位(美國人心目中的地位),也加強了其政治實體地位的獨立性,且更進一步向前推進了《台灣關係法》所要達成的「兩個中國」或「一中一台」的目標。可以這麼說,這是對台灣的「重新承認」。

如果對《台灣關係法》的立法過程,作個簡單的回顧,我們不難看到克林頓此次調整政策,有無越權或濫權之嫌,進而也可摸清美國政府政策出台的規律。

對於《台灣關係法》的制頒,中國對此表示了強烈的不滿。中國外交部曾照會美國駐華大使館,指出《台灣關係法》蓄意繼續把台灣當作「國家」,把台灣當局當成「政府」,許多條款規定都違反了中美建交公報的原則,並警告美國,「如果美國方面在台灣問題上不恪守建交時達成的協議,而懷有繼續干涉中國內政的圖謀,這只會給中美關係造成損害,對中美任何一方都不會帶來好處」。美國復照保證遵守同中華人民共和國達成的各種建交諒解,並且特別表示,《台灣關係法》賦與總統酌情處理的權力,即總統得法律所授與的「斟酌權」來執行《台灣關係法》。

按這項「斟酌權」的出現,可以說卡特總統與當時國會較量的產物。因為國會所通過的台灣關係法,並不是每個細節都符合白宮的意願。為了避免卡特的否決,國會不得不授與總統「斟酌權」作為妥協。此一斟酌權的意旨在於「使總統得以完全按照符合正常化的方式來執行《台灣關係法》」。

今天,克林頓政府所調整的對台政策,並沒有善於運用這項「斟酌權」,顯然與「符合正常化的方式」背道而馳。不但沒有緩和或消減該法的偏激、謬誤,反而變本加厲,進一步強化了台灣作為「國家」,當局作為「政府」的地位。可以說,克林頓的方式──新政策,不符正常化的要求。強化霸權,繼續干涉中國的內政。

克林頓政府贊稱台灣海峽風平浪靜,兩岸和平共處,相安無事,雙方擴展了經貿、文化關係,兩地人民也提高了生活水平。它把這些正面情勢的發展歸功於「三公報」和《關係法》。基於這項認知,華府當局認為調整同北京和台北的關係,該是時候了。

沒錯,近年來,兩岸關係確有相當大的進展;也不可否認,中美關係的正常化對此起了一定的作用。但若稱《關係法》功不可沒,就未免言過其實了。

要使台灣海峽的風浪永遠平靜,其作法絕不是提高台灣對抗大陸的能力,絕不是加固兩岸的對立,絕不是力阻整合力量的增進,更不是任意干涉邦交國家內政所能奏效。

美國用兩套法則來處理它與中國的關係,是充份顯示了其霸道的心態,用國內法來處理國際事務,應屬空前的怪現象。可以確切的斷言,它想藉兩套戲法,以圖左擁右抱,佔盡便宜的目的,終將落空。

表面看來,美國這樣做,有其不可迴避的歷史包袱的苦衷。但實際上,卻徹底暴露其獨霸世界的野心。既然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為合法的政府和台灣為中國的一部份,也承諾與台灣維持「非官方關係」,怎麼可以節外生枝,把台灣作為「獨立」實體看待;既然同中國簽署公報,作為處理兩國間事務的準則,怎麼可以無視國際法則而「另起爐灶」?

國與國之間,沒有倫理道德可言,只有一種赤裸裸的力量對比關係。國際間,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舊時怒目相視,今天卻握手言歡;過去惡言相待,現今卻熱烈擁抱。這就是國際現象,也是無可逃遁的一種規律。

若想美國徹底擺正、不再刻意扭曲的對華政策,靠的不是美國的幡然悔改,或其道德上的覺悟,也不是它的自我沒落,而是中國的自強富足,中國只要經濟日漸增長,綜合實力日漸強大,《台灣關係法》才會失去它的作用;只有堅持和平共處原則的中國強大的那麼一天,才有可能迫使美國放棄霸權;也只有這一天,才有可能迫使美國徹底承認台灣是中國領土的「一個中國」原則──毫不含糊,未曾縮水的「一個中國」原則。這一天,不久就會到來。

總之,只看國家利益,不顧國家法則的美利堅,重申「一個中國」原則並不具任何實際意義。特別是仍將強權作為公理的它,儘管如何信誓旦旦要奉行「一個中國」政策,也難令人相信。何況在刻意扭曲「一個中國」的內涵的情況下,重申一個中國原則,充其量僅屬客套的外交辭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