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中國」底線不容逾越

唐樹備海外對李登輝說「三不行」

吳瓊恩(政大教授)


確實「了無新意」

中共海協會常務副會長唐樹備最近在美國舊金山,就海峽兩岸近況之不利發展,批評李登輝的國統綱領僅是一個幌子,與拖延之巧妙設計。唐先生並呼籲兩岸高層應加速作政治性和政策性的接觸、會談,藉以釐清彼此之疑慮。

唐樹備並指出,台灣「不行加入聯合國」、「不行和美國建交」、「不行搞度假外交」。唐樹備並說:「台灣為了爭取主辦2002年亞運會,如果派高雄市、台北市長去廣島亞運會,這是可以的。」此時,香港的《文匯報》發表社論(9月21日)表示,按亞奧會章程,有關公元2002年的亞運,台灣作為一個地區,在政治上和技術上都不具備申辦的條件。

唐樹備的談話,就我們的研究而言,的確是他一貫的政策陳述而已,或者說是:「了無新意」而已,只不過唐的說話語氣比以前中共的說法,稍微明確堅定而已,就好像美國過去常言「理解(Understanding)一個中國的政策」,最近則堅定的表示「支持(uphold)一個中國的政策」,同樣是採取不再模糊的說話,何以今年開春以來,美國、中共、台灣三角關係,會從過去尚有模糊的關係,一下子轉變成清楚明確而又堅定的表示呢?只要稍微有頭腦的讀者立即可以明白,這是李登輝自4月初以來,再三表示「土匪」、「控固力」、「外來政權」、「台灣是無主之島」、「中國是模糊的」等等過於「坦率」而又「不智」的話,所產生的後遺症。

陸委會不堅持一個中國

李登輝一連串對中共「不友善的言論」和「台獨的思想傾向」,早已違背了國統綱領第一個原則:「大陸與台灣均是中國的領土,促成國家的統一,應是中國人共同的責任。」唐樹備指責李登輝以國統綱領為幌子,怎能說他「言詞激烈」呢?台灣若要取得中共的信任,或加入聯合國,朝野上下首先必須做到「言行一致」,然後才能有力有理有節有禮地指責他人的霸道,否則一切都是空談。自己一方面在製造台獨的傾向,以為可以投機取巧,模糊「一個中國」的政策,或「擱置主權」問題,另一方面又怪中共打壓台灣的國際生存空間,將製造台獨,究竟台獨的傾向是自己投機取巧有意造成的呢?還是中共打壓將會造成的呢?這種因果關係雖然很難片面指責,但可悲的是台灣朝野上下已無冷靜反思的言論,完全漠視中共客觀存在的力量,一而再,再而三地去觸怒他。

從這幾天的輿論來看,我們實在擔心今天台灣的當權派已無「所謂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則止。」(《論語》.〈先進篇〉)都是一群「長君之惡其罪小,逢君之惡其罪大。今之大夫皆逢君之惡,故曰,今之大夫,今之諸侯之罪人也。」(《孟子》.〈告子章句〉下)讀者若不信,請看這一群逢君之惡的當朝者的台獨思想傾向,那有真心實意執行國統綱領「一個中國」的政策:

一、葉金鳳:「中共有時會在事務上讓步,但在主權等嚴肅問題,及在國際上,從不鬆手。」既然主權是一嚴肅問題,國統綱領白紙黑字寫明:「大陸與台灣均是中國的領土」,何以身為陸委會副主委不堅持「一個中國」的主權原則?既然主權是一嚴肅問題,中共為何要鬆手呢?

二、焦仁和:「兩岸統一最大的障礙在於共產制度」、「我們有國統綱領,且李登輝和連戰在多次正式談話中都說明過,不容置疑,大陸方面卻歪曲我們政策,甚至懷疑且誣衊我們國家領導人,非常不恰當。」焦先生這段話,我們看來只能說:「無知」與「幼稚」,原因很簡單,中共現在執行的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難道你焦仁和對此仍視為一種「共產主義」嗎?毛時代的「共產主義」和鄧時代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根本不同,身為海基會秘書長對此竟然無知到此地步,不免令人遺憾。其次,難道李登輝和連戰只要多次正式談話說明即能表示「不容置疑」嗎?難道焦先生對孔子:「今吾於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這句話也沒念過嗎!這不是「幼稚」,難道又是什麼呢?

三、胡志強:9月19日下午,胡志強在紐約「外交關係協會(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表示:「中國若繼續打壓台灣的國際生存空間,將會造成台灣的反彈,彼此愈走愈遠。」又說:「台灣政治、經濟的進步是寧靜革命的成就,……此一民主化進展,是中國五千年來新的歷史起點。」胡先生這一說法反過來說也是合乎他的邏輯的:「台灣若繼續言行不一,以國統綱領為幌子,將會造成中共更多的疑慮,彼此愈走愈遠。」胡先生若能先跳脫「自我中心」的局限,先認識客觀形勢再說話,不要先自以為是而責備他人為非,則就能避免正面說有理,反面說也有理的惡性循環,也就比較會有說服力。至於說台灣是寧靜革命、經濟進步和民主化進展,這一點我們的看法不同,台灣在民主化進程中吵吵鬧鬧,國會打架吵架的醜聞已經不寧靜了,最要命的是各政府機關彼此間的責任政治始終建立不起來,所以只是一種形式上的民主,而非實質上的民主,這與台灣經濟日漸走下坡有十分密切的關係,胡局長你不好再這樣繼續吹下去啦!

「望之似木雞矣」

從以上的分析,李登輝現在已經形成了新的威權體制的總統,政府官員已不敢面對現實或客觀形勢來說話,只曉得一味奉承,「逢君之惡」,並一味的討好或誤導民意,已然失去古之大臣的風範,這在民間學者看來是一件十分不幸,也是十分可憐令人同情的現象。

「君子一言以為知,一言以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論語》.〈子張篇〉)「為君難,為臣不易。……如其善而莫之違也,不亦善乎?如不善而莫之違也,不幾乎一言而喪邦乎?」(《論語》.〈子路篇〉)古人這些明智之言,使得我們再三反思。最後,我們要舉《莊子》.〈達生篇〉,紀渻子為周室馴養鬥雞的的故事作為結論:

「紀渻子為王養鬥雞。十日而問:『雞已乎?」(馴好了嗎?)曰:「未也,方虛憍而恃氣。」十日又問,曰:「未也,猶應向景。」(即聽了響聲就叫,看見影子就跳)十日又問,曰:「未也,猶疾視而盛氣。」(即看視外物反應敏捷,意氣強盛)十日又問,曰:「幾矣。雞雖有嗚者,已天變矣,望之似木雞矣,其德全矣,異雞無敢應者,反走矣。」

台灣朝野的危機,即在於虛憍而恃氣,猶應向景,猶疾視而盛氣,記得否?兩年前國民大會中,你罵我垃圾,我罵你蟑螂的笑話嗎?台灣若要與中共玩鬥雞的把戲,先要把自己文化修養到「望之似木雞矣」的境界,才不會衝動誤事,一言而喪邦,也才能保住台灣的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