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關係的新氣象

評錢其琛的美國行

余東周(紐約《僑報》副總編輯)


兩國關係進入新的發展階段

應美國國務卿克裡斯托弗的邀請,中國副總理兼外長錢其琛於10月2日從紐約抵達華盛頓進行正式訪問。

翌日,錢其琛就展開了繁忙的拜會活動,分別與克林頓總統、戈爾副總統、克裡斯托弗國務卿及商務部長布朗進行會談,發出了中美關係進一步增強的信息。

4日上午,錢外長前往中國駐美大使館視察使館工作並與使館工作人員會見,並且在使館會見了華府地區的華僑和華人。同日下午他就在下榻的麥迪遜酒店舉行記者會,對此行作了一次總結。

錢其琛這次對美國所作的正式訪問,經過雙方坦率、務實的會談,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成果,為今後中美兩國關係的改善和發展奠下了牢固的基礎。

此行所達成的重要成果可歸納為下列幾項:

一、雙方都認為中美關係正處在一個承前啟後的關鍵時刻,雙方應抓住當前的有利時機,加強對話,擴大合作,使兩國關係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二、江澤民主席和克林頓總統都期待著今年11月在印尼舉行的亞太經濟合作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期間再次進行會晤。

三、雙方就美國取消對華制裁和導彈不擴散問題達成協議,美國取消1993年8月實施的對華制裁。在美國取消對華制裁後,中國承諾不出口MTCR所限制主要參數的地對地導彈。雙方並表示願意共同努力,推動早日達成禁止生產用於核武器和其他核爆炸裝置的裂變材料的國際公約(上述兩項協議,中美兩國首次用聯合聲明的方式發表)。

重申奉行一個中國政策

四、雙方願意加強現有的商貿、經濟和科技等渠道的合作,同時積極探討在司法、能源、環保、緝毒等領域建立新的雙邊合作機制。

五、美方重申堅定支持中國恢復關貿總協定締約國地位。

六、中國副總理李嵐清將於11月應邀訪美。

七、中方歡迎美國國防部長佩裡10月中旬訪華,並與中國軍方領導人共同主持中美第四個聯合委員會──軍轉民聯委會的首次會議。

八、美國重申奉行一個中國的政策、遵守三個聯合公報、將美台關係嚴格限制在非官方範圍內、美國政府反對台灣加入聯合國、不同意台灣領導人訪美、承諾在售台武器問題上,嚴格遵守《八一七公報》。

在國際大氣候下以及在中美各自的小氣候下,雙方均認識到「中美關係正處在承前啟後的關鍵時期,既存在進一步改善和發展關係的良好機遇,也還有一些需要妥善解決的問題。」因此進一步認識到,雙方應該加強對話,以增進瞭解,並擴大合作。為了使中美關係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雙方更應共同作出努力。也就是因為有了這項共識,雙方才能盡求克制,避免使難於解決的分歧進一步激化而影響到兩國之間的正常關係;也就是因為有了這項共識,在這次會談時,雙方才能採取坦率和務實的態度,使得這次訪問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不久前,美國曾就對台政策作了一次調整,提升了美台雙方的關係,北京對此表示了強烈的不滿,並且提出嚴重的抗議,質問美方到底要把中美關係引向何方?此次錢其琛訪美,台灣問題當然成了會談話題與談判主題之一。

在行動上真正恪守三公報

錢其琛同克裡斯托弗會談時指出,台灣問題是中美關係中影響全局的根本性問題。他更以警告口吻說,如果美方不能以十分負責和慎重的態度處理台灣問題的話,將會引發嚴重的後果,並且更進一步表示,希望美國政府對此予以高度重視,從維護中美關係的大局出發,在行動上真正恪守中美三個聯合公報的原則。錢其琛要美國「在行動上真正恪守」一語,真正切中了要害;話中有話,絕非無的放矢。

針對錢其琛的警告與勸喻,克裡斯托弗重申美國將奉行一個中國的政策、遵守美中間三個公報,將美台關係嚴格限制在非官方範圍內,不同意台灣領導人訪問美國或搞所謂「過境外交」或「度假外交」。他還重申美國將繼續遵守《八一七公報》,承諾逐步減少售台武器並為最終解決這個問題作出努力。

克林頓會見錢其琛時,也一再重申美國將堅定不移地奉行一個中國的政策,並且強調這一政策不會變;同時也表示美國同台灣的關係只是一種非官方關係。

克林頓與克裡斯托弗分別就台灣問題政策所作的重申或強調,有無新意?是否僅僅把它作為其提升美台關係後,安撫北京或平衡兩岸關係的砝碼?值得探究。

中國內政不容干預

緣中美雙方對於「一個中國」的涵義和三個公報的原則的看法並不一致。之所以有此現象,並非純因法律文字見解不同所引起,而是由於美方的霸主心態所致。

美國在1972年簽署的上海公報中表示,它認識到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領土的一部份(美國認識到,在台灣海峽兩邊的所有中國人都認為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份。美國政府對這一立場不提出異議),但並沒有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中國的唯一合法的政府。在1978年的建交公報中,美國確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也接受了建交三原則:廢除協防台灣的條約、撤退駐台軍隊、斷絕與台灣的外交關係,但仍然留下繼續向台售武問題未獲解決。中美建交後不久,美國國會更通過了「台灣關係法」,用法律的形式確定了美國要繼續向台灣提供所謂「防禦物質」和「防禦服務」。1982年,在「八一七公報」中,美國承諾向台出售的武器,在性能和數量上將不超過中美建交後近幾年供應的水平,並準備逐步減少,經過一段時間導致最後的解決。

但事實證明,美國並沒有嚴格履行公報的各項規定,整個問題並沒有得到徹底解決,原因是美國沒有放棄「一中一台」的想法。

中美間的所謂「台灣問題」,其核心就是美國必須承認台灣是中國一個省,台灣問題是中國的內政,不容外人干預。美國既然承認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份,也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中國唯一合法的政府,就沒有任何藉口再主張「台灣地位未定」,也沒有任何理由再來支持「台灣獨立運動」,助搞「一中一台」或「兩個中國」。

相互制約的平衡現象

美國領導人重申奉行一個中國的政策和遵守三個公報,是否意味華府真正放棄了「一中一台」的想法?又其所謂「一個中國」的內涵是否同李登輝的新釋一樣,即指現階段是兩個中國──一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另一為「中華民國在台灣」,一個中國現在並不存在,把未來結束分裂後的統一狀態才界定為「一個中國」?

根據過去的經驗,美國的重申或強調不具意義。不過,從這次中美兩國領導人在會談中,美方所表現的懇切態度來看,對美國的重申,雖然不能也不必馬上信以為真,但卻可把它另眼相待。因為,在中美雙方在無所逃遁的氣候下所建立的共識之下,美方的重申具有實質性意義。

今年六月,克林頓總統延長對華最惠國待遇把它與人權脫鉤,對民主黨政府來說是一項突破。它顯示了意識型態與價值觀念,不再是阻礙兩國向前發展的因素;也顯示了經濟利益與國際戰略利益已成為美國政府擬訂對華政策時,幾無可取代的要素。美國在這種條件下與中國達成的共識,乃具有強固的物質基礎,自待不言。因此,給多另眼相待的道理就在此。

這項具有特殊意義的共識乃錢其琛成功訪美的基石,更是今後兩國關係向前發展的基礎。這項因客觀環境所凝聚的共識,具有內在的自我約束力。有了它,美國才有可能在行動上「真正」恪守三公報的各項規定;有了這項約束力,中美關係的改善和發展,才有可靠的憑藉。

實際上,中美兩國所達成的共識,乃是雙方相互制約下所產生的平衡現象,而這種現象更是實力展現的標誌。可以這麼說,沒有實力作後盾,就產生不了平衡效應。

台灣問題涉及三個方面,即北京、華盛頓和台灣。北京要想解決這個問題,最好得先擺平美國,美國阻力減少了,問題也就比較簡單多了。

台獨的聯合國希望破滅

最近,台獨或獨台的最大靠山──美國,屢次用非常明確的語氣表示反對台灣加入聯合國。重申奉行「一個中國」政策的美國,其所謂的反對台灣加入聯合國,即指寄生台灣寶島上的任何名義下的政權,都在反對之列;不但是「中華民國」,或稱為「中華民國在台灣」,就連新名稱的「台灣共和國」,都非美國所能或所願支持的對象。雖不敢確定它主觀上不願,但客觀上的不能,卻可斷言。美國的宣佈,使得台獨或獨台份子加入聯合國的唯一的一線希望破碎了。

眾所周知,台灣能否從祖國永遠地分裂出去,絕不是台獨份子主觀願望所能實現,即使像李登輝的先把分裂法定化再來統一的企圖,也絕無得逞的可能。

目前,中國在法律上能夠仍維持在「一個中國」的狀態,靠的是北京當局對主權的執著;將來能否結束分裂狀態,更是端賴它對領土完整性的維護與堅持,絕非來自美國的奉行「一個中國」政策的結果。畢竟,北京因素才是解決台灣問題的主導力量和決定性因素。

總之,台灣問題核心部份的美台關係,勢必受到中美關係的制約。美國政府不管何派哪人掌權,都會把美中關係朝著健康的方向發展、邁進。此種客觀的必然發展,誰也抵擋不了的。從而,美台關係也只好在中美關係的制約下,逐漸萎縮,終至銷聲匿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