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人怎能不悲哀﹖

評「集思會」與鄭欽仁

劉新


10月15日上午,立法院熱鬧滾滾;第二會議室有中國國民黨中央政策研究工作會主辦的「促進族群融合」座談會,第四會議室則有民進黨籍立委黃煌雄及他主持的「台灣研究基金會」合辦的「台灣住民的正名問題」研討會。

由國民黨主流派創設與支配的中央政策會,選擇這個時機大談「省籍融合」,表面的目的是在為外省籍的台灣省長候選人宋楚瑜護航,但真正的動機除了確立台灣人本位思考之外,便是向黨內外省人進一步示警與奪權。

如果台灣社會的省籍矛盾緩和了,「外省仔」便有機會當選本省省長,而如同立委林正杰觀察的,撇開「悲情的台灣人」與「失落的外省人」兩種極端,號召「開明的本省人」與「開明的外省人」組成「開明的台灣人」,形成命運共同體,認同台灣,完成政權本土化、民主化,便有民意的正當化與合法化。

在宣稱台灣是個「多民族國家」的台獨論者眼中,族群與省籍其實不是問題,只有「國民意識」(或譯為「民族意識」)才是真實的區別單位,甚至主張「台灣國民黨」的集思會成員,也在明爭暗鬥,排除國民黨內仍有中國認同的黨員,不論他是本省人抑或外省人。

在權力鬥爭的激烈過程中,「省籍」是個方便的符號,本省人對外省人的傳統不信任,使得「外省仔」要向台獨表態,注定要比本省人更困難,所以「福州仔」鄭南南榕生前被懷疑,要自焚死後才被膜拜,「湖南仔」宋楚瑜要常說別腳台語以便自我心安,自我認同。

本次違紀競選省長的集思會員吳梓,標榜「擁護李登輝、反對宋楚瑜」,反映國民黨意識形態的混亂,突出黨內的省籍情結與國家認同的困頓。集思會掌控的中央政策會表面上喊出族群融合,其實是突出省籍矛盾,在所謂「台灣優先,台灣本位,台灣第一」的口號包裝下,真正本意就是「台灣人優先,台灣人本位,台灣人第一」。

集思會不能接受本省人總統李登輝居然提出個外省仔競選首任民選省長,除了宋楚瑜在擔任國民秘書長任內未支持集思會成員的立委選舉,使得該會潰不成軍,此仇非報不可的因素之外,集思會嚴重的親日情結與接受長榮集團津貼豢養,對於親美系的宋楚瑜作戰術性側擊,也反映台灣政壇美日勢力範圍鬥爭的白熱化──誰敢說宋楚瑜在九二年打壓集思會的動作,不是美國勢力對日本勢力的防患呢?

美日角逐台灣政客的地盤,竟也成為台灣社會族群問題根源,台灣人怎能不悲哀?

在所謂「台灣住民的正名問題」研討會中,一位台灣大學的歷史教授鄭欽仁,竟然主張在台灣公民投票建立台灣共和國之後,舉行「國籍認同」程序,凡是不宣誓效忠台灣國的人,便不給他「國民待遇」。這個模仿日本人殖民台灣時期,對不願放棄祖國國籍的台灣居民,採取「非國民待遇」的種族歧視政策,就是赤裸裸的法西斯主義,想不到台獨尚未成功,整台灣人的政策便先公佈,台灣人怎能不悲哀呢?

這個鄭教授曾表達過一種「獨特的」抗拒統一高論,他說統一之後,台灣的大學生便會閱讀大陸專精學者的學術論文與著作,「那麼台灣學者品質比較差的論文便沒有人念了」,所以他主張台獨。

台灣有這樣的學者,台灣人怎能不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