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必會有最終評價!

李登輝蓋棺論定的關鍵

耿榮水
(資深政治評論家)


李登輝死了,得年98歲,以社會一般傳統說法,他曾位至一國之君,執政長達12年之久,又得享耆壽,可謂是福壽全歸,但卻落個得毀譽參半,譽之者尊為「民主先生」,甚至是「民主之父」,毀之者則批為「黑金教父」,甚至是「民族罪人」,孰為真正的李登輝?後世又將如何正確評價李登輝?確是個很有趣,又值得探討的問題。

對於長期觀察台灣40年政局演變,又與李登輝結下不少「文字緣」的筆者而言,更是一項嚴峻的考驗。我既不能像綠營或台獨基本教義派將他捧上天,視他的辭世如喪考妣,我亦不會如若干深藍右派或統派人士,在聞悉李登輝歸天後連夜放鞭炮慶祝。我為難的是如何恰如其分的評價李登輝的一生?他的所作所為又將給台灣未來政局走向,甚至整個中華民族留下什麼影響?此其中最關鍵的因素為何?而最可能的終極裁判又是什麼?

不論愛憎李登輝,他是台灣政壇70年來僅次於兩蔣的政治巨人,在台灣400年歷史上必有其一席之地,此點無庸置疑。然則「巨人」不等於「好人」,與「偉人」更是距離遙遠,說他是「壞人」似也難以如此簡單定位政治人物功過。只是綜觀李登輝步上政壇近50年間所掀起的洶湧波濤,就不涉及價值判斷的角度,筆者擬以三個「大」來論述李登輝。即:「變很大」、「演很大」和「命很大」。

政治信念和立場變很大

「變很大」是李登輝的政治信念和基本政治立場轉變很大,令人不知他的真正信仰是什麼?他早期知青時代曾是社會主義的信仰者,甚且加入共產黨,勤讀黑格爾辯證法,後來自覺無趣或不適應組織生活,乃自行退出,回到學術圈子。60年代因迫於環境關係而加入國民黨,但並非真正認同國民黨的政治主張,僅僅是為了從政的一時之需而已。及至2000年首次政黨輪替,他被國民黨除名,算是極不名譽的離開,乃逐漸露出本性,開始抨擊國民黨是「外來政權」、「家父長制」的威權體制等等,更不諱言他是在國民黨臥底的,又開始與獨派人士來往,除了鼓勵成立台聯黨成為其精神領袖外,復與有分離主義傾向的民進黨唱和勾搭,公然與國民黨對立,此一轉變,不能說僅僅是基於報復心理,多少也是其基本政治信念的流露。

最大的轉變是他的兩岸觀。他在90年代初期宣布成立「國家統一委員會」,制定國統綱領,從而促成兩岸協商,達成「九二共識」,而有了新加坡的「汪辜會談」,此時大陸對李登輝確是有所期待的,李登輝也寄望能與江澤民正式會面,以創造兩岸最高領導人接觸的歷史。

台灣政界元老,時任中華奧會主席的張豐緒,生前曾向筆者提及,李登輝當時極盼與江澤民藉1994年廣島亞運見面,特請他從中牽線促成,故而對張老甚為禮遇,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可以想像最後未能成功,李態度即丕變,對張不理不睬,終至派黃大洲來接他的位置。

由於與江見面碰壁,又因「四評六彈」引發台海危機,兩岸關係急轉直下,李登輝加速「戒急用忍」政策,緊縮兩岸交流,終至有1999年底爆發「兩國論」,兩岸關係更是雪上加霜,一去不復返。

卸任後的李登輝更是百無禁忌,什麼中國七塊論、公投正名、制憲、釣魚台是日本的等狂言妄語陸續出籠,中共也從此將李定位為民族分裂分子。

在人際關係方面,李登輝也常因政治立場與利益不同而與同志或盟友決裂,翻臉如翻書,冷血無情。如宋楚瑜當年因擁立有功,對他屢次拔擢,政界視他們情同父子。等到他發現宋妨礙他的接班部署,加上省籍情結,立即予以凍省,宋反制,從此兩人形同陌路,直到李90歲生日宴時才和好。

至於郝柏村與他由「肝膽相照」到「肝膽俱裂」的過程,大家都耳熟能詳,茲不贅。

吳敦義曾是李登輝提拔的愛將,也一度被他納入權力核心,但當1996年李競選總統時,吳明白表示基於人情義理和同鄉關係,拒絕在南投為李登輝站台以免傷及林洋港時,李頓時變臉,加上許水德在旁煽風點火,挑撥離間說:「看來敦義不是咱們的人!」從此兩人決裂至今。

外表樸實憨厚卻「演很大」

「演很大」是指李登輝表面樸實憨厚,言談舉止也一副誠懇虛心的樣子,很多人都被他感動,至少為他的演技所惑,終至懊悔莫及。

最有名也最傳神的是他在70年代初登政壇嶄露頭角時,在蔣經國面前只坐三分之一板凳,一副誠惶誠恐模樣,以致蔣經國日記中說他是「科學人才」、「謙謹可用」,這個印象在當時新聞界、政界也幾乎都有同感,新聞界給他最多的形容詞是「書生市長」、「農經專家省主席」,完全看不出一旦得勢的氣焰高漲模樣,這恰與鋒芒畢露,不擅掩飾的林洋港形成強烈對比。

筆者也曾為其貌似忠厚所惑。在1984年2月李登輝被提名為副總統前半年,黨外雜誌《前進周刊》(發行人為林正杰)第10期曾刊出徐策所撰《李登輝是下一屆副總統》分析文章,指林洋港「作風具有開創性,言談舉止之間不像是個幕僚,聲高震主」,邱創煥則是「民間官聲不太好,形象不突出」,兩人都不可能被提名,李登輝則頗擷取兩人之長,「踏實穩健」、「勁氣內斂」、「人品高,官聲佳」、「外表溫文儒雅」,「看來沒有太多政治野心,當局對他的顧慮較少」。據已故的魏萼教授稱,他當時任國民黨文工會副主任,經常奉命匯集黨外雜誌重要文章給小蔣參閱,該文便是其中之一。《時報周刊》記者黃子明在李獲提名後問他何以被蔣經國看中?李咧著闊嘴,笑呵呵說:「你去看那本前進周刊就知道了。」顯然,蔣經國也接受了徐策的觀點。徐策便是當時筆者的筆名。每憶及此,不覺枉然愧疚。

前台中市長林柏榕回憶,某日一早他突接獲省主席李登輝電話,要他把台中港路打掃乾淨,並整頓車輛,因明天行政院孫院長要到中興新村視察,會途經台中港路,希望能留給孫院長好印象,林市長只好照辦。

1990年李登輝提名李元簇搭檔競選第八屆正副總統,逐一向老國代拜訪,尋求支持,李向老國代說:「我和李元簇做這一任後就退休,我要到山上當牧師傳教」,言詞懇切,許多老國代都深受感動,也化解了不少主流與非主流之爭的矛盾與不快。六年後,李元簇實踐諾言退休了,李登輝則繼續參選首屆民選總統。

在就任總統後,他乘著蔣經國開啟的民主改革風潮,陸續終止動員戡亂臨時條款,國會全面改選,接見「野百合」學運代表,特赦美麗島政治犯,朝野大和解,並藉六次修憲之名,擴大總統權限,成為民主國家少見的憲政怪獸,高潮則是開放總統民選,並由自己親自上陣。每一階段、每一場合他都賣力演出,終而贏得「民主先生」稱號。

康乃爾演講多爭取100萬票

1995年6月李登輝赴美訪問母校康乃爾大學,並發表《民之所欲,長在我心》演說,此為其一生表演的高峰,亦是競選活動的最高潮。演說中提了「中華民國」國名16次之多,美國務院事前全被矇在鼓裡,也惹惱中共,終而有了台海導彈風波,林洋港事後對筆者直言:「這次美國行,至少為他多爭取了100萬票,我是很難贏了!」

已故原中共台辦主任楊斯德,在1990年代曾數度與李登輝派出的密使蘇志誠、鄭淑敏在香港、珠海等地會晤,據他告訴筆者,李登輝攜來仿製故宮國寶禮物,要我們轉交江澤民,還要我們轉達對江的問候之意,說他經常在電視上看到江,內心十分仰慕……等等客套卻近乎逢迎拍馬之詞,讓他感覺李誠意感人,他們也代表江回贈了一只大花瓶,沒想到後來李卻去訪美,又拋出「兩國論」,讓楊和中共當局都有被騙的感覺。

李登輝對於自己設定的目標,不論形勢再艱困,都會想方設法達成,要人給人,要錢給錢。為了貫徹國會全面改選的政策,李登輝有一陣子曾極力拉攏末代立法院老院長梁肅戎,有一次梁生病住院,李登輝不僅親臨關懷,還致贈20萬慰問金,令梁深為感佩李的情義。唯後來李登輝不斷發表台獨媚日與糟蹋國民黨的言論,這位只問「大是大非」的東北硬漢,不受溫情主義影響,仍照樣成立「和統會」,積極反獨促統,也猛批李的出格言行。

在1996年首屆民選總統投票前不久,李登輝突派副總統候選人連戰與總統府秘書長吳伯雄,出席反李大將、《獨家報導》社長沈野兒子在凱悅飯店的婚宴,外界甚為訝異,傳聞沈還收受了3,000萬的厚禮,實則內幕是沈野欲出版一本名為《總統叛國》的批李專書,事為李所悉,為了怕影響選情,乃指派吳伯雄出面協商,終而達成名為補助出版損失,實乃600萬的封口費。至於為了分散林洋港的票源,不惜以兩億贊助陳履安所成立之基金會,從而鼓動陳參選之事,政壇多已知曉,也有不少證人,此事就不贅。

「權鬥梟雄」總有人為他排憂解難

「命很大」是說即使李登輝是「權鬥梟雄」(楊泰順教授語),但仕途中有許多不受主觀意識所影響,在急困中總有特定人與事出現,為他排憂解難,無形中促成了他攀上權力高峰,不能不說他命很大,說是天意亦不為過。

李登輝最為關鍵的轉折點,是他在副總統任內,因蔣經國突然於1988年元月13日去世而繼任總統,若小蔣做完第二個六年任期,無論如何是輪不到李登輝接班的。小蔣沒料到自己會逝於第二任期內,原先他的規劃應以孫運璿為第一優先,因不論政治理念、人品、政績或形象,孫都是不二人選,當時孫也自認應是小蔣的副總統人選,不料卻中途殺出李登輝,令孫大受刺激,他後來的中風與此事應有密切關係。小蔣在孫臥病在床後,在一個月內連續去探視十餘次之多,應係內心有愧疚之意吧。政界普遍認為,若當時小蔣順利傳位給孫或國民黨中任何中常委,都要比李登輝好得多,至少不致有偏離國民黨正道的事發生。

李登輝能夠在小蔣過世後代理國民黨主席,過程也極為驚險而幸運。據李煥多年後頗為無奈向筆者坦言,即使沒有宋楚瑜在中常會臨門一腳,當時多數中常委和青壯立委,包括趙少康等人都曾聯名支持李登輝接任黨主席,他自己也從黨政合一的國民黨傳統思考,認為由總統兼任黨主席才能使政局穩定,嚴家淦不兼黨主席是特例,蔣經國後來立即恢復國民黨傳統,總統兼黨主席,其故在此。

李登輝在國民黨資產最多時掌權,又在黑金最盛行時當家,加上任內大幅採購軍備,其中可以作手腳之處極多,他在去世後清點遺產,報載他留給媳婦張月雲與孫女李坤儀的別墅房產,包括翠山莊、鴻禧山莊等共有四棟,市價多達八億以上,何況尚有現金部分。2000年政黨輪替後,陳水扁最常掛在嘴邊的話是:「李登輝可以,我為什麼不可以?」其中玄機,不難想像。

至於以曾文惠名義運送8000萬美元到美國又被退回懸案,至今仍未釐清疑點,前立委謝啟大還在追查,然而李登輝卻穩如泰山,毫髮未損,相較於陳水扁因多項貪腐案併發,早就入獄多年,目前尚在保外就醫,求特赦而不可得,李登輝實在幸運得多。

國安密帳疑案獲判無罪

前幾年轟動一時的國安密帳風波,其中之「鞏」案,涉及金援南非曼德拉執政黨一千萬美元一帳兩報之事,國民黨大掌櫃劉泰英被訴,判刑三年確定,早已入監服刑完畢,李登輝卻因最重要證人、前國安局長殷宗文病逝,在死無對證之下,李登輝獲判無罪,免去牢獄之災。

同樣有貪腐之嫌,阿扁證據確鑿,終被繩之以法,李則逍遙法外,以迄故去,能說他的命不大?

就算他因年邁多重器官衰竭,在臥病兩年後,也死在台獨氣焰最高漲,蔡英文締造817萬高票連任之際,乃得以享最高規格之喪禮待遇。論者以為,如果李是在國民黨執政時期故去,就算馬英九再溫良恭儉讓,頒個褒揚令或許難免,但可能不至於下半旗三天(將來還要加上安葬五指山特勳區之日一天)悼念。連死亡都會挑日子,亦可見其命確實不薄也!

蔣介石在領導抗戰勝利後,如能退隱山林,或因意外等其他因素提早離世,他的歷史評價會高出很多;毛澤東在1949年建國後,聲望也達到高峰。尤其若不要發動「文革」,造成十年動亂,他的功過也不至於「三七開」。

台灣新竹人謝介石曾任偽滿洲國外交總長、駐日大使。1935年返台省親,造成轟動,台灣總督中川健藏奉他為上賓,他也回新竹老家為兒子完婚,席開百桌,熱鬧了三天三夜。1945年抗戰勝利後,他以漢奸罪名被捕,在北京繫獄多年。

故而李登輝的歷史評價關鍵時刻尚未到來。拿破崙說「200年後再來評價我吧!」唯用之於李登輝,應不至於超過20年,甚至10年內即可真正蓋棺論定,筆者這項假設基本認定是:

如果10年內兩岸達成統一,不論和統或武統,台灣最終之局解決,「中國夢」基本實現,則李登輝必難逃歷史批判為「台獨元凶」、「民族罪人」,真正是被盯在中華民族的恥辱柱上。反之,若10年內台灣問題猶未圓滿解決,仍然維持目前「中華民國台灣」現狀,不管國民黨能否三度政黨輪替,重返執政,李登輝作為台灣「民主先生」之美譽與評價,可能就此確定了。在歷經將近10屆的總統直選,台灣人民習於政治參與和深受公民社會的洗禮,要改變思維應是困難重重,何況在「去中國化」教育政策未能根本調整之前,三、四、五年級生逐漸凋零,繼起的六、七、八年級生普世價值是很難撼動的。

王曉波、毛鑄倫與台灣先賢並列不朽

由此聯想起與李登輝幾乎同時逝去的民族主義者王曉波與毛鑄倫,他們也面臨同樣的狀況,最終歷史評價也還未確定。差堪告慰者,彼岸已初步做了高度評價,國台辦稱他們「矢志不渝推動祖國統一,堅決反對台獨,令人敬佩 」,更進一步推崇王曉波是「忠誠愛國主義者,台灣同胞的傑出代表,台胞愛國統一陣營的傑出領袖和理論家、社會活動家」。馬英九也稱頌王曉波是「保釣運動的精神領袖」,兩岸同時將他們定位為台灣傳統的愛國主義者,這就不枉此生了。將來他們勢必與鄭成功、劉銘傳、丘逢甲、林獻堂、吳湯興、羅福星等先賢先烈並列而同樣不朽。

郁慕明最近倡言兩年內兩岸會統一,我雖不完全認同,但在習近平第三任國家主席任滿之前的2027年內,有望一圓「中國夢」,應是可以期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