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李登輝總統的記者會
評李登輝總統的記者會
內戰的合法落幕
4月30日下午,李登輝總統召開了盛大的「中外」記者會,在這次以實踐當選承諾為其主旨之一的記者會上,他正式宣告始自民國三十七年七月的中華民國動員戡亂時期,於民國八十年五月一日起終止了。從中國近代史的歷程來看,也就是說,19世紀中葉迄今,我們中國人與中國人之間一場長達四十三年之久的最長的內戰,總算「合法」的落幕結束了。而做為一個中國人或者是一個中國民族主義者,我們十分欣慰於李總統的這個宣告。一位身任國家元首的人物,能親口宣告內戰的結束,這當然是英雄的行為。
訴諸戰爭是下下之策
事實上,凡是關心中國統一與民族前途的人們都知道,50年代末期中、蘇共反目之後,海峽兩岸便未再爆發武裝衝突,這裡面的重要原因大概是這樣的:1.蘇聯希望中共在台海的軍事行動,將導致他與美國、日本,甚至東南亞各國的緊張與惡化的關係,使中共陷入更徹底的孤立,以及因此而帶來的科技與經濟發展的困難。中共當局警覺到蘇聯的計謀;2.1958年的台海金馬危機,證明了美國優勢的海、空軍力的支持,在當時可以使一場局部性的或小區域性的戰爭,幾乎無限期的持續下去。這可以促進美國對其武器系統與戰術的務實評估與改良作業,也可以增強美國在此一區域的影響力與談判籌碼;但卻相對的並不利於中共;3.總的來看,當代中國或中共當局極需要一個長期的和平的外在環境。除非一場較短期的有限戰爭能換來一個較確定的長期的和平友好或有利的外部環境,否則訴諸戰爭便只是下下之策。60年代以後,中共便陷入美、蘇南北包夾施壓的困難時期,台海的「冷和」之局自亦屬難能可貴了。
1979年元旦,美國跟中共正式建交,同一天,大陸人大發表了《告台灣同胞書》,正式表示要「和平統一祖國」,並主張兩岸的接觸協商和三通四流。而台灣在87年的解嚴和91年的終止動戡,則可視為12年之中經過相當時間的觀察評估,所做出的審慎回應。基本上,在海峽的和平構造成為益發牢固與確定的事實之後,兩岸越走越近乃大勢所趨。但是,台灣地區的分離主義噪音與蠢動,卻也在這個時期之中高漲起來。根據我們粗略的分析,這一現象包含了三個主要的原因:一、有人以台獨做為對中共政權的統治方式與統治成果不能滿意的一種表達方式;二、有人堅決反對中國統一與民族重新融和合作,而以建立在台灣的新而獨立的國家為其「使命」;三、既得利益階層在國家民族命運的歷史性巨變前面,表現出其苟且懦弱的墮落性。
然而無論如何,因為海峽長期的實質的和平所產生的統一趨勢,已是任何兩岸人民,尤其是政界人士、知識分子與青年們必須深思並做積極因應的大事了。這是要為建設一個更好的中國做出貢獻的國民天責,是不能也無從迴避的。
終止內戰的英雄宣告
所以,綜觀李總統在4月30日記者會上的全部講話,他雖然做出了英雄的宣告親自終止了內戰,為中國近代歷史的演進至今立下畫龍點睛之功,遺憾的是他卻似乎有意的以低調來淡化這件事本有的偉大意義,反而在談到邀請楊尚昆訪台與受邀去大陸訪問一事時,明白的流露出「兩個中國」的兩岸關係觀點與提議,嚴重的顛覆了終止動員戡亂回歸中華民國憲法的真諦。這一提法,適足以在中共方面與台獨逆流二者之前,閹割掉中華民國憲法所固有的可以為兩岸中國之復歸統一起到深遠與有利作用的功能。誠可歎息!
我們認為,動員戡亂的終止,無異宣示國、共兩個執政政黨再度進入新的、正常的關係。在目前階段,此一新的關係尚只屬形式,它需要兩岸當局以更大的誠意和更多的善意,來加以經營和充實,以鞏固國家統一與民族和好的必然前景,因此,雙方務實的展開越高層次越好的統一談判,似乎是唯一的途徑。而此一談判的主題,也應該盡快提高到如何為兩岸十一億與二千萬人民,擬定一部大家都可以接受或大家都滿意支持的憲法的層次上。
苦難的近代中國歷史與苦難的中國人民,在這一時刻展現了新的機會與發出了誠摯的呼籲,我們不認為兩岸當局與主政人士,有權利佯為不見或充耳不聞。◆
社論
終止「動員戡亂」
中國前途
白色恐怖與五二○學運
台北觀察
統獨問題
五四的反思
連載
通訊
編輯室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