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修憲的專制統治
今年4月30日,李登輝先生在記者招待會上宣佈,將於次日終止「動員戡亂時期」,廢止《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並公佈《憲法增修條文》,至此,近幾年來台灣社會十分關切的「憲政改革」算是邁進了一步。台灣當局為什麼要終止「動員戡亂時期」﹖又為什麼要在「修憲」的第一階段就廢止《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這對今後海峽兩岸關係將會產生什麼影響﹖這些都是人們關心的問題。
早在1950年代,《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就與《中華民國憲法》以及三個「中央民意代表機構」構成國民黨統治台灣的「法統」。當時國民黨的全國政權已被推翻,並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所取代,國民黨當局又不是台灣地區產生的政府,因此它極力維持這個法統作為對抗大陸政府、維持其在台灣統治的「法理依據」。過去幾十年國民黨一直表示要堅持維護其法統的完整性。可是,如果真正按照憲法行憲,就不能適應其專制統治的要求,而臨時條款所起的作用就是使國民黨能在不修憲的條件下維持其專制統治。在歷史上,國民黨曾三次修訂該條款,第一次是無限延長正副「總統」任期,第二次是授權「總統」總攬政策和人事大權,第三次是授權「總統」得舉辦「中央民代」增額選舉,其「緊急處分權」不受「憲法」有關條文限制,由此可見,臨時條款有助於強化「總統」權力和修補法統。
臨時條款存廢的問題
「憲政改革」原來又稱為「充實中央民意代表機構」和「國會改革」。按照蔣經國先生生前的構想,國民黨對法統的改革僅限於改變「中央民代機構」的結構,而「憲法」和臨時條款則作為法統的象徵保存下來。但國民黨顯然無法迴避它所面臨的挑戰。特別是1989年底的六項公職人員選舉,突出反映了民眾對國民黨在改革問題上徘徊不前的不滿。同時,在選舉中,民進黨的政治訴求所獲得的民意支持,表明它有實力在法統問題上與國民黨放手一搏,逼迫國民黨修憲。再就國民黨本身而言,自1988年李登輝先生出任黨主席至1990年當選「總統」,李登輝體制基本確立,黨內從外省籍勢力到本省籍勢力的新舊權力體制的交替已大體完成。其對法統問題的觀念自然也會有所不同。況且國民黨的組織控制能力減弱,派系政治膨脹,雖然外省籍勢力在內仍有一定地位,但其對於未來完全由台灣選出的民意代表,影響力將進一步大幅度降低。因此,國民黨不得不放棄調整機構方案,而轉向修憲,以爭取形勢發展的主控權。既然要修憲,臨時條款的存廢就成為面臨的首要問題。
修憲製造法源
無論在憲政理論或現實政治上,臨時條款都是國民黨長期專制統治的工具。臨時條款從其產生起就是《中華民國憲法》的對立物。臨時條款不廢除,憲法就成一紙空文。在過去的四十年裡,國民黨借助這個條款,剝奪台灣人民的民主權力,實行專制統治,使人民對這個條款極其反感。國民黨為了改變自己的形象,也必須廢止這個條款。實際上,國民黨在如何廢止的問題上也沒有很多的選擇餘地,按照「一機關兩階段」修憲方案,其憲政改革的關鍵首在保證法統的延續性。在第一階段召開「國代臨時會議」的目的是為年底選出的「第二屆國代」修憲製造法源。如果將臨時條款放到第二階段廢止,在年底選舉中,國民黨會處於不利地位,即使在第一階段先宣佈終止「動員戡亂時期」,也會出現同樣結局。因此,臨時條款必須在第一階段廢止。
換取大陸承認對等地位
現在,隨著「動員戡亂時期」終止,臨時條款也被廢止。我個人認為,這件事情並不如國民黨和一些報刊宣傳的那樣重大,這不僅因為這個條款對國民黨已是弊大於利,是被迫做的,而且因為國民黨在相當程度上已將其內容轉列入《憲法增修條文》。況且,在台灣「法統改造」剛剛進入實質階段,就要對這件事情對整個改革進程的影響做出確切的評價,也為時過早。但是由於多年來國民黨就是借助臨時條款阻礙兩岸關係的正常發展,現在它又尋求以廢止條款換取大陸政府承認其政權的對等地位,因此廢止這個條款,對於在台灣完成修憲以前的兩岸關係卻可能有較大的影響。
今後兩岸關係的特點
毫無疑問,國民黨的憲政改革主要是為適應台灣政治轉型的壓力,並不是主動調整兩岸關係。它既定的大陸政策並沒有改變。這一政策的主要特徵就是堅持在官方關係上的「三不」政策,在民間關係上的「間接」和「單向」原則。但為維護修憲期間社會的穩定,以及為將來大陸政策的轉變造成一個過渡階段,國民黨在其大陸政策上將表現得更具彈性。同時,大陸政府為了推動「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方針的實現,也會根據不同情況審慎地作出反應,基於以上觀點,我個人認為,在終止「動員戡亂時期」和廢止臨時條款以後,海峽兩岸關係將出現以下特點:
一、國民黨在兩岸關係上將有更大的迴旋餘地,它會時緊時鬆地調節對大陸關係,向大陸政府施加壓力,以漸進方式,謀取對等地位。
二、大陸政府致力於消除兩岸關係發展的障礙。只要國民黨當局以及其它台灣黨派團體提出的建議有助於兩岸關係的發展,而不涉及「一國兩府」、「一中一台」和「兩個中國」都會得回應。
三、兩岸官方透過間接或非正式方式的接觸會增加,雙方甚至可就民間關係的某些問題達成協定。但是,雙方的基本立場都不會改變,因而不能排除在一定時期內會出現僵持的局面。
四、雖然國民黨必然要約束民間對大陸的關係,但兩岸民間關係仍會出現較大幅度的發展。在台灣民間力量的推動下,兩岸間的單向「三通」可能有所擴大,間接、雙向「三通」可能逐步放寬。
五、儘管大陸政府極力為「三通」創造條件,但民間關係的發展勢必也給大陸政府造成政策法律和管理上的困難,兩岸的社會、經濟、法律等糾紛將呈上升趨勢。在兩岸民間關係的整合過程中,為了抑制「分離意識」的增長,大陸政府還有許多事情要做。
總之,就海峽兩岸關係而言,「動員戡亂時期」的終止,在客觀上為國民黨調整對大陸關係創造了條件,同時也標誌著兩岸關係即將進入實質性的調整階段。但是也應當看到,國民黨已初步顯示它對兩岸關係的未來定位是「一國兩府」,是「對等的政治實體」,這是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大陸政府所不能接受的;兩岸人民在經歷長期隔絕,又處於不同社會制度的條件下,還缺乏相互理解和共識;兩岸社會也尚未形成能夠相互容納的政治、經濟和文化關係。因此,在今後的一段時間,海峽兩岸關係的發展將要經歷一個相互調適的整合時期。如果在求同存異的原則下,兩岸關係能夠朝著互信、互利和互惠的方向發展,那麼,現在兩岸關係發展的障礙,到那時將會變得更加容易消除了。◆
社論
終止「動員戡亂」
中國前途
白色恐怖與五二○學運
台北觀察
統獨問題
五四的反思
連載
通訊
編輯室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