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因為困難才要做

專訪「海峽交流基金會」秘書長陳長文

施瑋整理


編按:在兩岸互動的形勢下,台灣空喊了幾十年的「反攻大陸」、「三民主義統一中國」的口號,終於有了落實的跡象,由「國家統一委員會」、「大陸委員會」到「海峽交流基金會」。「海基會」成立後,並於4月28日由秘書長陳長文率團前往大陸訪問,拜會有關部門,這是阻隔了四十多年的兩岸具有官方性質的接觸,雖說這是「戴著手套握手」,但畢竟是具有其意義的,所以,本刊特別訪問了陳秘書長談這次的大陸之行。

海基會祕書長陳長文先生。

本刊:請你先介紹「海基會」成立的背景好嗎﹖

:這個背景是基於國家統一的政策,但統一必須是階段性的,特別是在目前兩岸政經條件相差甚大的情況下,海基會一方面為因應民間交流,一方面因雙方政府還不能接觸情形下,民間交流如果沒有政府的配合及公權力的介入,很多事情將無法解決,於是海基會便是處理兩岸交流中涉及公權力的事務,不涉及公權力的部分則和其他民間團體相輔相成。

:這次「海基會」的大陸行有何收穫及具體成果﹖

:我們主要的任務在於介紹自己、與對方建立聯繫管道,讓對方肯定我們的宗旨理念,我們的理念有三個:中國的、善意的、服務的。大陸當局也肯定海基會的任務,亦即同意和海基會一起做兩岸民間交流的工作,彼此在異中求同,進行合作。他們同時表示以後只要涉及雙方交流事務中需要與政府機關接觸的,可直接行文相關部會,並將副本給國務院對台辦,以收協調統一辦理之效。涉及地方的事務可直接請國務院對台辦處理;若是司法事務可直接與他們的司法機構接觸。對幾個迫切性的問題,如海盜、走私、偷渡、我們也作了廣泛的交流,他們表示他們能做到的一定做到,不能做到的希望兩岸共同合作。

:國務院對台辦發言人唐樹備曾說:他們願意和海基會接觸,但也會和其他民間團體接觸,而且他們似乎也有疑慮:海基會是否要壟斷兩岸交流事務,甚至隨政治形勢的演變而阻斷兩岸交流﹖

:這種說法是兩岸隔絕四十年造成過度敏感、猜忌的表示,我們沒有人狂熱到這種程度,想把一切的事務都攬起來,剛剛我也說了政府只有在涉及公權力的事務才委託海基會辦理,因為政府只能委託一個,就人民、政府的監督而言也以一家為宜。就大陸而言,他們也應就公權力行使的考量看中一家,否則他們也很難處理。

:海基會這次到大陸,中共一直要求「三通」,你有何回應﹖

:根據《國統綱領》,「三通」唯有在近程目標完成後才進行的中程目標,大陸以為直接通航可以省下許多便利,我認為中國統一不能單從省錢、便利來考量,我們必須問大陸:是否可以就兩岸體制的自由競爭貢獻一點力量﹖如果可以,是否可以對台灣加入一些中介機構採取不杯葛﹖中共不必要絕對以中央政府的態度出現﹖在這方面我們是有歧見的,中國人應有權利選擇那一種體制最好﹖台灣的中國人、中國社會應有機會和大陸對等運作。但談這些問題都是太高層次的,如果務實的交流不能先做,談這些都太遙遠了。

:不過「三通」對台灣也有迫切感……

:但這是小利益,就中國統一的大利益而言,我認為這些都是微不足道的,希望大陸就我們要求的高層次目標有所回應,但這些都是政府的基本政策。

:有人以為海基會的大陸行是黑盒子,是「出賣台灣人利益」,可否作一說明﹖

:到目前為止我還未聽過這種說法,海基會這次有18個同仁去,而新聞媒體去了二、三十人,我們每一個動作都很透明、單純。這次回來不敢說達成什麼成果、目標,但至少大家還算肯定北京之行任務的完成。

:海峽兩岸交流應是台灣人民的利益,因為這不僅是為未來中華民族整合、國家統一,就現實而言,也可以促成 《國統綱領》第一階段的完成,您認為如何﹖

:我同意!

:你個人對海基會的業務有無信心﹖為什麼﹖

:這必須看終極的目標是否有意義,也就是中國人是不是該統一﹖是否能統一於大家在自由意志下所選擇的一個制度﹖並以和平的方式進行這種選擇,至少在台灣認為應該,問題是困不困難﹖當然困難!兩個不同的制度要和平競賽、融合,並形成一個制度使全體中國人接受,這是困難的。因此,我必須說有信心,否則只有放棄目標。我也希望大陸能盡量開放,讓人民瞭解各種動態,使人民理智的作選擇。

:不過大陸的一些成就,我們也不應忽略。

:是的,我們應抱著關心而非否定的態度去看中國大陸的成長、進步。但我想中共可以做得更好,尤其是兩岸合作、交流的問題,但目前中共的態度有些地方不夠大方。

:你說到北京只是處理事務性問題,但是否有和平統一的政治目標作預設﹖

:這個當然!唯有在和平統一的目標下才有交流的必要,我們很高興大陸也認為要採取和平統一的方式。

:但也有人主張「和平而不必統一」,那海基會是以「和平」或「和平統一」為目標﹖

:以「和平統一」為目標,這是政府的政策,但必須以自由選擇的方式來統一,我們深信我們的制度是一個比較好的制度,但這必須經過一個交流的過程,讓中國人來選擇。這和我所說的作事務性的交流並不矛盾,只是我們去不是談統一,而是作基礎的工作。

:中共提出「一國兩制」的統一模式,江澤民也說「井水不犯河水」……

:彼此互不侵犯,這很好!但要用什麼方式確保﹖而且中共又有「我是中央,你是地方」的說法,這就沒有意義了。但我認為即使有結構性的保障也沒有用,因為雙方的制度不同,硬要擺在一起也很難。我認為釜底抽薪之計是和平共存,雙方互相適應,直到有一天成為相融的體系,那就無所謂井水、河水的問題。另外,中共表示兩岸的體制可以永遠平行,這是不負責任的說法,我認為談這些都沒什麼意思,因為那是不可能的,為什麼不務實一點,瞭解彼此的制度,讓人民作最後的選擇﹖

:這次大陸行,你見到一些對台官員,撇開政治性問題,你以為他們有無誠意解決你們所提出的這些問題﹖

:是有的,但他們所要求的比我們的務實層面要高,其間摻雜著政治因素。當然!兩岸不能排除政治因素,但我們認為現階段談政治是沒有效果的,而應先將非政治性的問題務實的解決。我們希望大陸能瞭解,如果他們瞭解就會表示出誠意,至於雙方是否能做好,須互相善意對待。

:你這次到大陸擔任這麼重大的任務,有何感想﹖

:對我們而言,海基會只是打雜、跑腿的角色,我們以誠意、善意向大陸主管解釋,希望能得到他們的認同。在中國統一遙遠、艱鉅的路程中,海基會只是一顆棋子,我們希望說服他們……中國統一不單是為了台灣二千萬人、中國大陸十億人,也是為下一代,我們希望全體關心中國統一的人能把事情作好。

:你個人到過大陸後,比較兩岸情形,大陸是否真如台灣媒體所宣傳的那樣一無是處﹖

:當然不是!但有些地方可以做的更好。中國是一個複雜的社會,涉及的問題太多,文革十年耗盡國家資源與人民的利益,且這一段期間,中國人未受到好的教育,對中國人是一個莫大的損失。今天大陸的十年經改當然有幫助,但如果能採取更開放的態度,真正為全體中國人而非中共專政的利益著想,例如在新聞、人民行動自由方面,在不影響階段性安定的前提下可以做的更多,像海基會這次大陸之行在媒體上就未充分表示出來。

:你從事這種歷史性的工作是相當具有挑戰性的,這可以說是扮演海峽分裂後的第一座橋樑,你個人有何感受﹖

:這個工作是艱難的,但就是因為困難才要做,所以海基會的信念就是以善意的精神來服務,服務的對象是中國人,這樣的機會對我而言或許是一個挑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