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類冷戰」 南韓何去何從?

李明
(政治大學外交系兼任教授)


一、前 言

美國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對北韓持續進行觀察,今年(2021)4月發表報告指出,發現北韓寧邊核子設施的暖氣和支援系統,在今年3、4月間一直有營運跡象。據CSIS研判,放射化學實驗室和相關火力發電廠、離心分離機已然開動。CSIS與北韓有關網站「跨越緯度」表示,北韓寧邊核設施的某些部分有可能正在淬取核物質。

南韓剛巧也在今年2月公佈新版《2020國防白皮書》,指出北韓已有足以製造核武的50公斤「鈽」原料,並擁有相當規模的「高濃縮鈾」,核彈頭的小型化技術也到達相當水準。

《白皮書》也將南韓與日本的關係從過去的「夥伴」降為「鄰國」,排名且在南韓與中國之後,說明韓日關係趨冷的同時,韓中關係顯著升溫。《白皮書》更警告日本,不該在南韓主張的獨島問題上與首爾「糾纏不清」。

對於兩韓關係,《白皮書》在國防目標章節部分,把之前「北韓政權和北韓人民軍是我們的敵人」,改為「我軍將威脅和侵犯大韓民國主權、領土、國民、財產安全的一切勢力視為敵人」。

在韓中關係的論述中,新版《白皮書》已刪除2016年雙方由於南韓引進「薩德飛彈」系統觸怒北京當局的部分,加入「韓中兩國為實現雙邊關係正常化,於2017年文在寅總統就職的第一年便舉行雙邊首腦會談」,形容韓中關係呈現積極和正面,並稱中斷五年的韓中國防戰略對話於2019年10月重開,雙方實質關係已經完全恢復。《白皮書》「貶日揚中」已引起華府注意,「美國之音中文網」甚至指南韓已走上「遠日親中」路途。

二、北韓挑釁仍是南韓的主要威脅

《白皮書》務實看待北韓軍事實力,強調北韓近兩年來積極擴編飛彈部隊,進一步強化特種作戰軍的打擊能力,對南韓和同區域形成嚴重威脅。《白皮書》特別指出,北韓去年10月將人民武力部改名「國防部」,把北韓人民軍分成陸、海、空與防空軍、戰略軍和特戰軍五大軍種,以強化其國防力量,實力不可忽視。

北韓的飛彈旅兵力已從2018年的9個旅擴編成13個旅,總體戰力增強許多。另外也建立各式飛彈發射方式,「火星」長程彈道飛彈系統也在積極部署之列。

外界對北韓意圖不解之際,北韓有意選在美國拜登新政府檢討對北韓政策之際,於3月25日朝日本海試射兩枚彈道飛彈。連同3月21日那一次,短期內兩次試射飛彈,不能不謂密集。3月21日北韓發射飛彈,美國國務院說當天的試射飛彈屬「正常軍事活動的一部分」,甚至說僅屬「低度挑釁」,拜登本人對記者的追問表示「沒有造成新的波瀾」。

今年3月21日前的一次試射在去年的3月29日,距今正好一年。觀察家說這是北韓對3月美國與南韓聯合軍事演習的不滿,同時抗議馬來西亞將一名北韓人以洗錢罪名引渡美國受審。實則北韓明顯是對拜登政府迄未改變前幾任政府對北韓的「壓迫」表示不耐。

3月25日二次發射飛彈,美國國務院才「嚴重譴責」,稱該行徑與聯合國安理會決議牴觸,破壞全球禁止核武擴散條約。拜登表示,若北韓將事態升級,美國「將有所回應」。

三、美國與北韓對立迄今無解

新上任的拜登政府正在忖度如何因應北韓議題,思索是否採取有別於前任川普的作法。

川普特別重視美國軍事秀,三不五時對北韓秀出美國軍事肌肉,縱使有再多次和金正恩的峰會,恐已完全抵銷。一般認為北韓的軍事肌肉不如美國結實,但北韓的挑釁行動卻使包括南韓在內的周邊國家惶惶不安,非駐韓或駐日美軍可一夕之間因應,倘若一旦擦槍走火,美國是否可及時協助日韓等東亞盟友抵禦第一波攻擊,還是未知數。

拜登必須收拾川普這個「眾叛親離」的爛攤子。除了壓制北韓,還要恢復與日本及南韓的關係,甚至想方設法拉近日韓關係,防範南韓與中國走得過近。

北韓今年試射飛彈,巧妙地不使用長程彈道飛彈。有些國際事務專家認為,拜登政府面臨一個棘手的局面,即平壤的武器持續發展,已構成新的威脅,看來是意在爭取在未來和美國談判時「獲得更強大的籌碼」。只要一天沒能誕生一份核武協議,降低北韓軍事行動帶來的風險,這份風險就會「壯大和惡化」一天。倘若白宮輕忽平壤的短程飛彈進展,將會「犯下嚴重的錯誤」。

果然拜登政府開始有了回應,針對3月底兩次的北韓試射飛彈,白宮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4月2日在美國馬里蘭州安納利斯的美國海軍官校,會晤日本國家安全保障局局長北村滋,南韓國家安全保障室長徐薰,這是拜登上任後三國安保負責人的首次會談。美日韓達成協議,表示將會持續「透過合作向北韓施壓」,顯示北韓新一輪的挑釁,傳達北韓威脅始終存在的警訊給美日韓;由於北韓,防堵核武擴散成為重要的國際議題,三國並「敦促」中國能協助,「共同向北韓施壓」。此外,4月下旬尚有美日韓三國外長在美國的會晤,為三國的安全保障合作「加碼」。

美國「國家情報總監辦公室」4月13日發布一份《報告》,說明美國在全球面臨的威脅,其中提及金正恩或許會採取諸多挑釁和破壞穩定的行動、用以重塑「區域(不)安全環境」、挑撥美國與盟友的關係,逼迫美國照著北韓的條件與平壤交涉。《報告》也指出,北韓宣告成為核武國家的同時,升級傳統軍事能力,已對美、日、南韓等國構成更大威脅。

華府透露,北韓迄今未對拜登政府從2月中旬以來要求展開外交接觸做出回應。今年3月,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訪問南韓時,金正恩包妹金與正發表嚴厲聲明,稱「如果你(美國)希望接下來的四年睡得安穩,最好不要一開始就製造會讓你失眠的工作。」警告意味十足。

四、美中博弈南韓角色相當尷尬

介於美中兩大國間,南韓有時必須選邊站,經常在兩大國間擺盪。美蘇冷戰結束前,北京和莫斯科有矛盾,北韓巧妙地同時獲取中蘇支持,但也同時受中蘇節制,因此南韓尚能在美國安全保障的基礎上,藉著改善和中蘇關係,維持比較可控的兩韓關係。北韓從1980年代積極發展核武,受到莫斯科和北京同時的關注,使南韓的安美在北韓威脅中獲得保障。

蘇聯瓦解後,北韓僅剩中共這樣一個老牌盟友,不安全感更甚,只有更寄望於核武發展使其立於不敗之地,不過更加深了朝鮮半島安全的複雜性。冷戰結束後,南韓與俄羅斯和北京建交,寄望與長期敵對的國家關係解凍,同時藉助中俄兩國牽制北韓。隨後南韓經濟成長迅速,中、俄更需要南韓的科技和資金,南韓則仰賴中、俄的龐大市場,形成今天南韓與中、俄經濟依存極為緊密的形勢。至今南韓對中國至為依賴,甚至加入了北京主導的「一帶一路」和「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亞投行),與日本緊跟美國,維持遏制中國的立場大相逕庭。

南韓至今有美軍駐紮,安全當然仰賴美國,這是韓戰以來的定制。朝鮮半島上過去韓戰的交戰國,至今尚未簽訂結束戰爭狀態的和平條約,無論任何一方都無法將和平視為當然。朝鮮半島至今依然是全球軍事力量最集中的地方,也是全球主要大國伸展勢力範圍的緩衝區,這樣的本質在變動之前,朝鮮半島上的權力結構,始終是美、日所代表的海權勢力和中、俄所代表的陸權勢力的交會點。雙方各自支持南北韓,進行著一場陸權與海權之爭。

南韓過去幾任總統曾希望改善這種僵局,因此有所謂「進步派」的金大中、盧武鉉推動與北韓和解,甚至訪問北韓,簽訂和平宣言等,為兩韓和解帶來一絲曙光,兩位總統當時推動的「陽光政策」、「和平與繁榮政策」也獲得北韓的善意回應。但終究受制於東亞國際關係固定的格局,他們之後的「保守派」李明博總統再度向美國靠攏。李明博任內,南北韓關係極為緊張,甚至發生震驚世界的南韓「天安艦」疑似遭北韓魚雷擊沉事件。金大中和盧武鉉標榜親北韓,疏美國;李明博則反是,南韓在大國間搖擺的歷史斑斑可考。

文在寅毫無疑問地屬於「進步派」領導人,主張承繼金大中和盧武鉉的立場,改善與北韓關係,謀取和平。文在寅任內經歷川普和拜登兩位美國總統,美國這兩任政府對其立場了然於胸。朝鮮半島棄核固然重要,文在寅不認為應以激烈方式解決,以免半島爆發第二次韓戰。文在寅更重視和中國的友誼,除了中國提供南韓全球最大的市場,還有北京對平壤的極大影響力,華府難以望其項背。拜登政府如以「冷戰」思維,要求南韓和日本同樣對美國的抑中政策百依百順,恐怕是強南韓政府所難;如華府恃有美軍駐紮而對南韓施壓過甚,可能激起南韓朝野的反美情緒。

五、結 語

芝加哥大學政治系教授米爾斯海默(John Mearsheimer) 在2001年出版的《大國崛起的悲劇》一書中,敘述雅典和斯巴達彼此征戰數十年的「伯羅奔尼撒戰爭」,指出現有強權,出於永久支配國際秩序的私利,對崛起強權屢有壓制,此即為著名的「修昔底德陷阱」對於崛起強權屢有壓制行動。美國哈佛大學教授艾力森(Graham Allison)指出,「修昔底德陷阱」導致許多國際戰爭,甚至世界大戰。艾力森尤其對目前的美、中對抗頗為憂心,他深怕這是一場新的冷戰,也擔心美、中不免一戰。

川普總統任內「前恭後倨」,任內初期尚能維持和北京的正常交往,惟自2018年3月開始爆發貿易戰以來,雙方衝突不斷升高,終於出現包括貿易戰、外交戰、經濟戰、思想戰,乃至軍事對立,直到川普的國務卿蓬佩奧對北京發出「檄文」,指稱美中關係走向「新冷戰」的不歸路。

美國與其盟友正在中國周邊組織統一戰線,包括日本、澳洲、印度等,企圖以「民主」聯盟加大圍堵中國。拜登入主白宮後,雖不提蓬佩奧的「新冷戰」,但現在美中博弈的情勢,跟過去美蘇「冷戰」有許多神似之處,姑可名為「類冷戰」。

3月12日,拜登政府以視訊方式舉行美、日、印、澳的由「四方安全對話」(QUAD),敲定新一輪由華府主導的「反中抗中」圍堵聯盟。日本《讀賣新聞》報導,4月2日,華府舉行的美、日、韓三國安全高層會議當中,蘇利文當著南韓青瓦台國家安保室長徐薰的面,強烈要求南韓加入「抗中連線」的「四方對話」。據稱南韓代表「面有難色進而婉拒」。嗣後南韓政府強烈澄清,稱《讀賣新聞》所言「絕非事實」。

南韓回應,美國的邀請,南韓基本上是同意的,不過,「請你們也理解南韓的立場」。南韓的意思,是「不應透過成立或加入特定的排他性組織,來達成牽制特定國家的目的。南韓方面僅強調,當天南韓與美國的協商內容仍是針對北韓的威脅,並未談到南韓「受邀參加QUAD」的說法。南韓對QUAD的消極態度,符合其國家利益。《讀賣新聞》還爆料,南韓與美國在質疑北韓人權議題上也相當「不同調」,說徐薰訪美主要在安排文在寅5月訪美與拜登舉行峰會的事。

美國雖與南韓、日本維持超過一甲子的盟邦關係,但與南韓、日本有親疏之別。上個世紀美蘇冷戰激烈時,美國比較重視日本的安全,將南韓當成保障日本安全的前沿。外交人士多認為,韓戰所以爆發,正因1950年美國把朝鮮半島劃出戰後美國防衛體系之外,僅視南韓為保障日本安全的橋頭堡,親美南韓政府的不平其來有自。加以日本與南韓間的新仇舊恨至今未解,東京與首爾間,重大矛盾至今仍在,降低了兩國合作的意願和共同防衛的成效,如用以圍堵北韓,則勉強可以支應;若以北京為目標,不但非南韓所願,也非南韓力所能及。

綜觀以美國為首的「民主」聯盟,並非結實的防衛共同體。美國盤算著藉他們箍緊包圍中國的圈子,最終解除陸權對海權的威脅。但即使是印度,也不見得願與北京為敵,更何況南韓。南韓正與中國加緊經濟合作,加以世界主要議題都需要北京及首爾的合作,寄望南韓對美國俯首聽命,並不現實。中、俄與北韓雖並非鐵板一塊,但自上個世紀的冷戰開始,他們合作經驗豐富,基本上無核心利益衝突,他們是以團結的一方,對抗美國為首的「民主」聯盟,享有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