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9日17:50發表
隨著中華民族的日益復興,兩岸統一日益成為全球華人的熱切期盼。網絡上和輿論場更是充滿了急切之情。但和輿論場不同的是,決策者的表態卻是相當冷靜。今年11月,習近平主席和拜登總統舉行的首次高峰會談上再次重申:「中國實現完全統一,是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願望。我們是有耐心的,願以最大誠意、盡最大努力爭取和平統一的前景,但如果台獨分裂勢力挑釁逼迫,甚至突破紅線,我們將不得不採取斷然措施」。
顯然只要台獨勢力不挑釁逼迫,不突破紅線,祖國大陸是有耐心的,願以最大誠意、盡最大努力爭取和平統一。這既是中國中央政府對於兩岸人民的一種承諾,也是對台獨勢力的嚴厲警告。
考慮到美國在全球和西方的地位,這段話不僅是說給美國聽的,也是說給整個西方和世界的。
從情理來講,兩岸分離超過70年,統一是每一個炎黃子孫的強烈渴望。特別是在台獨勢力日益猖獗的情況下,我們何以仍然要有耐心?仍然要以最大誠意、盡最大努力爭取和平統一呢?
這既要從宏觀戰略分析,也要從中華民族利益最大化去理解。
首先,今天的中國雖然已經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人均GDP剛剛超過一萬美元,還沒有跨入發達國家人均GDP兩萬美元的門檻。中國這一輪的現代化還沒有完成。
中國自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一共有過四次現代化的嘗試。第一次是洋務運動,但被日本打斷。甲午戰爭後,日本拒絕清政府的談判代表,堅決指定李鴻章。因為日本很清楚,只要李鴻章簽字,他就會失去政治生命,中國的現代化也就再無人能推動了。第二次是1930年代國民政府推動的工業化。但也被日本打斷。第三次是1949年建國後在蘇聯的幫助下進行現代化建設。但被中蘇關係惡化和隨後的文革所衝擊。第四次則是鄧小平1978年啟動的改革開放。
從大歷史的角度,中國當下最高戰略利益是確保這一次現代化的全面成功,不能被任何因素所打斷。只要現代化完成,就掌握了解決任何難題的主動權。沒有任何因素能高過這一戰略利益,台灣也不例外。
第二,目前全球所有大國都深陷各種危機,而且都非常難以化解。中國和它們的實力對比正日益向中國傾斜。但與此同時,這些國家根基還在,仍然具備相當的實力,在許多領域也仍然領先中國。
我們先看美國。雖然美國衰敗論並不新鮮,但這一次確實不一樣。一是國內菁英和大眾喪失共識。最突出的標誌就是選舉結果都不願意承認。2016年特朗普贏得大選,憤怒的反對者湧向街頭,高呼這不是我們的總統,拒絕承認選舉結果。這大概是自美國內戰之後第一次出現輸的一方不願意接受選舉結果的現象。2020年則更加嚴重,特朗普本人不承認敗選,他的眾多支持者也不接受選舉結果,終至發生佔領國會事件。這在過去都是只有第三世界才會有的事,卻一再發生於美國。2024年大選,如果參選的特朗普贏了,民主黨的反應只會比2016年更強烈。如果特朗普輸了,他會和2020年一樣,不承認選舉結果。更加暴烈的共和黨支持者會幹出什麼事來,無法想象。但有一點,絕不會只是佔領國會了。
所以在政黨激烈的對抗下,美國政治不僅日益喪失效率,而且將極有可能走向癱瘓。
二是種族結構加速變化。根據現在的出生率,到2050年,白人將成為第一大少數民族。種族矛盾將超越所有矛盾且無法解決。這也是理解出現特朗普這樣政治人物的歷史背景。即使這個矛盾能夠化解,一個主體民族發生改變的國家,它的文明和價值觀必然會被改變,過去推動發展的因素也會消失。美國拉美化是相當可能的。
至於英、法、日、俄四國,也都是各有致命傷。英國脫歐導致經濟和國際地位受到重創,內部蘇格蘭獨立的炸彈隨時都可引爆。經濟一向發展乏力的法國,也由於無解的種族結構問題引發極右勢力崛起,即使2022年的大選極右不能上台,但在可預見的未來,這一天早晚會來。日本經濟已經停滯幾十年了,同時人口加速老化和萎縮。俄羅斯則是過於依賴普京一人,過於依賴石油和武器出口,一直沒有形成一個經濟模式和政治模式。和過去的沙皇俄國時期沒有任何實質變化。它現在的經濟實力(GDP落後於廣東省)已經支撐不起地緣政治訴求了。
目前唯一發展還算不錯的德國還不是正常國家,除了經濟實力,別無他長。另外和法國一樣,德國也同樣面臨種族結構變化的挑戰。
不過,這些國家雖然弊病纏身,但相對實力仍在。這主要表現在幾個方面。一是國際規則都是它們制訂的,它們還主導國際規則的解釋權和變革權。中國也是在這個規則下發展起來的,這些規則對中國的重要性不用多說。
二是科技和軍事實力。現在歐洲和美國仍然對中國進行武器禁運。它的這個能力就是建立在軍事技術領先的基礎之上的。如果它們比中國落後,禁運還有何意義?美國對華為發動科技戰,也是利用了它在科技上的優勢地位。今天的中國只能是某些領域實現了彎道超車,如人工智能,量子計算,5G等。但整體上還是落後於西方主要大國。
與這個實力相關的就是高等教育,也就是人才培養方面我們同樣落後於西方。
除了這些,還有相當重要的金融實力。美國不僅有美元,還有完善的金融制度。相對而言,我們的金融還是有明顯的差距。
這些還都只是硬實力,軟實力上我們和西方的差距更為明顯。國際事務的話語權仍然掌握在西方手裡。這次應對新冠疫情,東西方的表現可謂天差地別。但西方仍然能夠利用它掌控的話語權,製造一個又一個議題,向中國發起一波又一波攻擊。反觀中國,甚至連利用西方對疫情災難性的應對進行攻擊都做不到。我們打敗了病毒,卻打不贏輿論戰。
客觀而言,東升西降是事實,西方實力仍然在我們之上也是事實。
所以,既然這些國家都在走下坡路,時間在中國一邊,而且我們也正處於發展的最後關鍵時刻,為什麼不能有更大的耐心呢?
第三,當下勢力日趨下滑的西方正利用它最後的實力,增大中國統一的成本,阻撓統一。
冷戰後,美國一直把台灣當作和中國大陸博弈的籌碼。打台灣牌成為美國最有效、最廉價的工具。可以要求中國配合美國在國際事務上的需要,可以要求中國在經濟競爭上讓步。但隨著大陸的迅猛崛起,美國的目的也在發生變化,台灣日益扮演消耗、干擾、阻撓大陸崛起的角色。美國大量出售武器的目的是增加大陸統一的代價。假如大陸要武統,不僅要阻止大陸速勝,甚至讓大陸攻而難克。但對於大陸而言,假如發動統一之戰,就只能勝,別無選擇。因此風險大大提升。
過去,圍繞台灣角力的只是中美。但今年以來,歐洲卻罕見的積極介入兩岸,已經儼然成為另一主要參與方。今年以來,歐洲議會已經出台12項所謂友台法案,歐洲議會也第一次派代表訪問台灣。這都是前所未有。一向和中國關係良好的德國,尚未就任的新政府在其發佈的三黨聯合協議中,竟然指向台灣,明確指出反對單方面非和平方式改變兩岸現狀。
歐洲介入的目的雖然未必和美國一樣,但態度鮮明的反對中國以非和平方式統一台灣。
所以,在當下的歷史條件和東西方實力對比情況下,假如在台獨沒有宣佈獨立的情況下,大陸動武,不管能否順利統一,中國和歐美的關係必然破裂。這對中國的現代化確實會有很大的負面影響。
更何況,一旦動武,中國長期以來堅持的和平崛起就不會再被世界所相信,它們甚至會進而想,台灣之後下一個目標又會是誰。從而造成戰略恐慌。
第四兩岸統一的目的是中國更加富強,要的是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能達到這種效果的也只有和平統一。
兩岸中國人努力發展到今天,都實現了富裕,創造了近代以來少有的繁榮。這都是中華民族的驕傲和財富。我們當然要珍惜。象台積電和芯片業,真要發生戰爭,恐怕就會毀於戰火。所以大陸領導人幾十年來都是強調和平統一。非和平手段只是防止台獨或境外勢力分裂國家。
可以說,最希望和平統一的是大陸和天下的炎黃子孫,最不願意中國和平統一的是歐美。它們寄希望於一場戰爭使兩岸兩敗俱傷或者大陸接收的只是一個廢墟和包袱,從而達到遏制中國發展的目的。
而且正如前面所講的,如果因為統一而和整個西方敵對的話,這也不符合統一的利益最大化。兩岸統一,還是要以香港回歸為榜樣,不但繁榮的香港保留下來,我們和西方的關係也沒有受到衝擊,大陸的發展也因回歸獲得了新的助推力。我們不妨假設,如果單方面強力收回香港,中國是否還能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更重要的是,當東西方關係後來發生變化,西方妄圖把香港變成反華的橋頭堡時,實力已不同過往的中國則完全有能力加以回應,比如推出港區國安法、實行新的選舉制度。
因此,目前只要台灣不宣佈獨立,外國勢力不介入分裂國家,大陸就一定要以我為主,無需隨西方起舞。
所以,以上四個方面是大陸必須要有耐心,必須以最大誠意、盡最大努力爭取和平統一的原因。
當然,兩岸統一不可能再長期的拖延下去。在中國加速現代化和西方加速衰落達到一個轉折點的時候,也就是兩岸統一的最佳時機。此時的西方要麼無力干預,要麼已經承受不了干預的代價。但即使如此,和平統一仍然是上上策。當然考慮到台獨勢力的冥頑不化,這也一定是壓力下的和平統一。除了備而(能不用就)不用的軍事力量外,大陸完全可以借鑑西德的方式,買下台灣。
我們知道,西德一直利用自己的經濟優勢敞開接納那些離開東德的民眾,從1948年到1960年就接納了260萬人(後被柏林牆阻止)。西德自身不過六千萬人,相當於總人口的4.3%。按這個比例,以大陸的規模,相當於接納了6000多萬人。最後雙方統一時,西德承擔了全部成本,像東德重建,福利投入等,也包括違背市場原則以一比一的比率進行雙方貨幣兌換。今天的台灣不是東德,不可能建牆,所以只要大陸以優惠政策放開接納台灣民眾,比如就業,住房,人民幣一比一和台幣兌換,台灣當局根本無法阻擋。台灣一共有兩千三百萬人,假如有一千萬人來大陸,整個台灣社會就無法維持,經濟也會面臨崩潰。除了和大陸統一,別無選擇。這種方式,西方也很難介入和反對。
這個成本遠遠低於軍事手段。哪怕所有的台灣人都來到大陸,佔人口的比例也只不過1.6%,遠低於當年的西德,對大陸來說實是小事一樁。更何況台灣的發展程度要遠高於當時的東德,統一後並不需要大陸投入,只是考慮如何繼續保持台灣的繁榮。台灣的教育水平也不低,兩岸的中國人也都勤奮,來到大陸也不會成為包袱。
當然即使是和平統一,西方也不會甘心。中國也需要考慮到它們的利益需求。比如可以條約的形式承諾在和平時期保障台灣海峽的自由航行權。中國仍然接受和支持美國在東亞的存在,無意將它排擠出去。
總之,兩岸統一從來不是問題,如何實現統一的低成本、利益最大化才是真正考驗政治智慧的。在當今世界,一個大國如果豁出去,是沒有哪個國家敢管的。克里米亞問題,西方也只能經濟制裁,並不會直接干預。只是俄羅斯為此付出的代價太過巨大了。我們不是要不惜一切代價統一台灣,而是要將成本減少到最小,收益做到最大。◆
社論
中美關係與COP26
國際視窗
海峽兩岸
懷念老保釣
政學余英時
連載
原鄉人的故事
海峽短評
編後
網刊
全球客家崇正會聯合總會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