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檢國發會—從經濟觀點談廢省

邱毅 (中華經濟研究院研究員)


一、前 言

國發會落幕後,王曉波教授催促我撰寫一篇體檢國發會的評論文章。說真格的,國發會只是一個體制外的臨時性會議,其目的無非是為李登輝個人擴權,以及國民、民進兩黨之間的政治分贓而已,權謀動機遠大於國家建設與社會福利目標,而所謂經濟發展議題只是在為醜陋的政治鬥爭擦脂抹粉罷了,根本不值一評。

不過在經濟發展分組中,民進黨代表陳文茜提出「廢省」一案,竟取得與會者共識,最後在宋楚瑜強力反彈後,「廢省」雖改稱「凍省」,但仍引發宋楚瑜怒辭台灣省省長及國民黨中常委的大風暴。「廢省」一事,對國內政經環境衝擊極大,並可能牽動兩岸關係再起風雲,故本文將以「廢省效應」為主題,但討論的角度仍以經濟面為局限。

二、廢省的時機不對,徒增混亂

要探討國內經濟景氣變化,可從三個方面切入:一是國際整體的景氣狀況,二是非經濟因素,三是兩岸關係。去年全年的經濟成長率僅5.7%,比年初政府預期的6.9%,足足向下調整了一個多百分點。最令民眾憂慮的失業率高達3.05%,創下近十年來最高紀錄,而且如果將「想工作而未找工作」的潛在失業人口計入,則失業率可能高達10%,也就是有一百萬人正處於失業或待業的狀態。在一個社會福利極不健全,連最起碼失業保險制度都付諸闕如的環境裡,這是極為嚴重的警訊,因為高失業率背後所牽扯出來的將是更致命的社會與政治危機。政府聲稱去年國內貿易出超額創新高,貿易成績單亮麗可喜,但深究其內涵,出口只有微幅成長,進口卻明顯衰退,尤其是農工原料進口大幅萎縮,這表示國內企業投資意願低落與產業外移之影響已經明朗化。

這樣一個糟糕透頂的經濟景況,能不能歸罪於世界經濟呢?答案當然不能。因為世界經濟景氣並不差,尤其台灣的幾個重要貿易夥伴,如美國、德國、日本、香港等,去年都交出不錯的經濟成績單,所以過去一年國內景氣不佳的關鍵並非在國際,而在於國內,也就是非經濟因素干擾和兩岸關係陷入僵局才是最主要的原因。

在非經濟因素干擾中,最嚴重的便是黑金政治、治安惡化與政策不確定。自從李登輝連任第九任總統後,表面上雖努力於掃白、掃黑,出現一些新氣象,但是治安惡化,公權力不張卻仍使企業對投資行動躊躇不前,這時候政府最應該做的是,對症下藥推動行政革新,排除投資障礙,創造出一個能令企業家安心滿意的經營環境,而不是去搞政治鬥爭,做大幅度的制度變革。不料,李登輝不為此圖,反而進行「廢省」的大動作,以致在國內政壇掀起滔天巨浪,也為投資環境投下不可測的強力炸彈,這種做法與正統經濟理論完全背道而馳,也不得不令人懷疑當局對改善投資環境的誠意。

再者,選擇在景氣低迷,失業率攀高的時刻,搞出「廢省」大動作,也是時機不對,徒增混亂。試想省府數十萬員工即使能獲得優惠資遣,他們如何能找到轉業的機會;一旦轉業遭挫,形成更多失業者,不是造成更大的社會不安嗎?而且失業狀況惡化,有效需求正進一步緊縮,對尚待振衰起蔽的內需市場更加不利。內需市場不能興旺起來,我們如何期望國內景氣能夠復甦?何況,政府目前的財政已極度困窘,影響了財政與貨幣政策的運用,一旦為照顧省府遣散裁撤的大量員工,勢必再使財政支出大量擴增,這不是使已赤字纍纍的財政更雪上加霜嗎?到時候如果以發行公債方式來解決,將禍延後代子孫;若以增加貨幣發行挹注,也可能引爆通貨膨脹,使民眾實質購買力受損,甚至形成更嚴重的「停滯性通貨膨脹危機」。

其實企業並不怕「壞」的政策,卻很畏懼「善變」的政策。這種理論,新古典經濟學大師盧卡斯(R. Lucas)早已再三強調。李登輝若真有意重振國內經濟競爭力,就應該培塑出穩定的政經環境,才能使企業安心地去落實投資行動,否則像兩年前才耗費大量社會成本去選舉省長,兩年後又率爾廢省,朝令夕改,變幻莫測,企業怎麼有勇氣和信心去「投資台灣」呢?

三、廢省的決策粗糙,溝通不足

任何制度變革都會涉及利益重分配,所以必然引發既得利益者與覬覦利益者之角力和鬥爭。制度經濟學大師高斯(R. Coase)曾對制度變革做出警語。他說,除了優勝性以外,更要重視交易成本(Transaction cost)。所謂交易成本應包含以新制取代舊制的調整成本,新制推行的執行成本,評估新制推行的資訊與監督成本,以及將新制標準化的成本等。如果交易成本確實太高,即使新制再怎麼具優勝性,也不宜貿然推動,以免造成更大的社會混亂,並模糊了新制的良善本意。

「廢省」絕對是國內近50年來最大的制度變革。就學理而論,取消「省」的層級,符合「組織扁平化、提升行政效率」的原則,故具有增進國家競爭力的優勝性。然而,「省」畢竟是行之已久的制度,一般民眾早習慣省府存在的正當性,因此制度調整的交易成本便大得難以估計了,我之所以不贊成中央貿然廢省,交易成本的考慮是主要原因。

退一步想,如果李登輝真的想廢省,也必須要妥善規劃,多方溝通疏導,化解反對者心中的疑慮,然後再逐步將省府功能調整、緊縮、凍結,絕對不能率爾躁進,致造成各方反彈聲浪蜂起,甚至釀成政治風暴。在制度變革過程中,為降低交易成本,溝通是最關鍵的步驟,其實宋楚瑜之所以會怒辭省長,與在整個廢省過程中,未被尊重,溝通管道閉塞有關。北宋末年,王安石變法,立意頗佳,但卻因個人狂妄自大,不肯與反對者溝通。魯莽躁進之後果,造成一堆小人利用變法,掠奪社會資源,擴張私人利益,反使國家因變法而民窮財盡。史學家常說「北宋之亡,非亡於金,而是亡於變法和黨爭。」就是這個道理。

李登輝的領導風格,我素喜稱之「專制中的慈悲」,即以父權來經營組織內的從屬關係。對忠心輸誠者縱容包庇,恩寵有加,但對桀驁不馴者則設法剷除,免留後患。宋楚瑜自九年前擁立李登輝登位後,即以父禮事之,甚至不惜為李登輝得罪諸非主流大老,飽受新黨及非主流人士辱罵。這個過程中,他一再向李登輝宣誓效忠,看起來李宋情誼確實堅如金石。不過,在宋楚瑜出任省長後,努力經營地方,深得民心,但也因此疏於承歡李登輝,而李登輝也漸漸不將他視為自己人,這大概是李登輝想廢省,卻不與宋楚瑜溝通的真正原因。平心而論,「專制中的慈悲」式的領導風格,是制度變革之大忌,王安石、張居正、康有為均失敗於此,李登輝又豈能獨免於外。

四、 廢省動作別具用心,啟人疑竇

李登輝主導的國發會之決議,除了廢省外,鄉鎮市長也擬由民選改為官派,這一來勢必動搖國民黨的地方樁腳,在以「選舉定成敗」的民主社會裡,李登輝顯然已陷國民黨於極不利的情況。據估計,明年縣市長選舉,國民黨在21個縣市中,最多僅能保住十席,顯示台灣在明年縣市長選舉後可能就要「變天」了。民進黨既可掌握過半數或至少與國民黨相匹敵的縣市數,以「鄉村包圍城市」的策略就可成功,其入主中央,執政的日子想必不遠了。

李登輝為什麼要毀掉國民黨穩如磐石的江山,並將之拱手讓給民進黨呢?輿論界對此存在各種不同的揣測。比較流傳的有三種:第一是李登輝在耍弄「將欲取之,必先予之」的權謀,先給民進黨一些糖果,弄得民進黨迷迷糊糊之際,再將其資源全數接收,以李登輝情結消滅民進黨。第二是李登輝自始至終將國民黨視為掠奪台灣人資源的外來政權,必得除之而後快,故利用國發會藉民進黨之手來終結國民黨,然後再重組新政黨。第三是李登輝發現國民黨內部存在無可救藥的問題,很難進行內造改革,只有置之死地而後生,利用民進黨來製造國民黨的外部競爭壓力,才能使國民黨脫胎換骨,浴火鳳凰重生。上述三種可能都有一些道理,我不能確定李登輝葫蘆裡賣的是什麼藥,但我可以確定的是,李登輝高估了自己的能力,也低估了民進黨精英的判斷力和國內民眾的智慧。

廢省究竟是不是「廢宋」?其實也是一個不難分析的問題,宋楚瑜自兩年前以470萬票榮登省長寶座時,大家便看好他是第十任總統的熱門人選。果然他在省長任內,勵精圖治,勤政愛民。順此形勢發展下去,到民國87年必可連任省長成功,而且票數極可能突破五百萬票。挾此龐大民意基礎,即使李登輝不提名宋楚瑜,而支持連戰參選總統,宋楚瑜也可自力在民國89年的總統選舉中,壓倒連戰奪魁。以李登輝熾烈的權力慾,選擇連戰,尚能以太上皇之姿垂簾聽政,繼續操控台灣政局,但若然讓宋楚瑜登上總統寶座,難免宋不會在民意壓力下清算李登輝,屆時李登輝的權力王國將如同蔣家一樣,轉瞬間土崩瓦解,甚至走上韓國大總統全斗煥和盧泰愚的老路。李登輝是聰明人,對這種後續情勢的演變不可能不清楚,因此他必須割掉宋楚瑜這顆毒瘤,廢省確是最好的一步棋。當宋楚瑜過於衝動地遞上辭呈時,便已注定了雙方的攤牌時刻,只不過勝券依然掌握在李登輝手裡。

最後談到廢省決議對兩岸關係的衝擊,不要說是北京,連國內稍有識見的學者都看得出來,李登輝已與民進黨並舞「台獨」旗幟。而接納民進黨廢省主張,更使其個人擴權陽謀得逞,在所謂「混合改良制」憲政改革後,李登輝之權勢已超越蔣經國,直逼當年的強人蔣介石。不過,李登輝的「擴權」與「台獨」,卻完全漠視北京的可能反應與台灣民眾的福祉,顯得愚不可及,而且萬分危險。

目前台灣對香港、大陸的出口已佔總出口額的23.2%,如果扣掉這部分出口,就要發生一百多億美元的貿易赤字,因此維持國際收支順差與匯率穩定的關鍵因素在於兩岸經貿。依據經濟計量模型的估計,如果兩岸經貿中斷,台灣的GNP會下降五至七個百分點,這對目前已經極度低迷的台灣經濟而言,將是極為沉重的打擊。基此,如果北京認定台灣是藉廢省在搞台獨動作,就可能挑起經貿凍結等報復舉動,甚至又是一陣文攻武嚇,對台灣經濟的衝擊可想而知。這種預測常被國內主流學者批評為「過度悲觀」,甚至被抨擊為「挾共恐嚇」,但做為一個經濟學家,最重要的是認清現勢實情,模擬未來可能變化,並做出妥適的策略建言。如果一味遮掩,以邀寵上意,與「國王新衣」裡的裁縫師又有何異!

五、 結 論:

就純理論面來思考,台灣蕞爾小島,「省」這一層級確無存在必要。但事實上省已存在五十多年,制度轉換的交易成本極高,所引起的社會調適成本亦不容輕視,因此必須謹慎處理不能躁進。李登輝在台灣經濟最低迷的時刻,大搞「廢省」,不僅時機不對,徒生混亂,增加企業的不確定感。而且在此一重大決策之過程,既未與省民充分溝通,連身為當事人的宋楚瑜也未被照會,難怪宋楚瑜在知道廢省已成為共識決議後,大為震怒,認為廢省只不過是針對廢宋而來,李登輝決策能力之拙劣不言可喻。其實,依李登輝過去的行事軌跡來觀察,也很難不讓人懷疑他是別具用心。目前社會上「廢宋」、「終結國民黨」、「台獨」之傳聞不斷,使社會平添了許多不安,如果再引發兩岸關係緊張,台灣經濟復甦更加無望。一個國家領導人竟將全民福祉,拿去做其構築權力工程的賭注,我們除了徒呼無奈,實難再有積極的作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