毀憲之後

一個新的動盪的時代開始

社論


7月18日,取消閣揆同意權和凍省終於在國、民二黨的政治交易下,迫使黨籍國代舉手通過。

取消閣揆同意權雖然換來國會倒閣權,但又有總統解散國會權的「配套」。從此,行政院長不需立法院同意,而直接由總統派任,執行總統的決策,但總統不必向立法院負責。立法院在行政院長任滿一年後,不同意行政院長,可以倒閣,但倒閣就必須承擔總統解散國會的風險,所有的立法委員重選。但總統的地位不因立法院重新改選而改變。這是一個有權無責的總統,一個有責無權的行政院長,和一個只能與沒有自主意志的總統「分身」對話的國會。這樣子的「帝王條款」使得總統變成了皇帝,行政院長變成了宰相。

是否應該「凍省」,從提高行政效率的觀點來看,或見仁見智,但是,民主政治就是分權政治,集權是最有效率的一種方式,卻非民主。但其實,「凍省」只是「凍宋」,行政院效率之說僅是飾辭。「凍宋」是人事鬥爭、權力鬥爭,居然變成「憲改」,憲法的莊嚴性和其國家根本大法的地位又安在?兒戲「憲改」之例一開,國家失去了根本大法,國家還能穩定嗎?

或曰是「寧靜的革命」──「台獨革命」,台灣出現與大陸無關聯的憲法,是台灣人民獨立的憲法意志。但是,台灣是否能獨立並不是在台灣島內「喊給自己爽」就可以,而是取決於國際承認,國際承認又必須取決於北京的同意。美國不能冒著破壞與北京外交的危險,再度邀請李登輝訪美,美國會與中共斷交來承認台灣獨立嗎?北京會同意台灣獨立嗎?在50、60年代,中國一窮二白,百廢待舉之際,北京情願被西方國家孤立排除於聯合國外,也沒有同意台灣獨立或兩個中國。今天挾即將成為世界最大的經濟體之姿,北京可能同意由八年抗戰犧牲三千五百萬人,所光復的台灣領土主權得而復失嗎?再者,從李登輝上台,以政權的力量推動台獨,已經10年了,早該「十年河東,十年河西」了,但至今島內的台獨主張者仍居少數,要消滅台灣人民的民族意識和國家認同又何嘗容易。

除了妄想「凍省」台獨外,還要在下階段修憲「公投入憲」,「公投入憲」是回到40、50年代帝國主義的「台灣地位未定論」。島內的這些井底之蛙在集體催眠下,真的不知今夕是何年了,還在為帝國主義的「台灣地位未定論」做孝子賢孫。

7月17日,《中國時報》在倫敦訪問英國皇家國際關係研究所亞太部主任葛蘭,即指出:「台灣對北京是一個基本的議題,沒有任何人可以介入,台北方面最好盡早認清這一點。50年前,台灣對兩岸關係可能存有較多的選擇。但目前及可預見的未來,台灣只有兩項選擇,即維持現狀或統一。」統一有兩種方式,即和平統一或武力統一。「公投入憲」一旦完成,誠然台灣獨立似乎可以得到更多的機會,但是,卻將和平統一排除,剩下唯武力統一之途,台灣人民的安全和福祉的保障全失。這正是「機關算盡太聰明,反算了卿卿性命」。

權力鬥爭也是「機關算盡太聰明」,不僅取消閣揆同意權,並且,下階段還要取消鄉鎮級的選舉。無論中共是否民主,但中共的總理還須人大投票通過,比台灣民主;中共正在試行村級選舉,其地方自治也將比取消鄉鎮級選舉的台灣民主。

毀憲之後,許倬雲教授在《聯合報》(7月19日)發表文章說:「台灣如果沒有機會走回民主政治的常軌,我擔心台灣會走向菲律賓之路,由利益集團統治國家,老百姓只是分一點余潤,社會公義和社會福利都不會再是主政者執政的主要考量,只專注於如何分割國家資源,陷全民於貧窮而不顧。」

台灣的「經濟奇跡」在國際上,已被大陸所取代;台灣的「民主奇跡」還沒上路,就自我倒退而落後於大陸。在「太聰明」而毀憲之後,我們難免將要面臨一個無休止的兩岸緊張、權力鬥爭、經濟衰退、社會敗壞、道德傾頹的新的動盪的時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