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假警報

李娟


前美國國防部助理部長傅立民今年6月22日在《紐約時報》發表一篇文章,題為「香港假警報」 (Hong Kong and False Alarms) ,稱香港最大的威脅來自美國傳媒。

文中提到鄧小平「香港50年不變」的說法時,不像台北與西方大部分主流媒體有意無意把鄧小平下半截話給漏掉了。他在第一段即指出,鄧小平說50年香港不變,但大陸會變,最後大陸變得像香港,兩者也就沒有什麼差異了。

傅立民說,在鄧小平眼裡,香港是經濟自由,政治專制。文中指出,到1984年,英國統治香港已經一百四十多年了,卻仍無意放鬆開明專制,給香港華人在政治上一點空間。港督指定立法局成員,堅持他核准集會、審察當地報紙、不時把反對英國統治編輯送進牢裡的權利。

文章接著說,1997逼近,英國人好歹改變了民主對香港有好處的看法。他們拚命說服北京,雖然他們沒有在港實施民主,但中國應該在香港實施高度民主。結果雙方鄭重宣佈,7月1日主權移交後的一年內,香港人將第一次選舉他們自己的立法會。

後來呢,正如我們看到的,港督彭定康迫不急待的在1995主權移交前兩年在香港辦立法局的選舉。要說這一動作符合中英協議,傅立民承認很難說得通,但他認為1989天安門六四事件後,英國此一行動他可以理解。

傅立民說,儘管中方認為英方背信,但仍堅守承諾,支持明年舉行選舉。這點大部分港人顯然相信,所以股市、房市不斷飆升。不過英方既已單方面更改遊戲規則在先,中方就有理由在收回香港主權後不按中英協定辦事。

文中推論說,要是彭定遵守協議,他任命的立法局議員還可與董建華共同制定香港的選舉辦法。結果卻是中國揚言推翻「非法選舉」立法局的威脅,到7月1日就會成真。

今天擺在我們眼前的是臨時立法會制訂議員選舉辦法。立法局成員已經出局。

在傅立民看來,香港採取什麼樣的民主方式關係重大,因為在他文章開頭介紹的鄧小平說法,經證明是對的。他說,1984年以來,大陸越來越像香港。(香港也有改變,但幅度遠不及大陸。)香港對中國的強大影響力,不能說7月1日以後就一定不會繼續發揮,或一定就會限制在經濟而不會擴及政治自由領域。

儘管中英有這樣那樣的不良互動,傅立民認為仍有理由樂觀,原因是中國知道,在香港一著錯,一定會傷到她自己。

傅立民說,如果中國限制新聞自由,香港做為區域媒體中心的角色衰退,亞洲《華爾街日報》、《前鋒論壇報》、《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等就會去找個更適當的地方作業。(他們會在香港而不在新加坡作業,總有個理由的。)如果中國干預,如果貪污削弱了香港經濟的活力,企業精英就會出走澳洲、加拿大、美國或其他地區,他們在那早安排有退路。如果1998年的選舉是假的,香港和海外的反應會嚴重的傷害其投資環境。港幣會受到質疑,資金會外流。

北京瞭解這點嗎?傅立民認為它瞭解。因此他說北京會遵守「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諾言。他認為香港真正的威脅恐怕根本不會來自中國。

在這篇6月22日發表的文章中他說,7月1日那天,會有幾千位文字記者和幾十組電視記者到香港。政治學跟物理學上的測不准原理一樣,一直觀察一個事物久了它就會改變。記者到香港是找問題去的(他們的編輯不是要他們到那報導好消息的),找問題需求這麼大,很可能引發某些人供應問題。一個上鏡但很小的意外,一經報導成了中國治下香港未來的負面徵兆,香港就可能受到無法彌補的傷害。

香港與中國的關係是共生的。傅立民說,跟7月1日後中國怎麼對待香港比起來,香港企業精英更耽憂美國媒體目前排山倒海的對中國的肆意抨擊中出現的要命一篇小報導。美國拒絕給中國最惠國待遇,首先受害的準是香港。

受「敵人剝削」之苦的美國政客,呼籲對中國發起新的冷戰,這麼一來所帶給香港帶來的不安一定超過北京。

傅立民指出,要維持香港繁榮,要香港朝成為一個民主的社會,要讓香港成為加速中國改變的催化劑,則中國的香港特別行政區就需要美國方面為它做三件事:

第一件,美國要有一套政策,持續關心港人福祉,繼續設法讓中國遵守諾言。第二,在當地政治人物與北京爭論1998年選舉體制時,要抱持一種同情的支持態度。最後最重要的一件,是香港需要安全與信心,而這只有一個穩定並不斷在改善的中美關係才能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