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部長,你錯了!

吳建國


最近為了教育部編印國中「認識台灣」教材所引起的爭議,已在持續擴大,似有愈演愈烈之勢。尤其,在過去兩天之中,接連看到不滿的群眾「蛋洗」教育部,實在令人痛心。

平心而論,國中教育既為國民教育的一部份,國中教材自應符合國民教育的宗旨,以民族精神教育及國民生活教育為中心(國民教育法第七條)。而教育部受全國人民的付託,依據憲法規定,為國家最高教育主管機關,自應以負責任的態度,勇於面對所有的教育問題,特別是關於「大是大非」的基本教育原則問題,更要以「明義利、辨是非」的堅定立場,擔負起為全國人民「傳道、授業、解惑」的「師者」責任,方不愧人民所托,亦不失教育工作者的職責與風範。

只是非常遺憾,過去數年我們眼見教育部的決策階層,隨著社會的開放,不思如何發揮教育的積極功能,以主導社會的發展,反受到社會泛政治化的影響,每遇重大教育問題或爭議發生之時,常自失立場,或屈服於民意機構的無理要脅,或求全於似是而非的價值觀念,令人扼腕。

以此次編印國中「認識台灣」教材為例,教育部自始即自陷於分不清什麼是「歷史教育」、什麼是「歷史研究」的混淆之中,方使爭議日益擴大。須知國中開設「認識台灣」課程,其本質自屬「歷史教育」無疑,就不能秉持什麼超然、客觀的屬於「歷史研究」的立場來編印教材,否則如何能達到民族精神教育的目標呢?

可是,當教育部吳京部長於日前面對抗議群眾質疑時,非但未能有效的明白表示教育部對「歷史教育」應有的立場與原則,反以「我學的是海洋工程,不是學歷史,對教科書內容史實並不清楚」作答。以此類推,則今後針對任何教育問題,吳部長是否都可以「我不是學教育的,對教育問題並不清楚」作答?如此自貶其身為教育部長的身份與能力,一錯!

其次,吳部長說「教科書編審委員是經過正常程序選出來的,他們也是一群專家,教育部怎麼可以只關起門來聽一方的聲音,將另一群學者專家的意見給一筆勾銷?」但是,那些經過教育部選出來的專家,應該是得到教育部充份的信任與授權,也應該充份瞭解教育部「歷史教育」而非「歷史研究」的立場。他們編出來的教材,就是俗稱所謂的「教育部審訂版」。如今教育部長竟說「不能關起門來只聽他們的聲音」,無異一筆勾銷對教育部聘專家學者的信任與授權。試問今後還有那位專家學者敢受聘為教育部工作,二錯!

最後,吳部長政策決定,要將「認識台灣」課程存廢問題直接訴諸民意,將於年底向全國所有國中一年級學生、教師與家長發出問卷調查,再根據結果,決定「認識台灣」課程要不要繼續辦理。對吳部長這樣的決策,我們期期以為不可。因為此例一開,後患無窮。試問若是今後所有的重大教育問題,都要以類似「公民投票」的方式,徵求學生、家長、教師的意見,教育部不如關門算了,而任何教育改革還能推動嗎?這是為什麼世界各國的教育首長都是由受人敬重的飽學之士出任,就是要借重他們的學識、能力與經驗,做出正確的判斷與決定,以收「菁英領導」之效。吳部長這種「教育公投」的想法,或許出發點是基於善意,卻萬萬不可行,三錯!

積此三錯,我們必須向素以點子多、有魄力的吳部長大聲說:「吳部長,你錯了!」並盼吳部長知錯能改,並有所補正。

(本文作者吳建國博士為第二屆國大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