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來阻礙兩岸關係發展的「主權爭議」,最近似乎已有解套的跡象。
1991年,《國統綱領》頒布,明文「兩岸應摒除敵對狀態,並在一個中國的原則下,以和平方式解決一切爭端」,當時,兩岸和解氣氛熱絡。
不意,蘇聯瓦解後,美國後冷戰的對華戰略開始調整,把以蘇聯為主要矛盾轉向中國,一時間,「邪惡帝國」、「頭號敵人」、「拆散中國」、「五獨攻心」甚囂塵上,又繼之以「中國威脅論」。 接著,「以獨制共」的策略就上升為美國對華戰略的首位,而極力打壓兩岸和解的趨勢。一方面挑撥兩岸敵意,警告台灣最大的安全威脅是來自於對大陸「敵我意識」的消失,一方面又由白樂崎、李潔明放話,台灣已具有「分離身份」和「主權過時」。白樂崎不但公開批評海基會秘書長邱進益對兩岸和解太過於樂觀,並且在「辜汪會談」前夕批評民進黨不用功不懂大陸政策,而唆使施明德等到新加坡「辜汪會談」現場去拉白布條。
更接著,李登輝翻臉不認賬,否認說過「一個中國」的話,「一國兩制」不行,「江八點」也不行,兩岸關係又由和解而冷淡,而冷峻。一直到前年(1995)李登輝訪美,爾後,有中共連續兩次在台灣外海的導彈試射演習。
在李登輝當選總統後,意氣風發,顧盼自雄之時,我們就判斷兩岸關係將開始「憋尿比賽」,用詞雖欠雅致,但不久李登輝就宣佈了「戒急用忍」的政策,而證明了我們的判斷準確。去年7月26日,《台灣日報》報導了國關中心邵玉銘主任轉述的「憋尿比賽」,而言「隨著97年7月1日的逐漸接近,台灣憋得臉色發青的機率也會愈來愈大,到時候台灣是否被逼非得在一個中國問題上表態,就有待觀察了」。
果然,到了今年8月初,香港回歸完成後,台灣傳出新的主權主張的版本,名曰:「主權共享,治權分屬」。至8月16日,陸委會主委張京育在記者會上說:
「根據我國憲政體制,中華民國主權屬於國民全體,領土依其固有疆域,本來就包括台灣及大陸;但在民國38年後,治權及於台澎金馬地區,我方是以『一個國家,兩個政治實體』看待兩岸關係,希望大陸能務實面對中國分治的政治現實,不要再糾纏不清。」
兩岸主權屬於兩岸人民全體所有,亦即兩岸人民共同享有兩岸主權,這就是兩岸主權完整的「一個中國」論;兩岸存在著不同的政治、經濟、社會制度,其治理當然有所不同。中共口口聲聲說,統一後,對台也「不派一兵一卒,不設一官一職」。「治權分屬」應為「兩制」的當然之義。或曰:張京育未明白主張「一個中國」;其實「主權共享,治權分屬」之義,早已蘊涵在「一國兩制」之內。甚至張京育還可以主張:「主權共享,治權分屬」,50年不變;50年不變,以後也就不必變了。
回到「一個中國」問題上表態,當然是「憋不住」了。8月14日,經濟部發佈一至7月核准的大陸投資案件,竟比去年同期增加39.5%。「戒急用忍」忍不住,小便就失禁了。誰都知道,「憋尿比賽」的結果,一定是台灣先尿褲子。
此外,張京育也自承:「我方已將兩岸關係問題的困難向美方說明,並獲致諒解;不過基於我與美關係重要性,『中』美對話確有影響。」原來是美國的對華政策,因打不倒中國,只好從「頭號敵人」,又轉向「戰略夥伴」,尋求與中國進入21世紀的合作關係。雖然美國絕無意於中國統一,但台灣與大陸的對峙卻將破壞美國21世紀的遠東戰略部署。李登輝做為美國「拆散中國」的急先鋒,一下子變成美國遠東戰略的「惹禍包」了。
兩岸關係,美國能冷之,美國能熱之。張京育之言應該可以打開兩岸對峙的僵局,但是,目前李登輝的金口還沒開,即使開了,萬一美國政策又變了,「主權共享,治權分屬」,會不會和《國統綱領》的一個中國原則一樣,又是翻臉不認賬呢?這是做為美國附庸「台不獨」的悲哀。兩岸關係能否解凍,我們則只有樂觀其成,和拭目以待了。◆
社論
文明衝突與後冷戰
中國崛起與中國威脅
香港回歸與台灣意識
李登輝與連戰
民進黨和國民黨
認識台灣與台灣史
海峽隨筆
通訊
編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