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間報載,李登輝今年任內首要外事活動的中南美四國訪問,將採過境夏威夷的方式轉赴目的地,與美方人士前曾數度公開放話──「有權給予台灣政治人物必要之過境簽證」相對照,可以看出,李氏若非出於曲意配合美方不欲再得罪中共的現政策,即為接受美方這一安排,充當華盛頓向北京表態示好的一著棋。無論如何,從李登輝九五年康乃爾之行的風光,再看他今(九七)年中南美之行的低調、壓抑,只顯示出貴為台灣政界教父的李氏,其實不過在扮演著美國不同階段對中國政策戲碼裡的一個龍套角色,在舞台上跑來跑去,卻是一個被套牢在美國後院裡替人付錢買單的凱子。如果說,台灣的前途或對外活動空間,非得如此方有可能,這無寧是一個可笑復可恥的騙局,但它也無異指出,台灣當局已是美國的囊中之物,今天在美國操控之下是如何的言聽計從與俯首貼耳。
有人認為,中、美之間若無「台灣問題」,則雙方關係必能更加穩定友好;然而「台灣問題」不可能消失,為了中、美雙方的各方面利益,雙方均應自覺降低或減緩對「台灣問題」的重視與反應,也因此,華盛頓與北京雙方在都經歷了始自李登輝訪美迄今的系列事件後,「台灣問題」成為雙方之間益發具有可談判性、可商量性的一個重要議題。美國人技巧的迴避了或遮掩了這一議題之中的「主權原則」。我們必須警覺的看到,美國是企圖把台灣的「地位」搞成英國之於香港者,而在未來的兩岸統一事務上,充當台灣的主人或代言人,最大程度的介入台灣的(政治)前途,也最大程度的介入中國的內政。
簡言之,今年開春之後,美國的政、經界主流已得到這樣的結論:(一)美國應鼓勵台灣經由直接投資與貿易的管道,繼續追求在東亞與南亞的經濟利益;(二)美國應鼓勵台灣與中國為加強雙方經濟關係的目標積極努力;(三)美國應主動鼓勵兩岸恢復對話,增加雙方需要的學術、專業與准官方性質接觸;(四)美國對「一個中國」政策的承諾以及有關和平統一的要求,白宮與國會應保持一致。而由近半年以來台灣當局在兩岸關係問題上的發言表態,我們相信,美方的「鼓勵」確實是有其壓力的。長期以來,台、美關係史塑造了台灣當局的對美尷尬心態,那就是每逢華盛頓與北京關係改善,台北就陷入嚴重的不安全感與被出賣恐懼中,但也因此更要緊緊的抱住這一「盟友」,幾個來回之後,台北方面終於脫掉華盛頓一向嫌惡的「中華民國體制」,把自己赤裸裸的放在美國的掌心中,全心的巴望著美國在跟中國較量時,永遠能照顧、憐惜這個自願的美國殖民地。◆
社論
文明衝突與後冷戰
中國崛起與中國威脅
香港回歸與台灣意識
李登輝與連戰
民進黨和國民黨
認識台灣與台灣史
海峽隨筆
通訊
編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