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新年前夕感言
1998年新年前夕感言
兩岸隔海對峙快要50年了。台灣是中國固有的領土,台灣人民是中國人民的一部分。兩岸在「一個中國」的共識上,本來是有沒有任何問題的,然自李登輝先生主政台灣以來,不幸竟逐漸出現欲圖擺脫「一個中國」的趨勢,使海峽兩岸關係賴以發展的基礎發生動搖,人們對此普遍表示關注與不安是自然的。
一、「一個中國」事關國家主權
主權是國家最根本的屬性,是它的權力來源和生存基礎,它是國家尊嚴的象徵,是至高無上和神聖不可侵犯的,一個國家如果喪失了主權就不成其為國家,維護國家統一和領土完整,是每個主權國家的神聖權力,也是國際法的基本原則。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根據聯合國憲章和國際法的基本原則,進行維護國家主權,謀求國家統一和領土完整的鬥爭,完全是天經地義的,並且已得到越來越多的國家和人民的同情、理解和支持。
台灣自古即屬於中國。早在距今一千七百多年以前,祖國大陸人民即開始與台灣有了聯繫。在長達一千多年的歷史中,兩岸人民血肉相連,安危禍福與共,為共同開發、經營和保衛台灣作出了許多重大犧牲。他們的淚水、汗水、血水始終是交織在一起的。中國歷代政府從宋朝、明朝到清朝,都在這個地區設有行政管理機構。1885年即清光緒十一年,清政府正式劃台灣為單一行省。明清兩代,由於當時中國的中央政府腐敗無能,防禦薄弱,致使我台灣同胞曾多次受到外國殖民者的侵凌和奴役,特別是日本侵略者在台灣的殖民統治更長達50年之久,使我台灣同胞飽受魚肉之苦。中國人民經過八年艱苦的抗日戰爭,終於1945年取得最後勝利,並根據1943年的《開羅宣言》和1945年《波茨坦公告》等國際文獻,收復了失土台灣,使之重歸於中國主權的管轄之下。
正像中國政府於1993年發表的《台灣問題與中國的統一》白皮書中所說的那樣;「中國近代史是一部被侵略、被宰割、被凌辱的歷史,也是中國人民為爭取民族獨立、維護國家主權、領土完整和民族尊嚴而鬥爭的歷史,」台灣問題是與這段歷史密不可分的,台灣回歸祖國不久,由於國共內戰和外國勢力的再介入,又使海峽兩岸重新處於分割狀態。這種狀態一天不結束,中華民族所蒙受的創傷就一天不能癒合,中國人民為維護國家統一和領土主權完整的鬥爭也就一天不會結束。
二、什麼是「一個中國」原則?
關於何謂「一個中國」,目前至少存在三種說法,其利弊得失各方看法也不盡相同:
一是,一個中國指中華人民共和國。從大陸方面來看,這本來是很自然的,合情、合理、合法,合情是指合乎實際情況,自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成立以來,內有12億中國人民的承認和擁戴,外有絕大部分主權國家和聯合國的承認。合理是指合乎人們所公認的道理,中國大陸是中國的母體和主體部分,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自應是代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合法是指合乎國家法統,一個主權國家內的人民有權選擇自己的政府,12億中國人民以革命手段推翻舊政權,建立新政權,並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承認,既符合國內法又符合國際法。然台灣當局及島內少數分裂主義分子則不以為然。
二是,一個中國指「中華民國」。從大陸方面來看,這與上述正好相反,是不合情、不合理、不合法的。有人認為中華民國是孫中山先生創建的,不應該輕易加以否定。然而歷史總是不斷前進的,絕不可以孫中山先生的歷史功績作為保存這個稱號的理由。1949年成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其中用「人民共和」幾個字,就包含有繼承和紀念孫中山先生的意思,但「中華民國政府」作為全國性的合法政權,在新中國成立以後就不存在了。關於這一點,作為原「中華民國總統」的蔣介石先生,早在1950年3月13日就已正式承認。他說:「中華民國已於去年亡國」,「我們都是亡國之民」(見1995年8月29日台灣《商業週刊》公佈的影印件),如果40年之後仍要自稱「中華民國」就是中國,豈不貽笑大方?台灣當局後來時常將「中華民國」改稱「中華民國在台灣」,或許也已自覺原來的稱呼不合適了。然而這樣做,就又把問題更複雜化,把矛盾更激化了。
三是,一個中國是統稱,暫不涉及其內涵。例如,江澤民主席在1995年元月新春講話提出的「八項看法和主張」中,在中共第十五次全國代表大會所作的報告中,就都只提「一個中國」原則,而並未涉及其具體內涵,他並曾多次指出,「在一個中國的前提下,什麼問題都可以談」。我的理解,當然也包括國號等台灣當局所關心的各種問題。其實國號不過是代表一個國家的符號,中國每一個朝代都要換一次國號,自古至今不知已經歷過多少朝代,換過多少次國號,有時一個朝代內就要變動數次,但這些都絲毫沒有影響中國這個國家的存在。最重要的,不是國家的名稱,而是一個統一的中國,絕大多數人民都擁護的中國,這個中國包括台灣,如果連這樣一個不涉及具體內涵即不涉及具體稱號的「一個中國」原則都不敢或不願承認,那就是別有「隱情」或有不可告人的秘密了。
目前兩岸的根本分歧,其實並不是「一個中國」的內涵或它的稱號,而是要不要「一個中國」的問題,是要「一個中國」還是「兩個中國」或「一中一台」的問題。台灣當局中的一些人,圍繞「一個中國」提出那麼多名詞概念,諸如「一國兩府」、「一國兩治」、「一國兩體」、「德國模式」、「邦聯模式」、「一個中國指向下的階段性兩個中國」、「一個分治的中國」、「對等政治實體」,等等,無非都是文字遊戲,都不過是以「一個中國」為名,行「兩個中國」或「一中一台」之實,明統暗獨,假統真獨,兩手策略,昭然若揭。
這裡要特別指出的是,台灣方面一再宣稱,海協和海基兩會曾達成「一個中國、各自表述」的口頭協議,然而這是根本不符合歷史事實的。經過筆者考證,實際原話是:雙方各自可以口頭方式表述「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共識。這實際就是上面講到的第三種,即只講「一個中國」而暫不涉及其內涵。而台灣方面在扭曲顛倒為上面八個字後,就完全走樣了。
三、「一個中國」原則不可動搖
李登輝主政台灣並鞏固地位以後,即一直把矛頭指向一個中國:
他說了許多反對「一個中國」的話,如說什麼「一個中國是個圈套」,「今後不應再談一個中國」,「再談一個中國會把自己箍住」。
他1995年6月訪問美國康乃爾大學時稱,我們就是要「向『不可能的事物』挑戰」,矛頭直指「一個中國」原則。
他在1997年9月接受美英一些記者專訪時又稱,我們必須打破現行「虛假的國際主權體制」,矛頭仍是「一個中國」的主權觀。
總之,為了分裂中國和個人的某種政治企圖,不僅無視中國的國家大法,還竟如此藐視各國所公認的國際主權原則,何其狂妄和囂張!
就是在國民黨領導人分離主義路線的影響和帶動下,島內的「台獨」勢力又重趨活躍。1997年11月的台灣「縣市長選舉」,島內23個縣市席位,國民黨由15席降到8席,民進黨由6席升到12席,無黨籍取得3席。而且,國民黨佔據的多是一些小的次要的縣市,民進黨佔據的則多是一些大的比較重要的縣市。民進黨大勝,國民黨慘敗!
有人說,這是國民黨養癰遺患,咎由自取,我則認為,此話至少不全面。根據島內一些人的說法,民進黨有「台獨」黨綱,國民黨有「獨台」路線,兩者在主張「台灣主權獨立」這一點上早就「趨同」了,「台獨」與「獨台」不過是一棵籐子上長出來的兩個苦瓜。當然,它們在爭奪權位上還是有矛盾的。
請看島內民眾對它們的評議:
「國民黨已越來越像民進黨」;
「國民黨推行的是民進黨的政策」;
「在『台獨』路線上,民進黨講而不做,國民黨則做而不講」。
民進黨可能是鑒於過去幾次競選失敗的教訓,為迎合島內多數民眾的心態,出於策略上的考慮,近年來一直在「淡化台獨訴求」,取得了不少人的好感;而國民黨則正相反,可能是出於某種政治需要和過度自信,近年來則愈益強化「台灣主權獨立」的訴求,從而增加許多人的顧慮,兩種不同做法,帶來兩種不同效果。我想,國民黨在這次選舉中失敗的原因可能很多,但其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僵硬的對抗「一個中國」原則的大陸政策,導致兩岸矛盾激化,經貿往來受阻,島內民眾和工商界怨聲載道,各種社會問題叢生。
1997年就要過去了,1998年就要到來,島內總有那麼一些不責諸己,卻總把希望寄托在中共對台政策的改變上,年復一年都是如此,目前也還如此。然而我作為研究台灣和兩岸關係的一名學者,願在此再一次表示自己的看法:「一個中國」原則,是中共對台政策的核心內容,這是永遠不會改變和不會動搖的,因為這個關係太重大了,它關係到國家主權,關係到民族尊嚴,關係到歷史教訓,關係到我們的子孫後代和整個中華民族的未來。台灣是祖國東南的門戶,祖國絕不可再失去台灣;祖國已經並正在強大,有責任和能力來保護台灣。在兩岸關係上,什麼都可以討論,應該讓步的大陸都可讓步,只有「一個中國」原則是不可討論和不可讓步的。
中國人一向不以一時的成敗論英雄,對台灣現有各政黨來說,最重要的考驗還在後頭。筆者堅信,「一個中國」原則代表包括台灣在內的全中國絕大多數人民的最大利益,任何人或政黨團體,順之者可以由衰至盛,逆之者亦可由盛至衰。中國一定要統一,也一定會走向統一,歷史發展的大趨勢絕不是任何個人或某個政黨的綱領所能轉移的,但願在台各政黨以及它們的領導人,能夠禁得起歷史的檢驗,禁得起包括台灣在內的全體中國人民的檢驗。
社論
世界思潮
中國的規畫
亞洲金融風暴
兩岸關係的思考
國民黨敗選
台灣情事
通訊
編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