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黨的危機與轉機

趙少康記者招待會

張培倫 整理


一、對兩岸局勢的看法

我們對於兩岸局勢的思考,一定要冷靜地從現實面去討論,譬如說,現在到底是台灣封鎖著大陸抑或是被大陸所封鎖呢?很明顯是後者。

當前大陸與美國這兩個大國所討論的焦點是軍事均衡的問題,兩者各自對彼此有所需求。在這種情勢之下,台灣所要思考的戰略,是如何在中美兩個大國的夾縫中遊走,但目前我們似乎沒有人認真想過這個問題。

對於這個問題,我認為如果把台灣營造成具有很重要的地位,她就會是很重要的,譬如可以將台灣作為東西方世界之間的跳板,也就是說,大陸可以透過台灣的技術、經驗、知識以及企業管理的能力與極積性,去賺西方國家的錢,另一方面,西方也可以透過台灣灌輸民主觀念給大陸,促成大陸政治體制的改變。

台灣如果將自己營造成這樣重要的跳板,扮演一個東西樞紐的角色,那麼台灣的戰略問題就跳出來了。台灣現在的問題在於又怕又愛吹牛,台灣怕不怕中共?當然是怕死了,如果不怕就直接宣佈台獨算了。即然那麼害怕大陸,台灣卻又有那麼多人愛吹牛,吹牛也罷了,但是一陣吹噓後卻又躲了起來,最後倒楣的是台灣二千一百萬同胞。

我們想一想,現在美國會肯和中共合作,是中共越來越強還是越來越弱呢?顯然是中共越來越強,在這種情況之下美國必須與中共在許多國際問題上進行合作,所以她三天兩頭派人來台灣逼我們,警告我們不得鬧事。在這種情勢之下,台灣的出路在什麼地方呢?台灣現在必須決定要做縮頭烏龜還是主動參與。

譬如最近在WTO談判中台灣犧牲多大,這是在美國和中共談得差不多之後所必然發生的結果,台灣只有乖乖聽話,農民再不滿意還是無是無法改變。

WTO談判只是給我們一個警訊,同樣都是參加WTO,中共是以開發中國家進行談判,我們卻是以已開發國家的身份參加,當別人談好之後,你就只好當犧牲品,將來所面臨的兩岸談判是否也會是這樣子呢?台灣會不會成為大國之間的犧牲品呢?這是我們必須去思考的問題。

我認為必須從中國人的角度來談兩岸夥伴關係,進入開放交流合作互惠的局面,我認為只要宣示三個法寶:一個中國、不搞台獨、不加入聯合國,先表示我們的善意,兩岸才有共存的可能性。

在目前情勢下,大陸根本就不想在兩岸問題上擴大事端,因為他們現在有港澳問題以及其內部經濟問題要處理,反而是我們一直想要鬧事,是我們一直在推動底線,但是對岸會任我們一再進逼嗎?民進黨的大陸政策研討會之所以受到外界肯定,是因為他們至少肯面對這個話題。但他們所談的是一種兩國之間的關係,只談到台灣人自己的想法以及美國人的想法,但卻沒有人去談大陸當局的想法。這就就好像一群老鼠在罵貓很可惡,但卻沒有任何一隻老鼠肯在貓脖子上掛鈴鐺一樣,所以研討會談到最後也只是空談。

假定現在大陸人民幣大貶,經濟快要崩潰了,李登輝好幾年前接見立委時就說中共快要崩潰了,我們根本就不用怕他,乾脆獨立算了,反正屆時他們又不會怎樣,美國也會幫我們。但是我們要認清局勢,現在美國只不過因為中共搞飛彈試射派了兩艘航空母艦到台灣,就嚇的直說台灣是個麻煩製造者,硬想要把美國拖下水?我們看看現在的伊拉克,連這種國家美國都打不下去,到時候美國會幫我們去打中共嗎?我認為這是一種幻想。以上是我對兩岸關係的主要看法。

二、新黨的「一中兩國」政策

最近新黨立委提出「一中兩國」的構想,「一中兩國」當然有很多種說法,假定說這是一個學術界所提出的論文,要怎麼談都沒關係。但是一個政治人物或政黨提出來的東西,就是一項政策或准政策,必須比較慎重地去處理,避免產生誤解。

「一中兩國」這種名詞讓人聽起來很容易想到「兩國」而沒有注意到「一中」,當然有些人可能認為「一中」與「兩國」可以分別滿足兩方人馬,但問題是政治上很難有統統滿足的時候。柯林頓也反對「兩個中國」與「一中一台」,換言之,連美國目前也不會接受兩岸是兩個國家的構想。

在評論新黨「一中兩國」構想之前,必須先思索台獨本身是不是一種發展的理論。台獨不是死的理論,它本身也是一種在發展中的理論。

我們就以李登輝過去十年言論的演變來看,開始時他說「中華民國在台灣」,接著說「台灣主權獨立」,再來又說台灣從來沒有屬於中華人共和國,又說中華民國已經存在87年,以及「一個分治的中國」,然後他隱約地去強調存在著兩個中國(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最後的演變是「一中一台」,那個「台」就變成「台灣共和國」。仔細看就可以知道它是一個動態的發展理論,當你歸納十年來李登輝的言論之後,他在每個階段都會有一些改變。

民進黨的想法與李登輝很接近,只是用語不太一樣。如果連新黨內部也開始出現類似講法,就都會變成洋人而被趕到深淵裡頭,這是我所擔心的。民進黨最近似乎有一點轉變,過去十年她很堅持台獨,但為什麼會有所轉變,事實上也不是民進黨變,而是美國變,大家仔細想一想,是因為美國有很大的轉變,所以民進黨跟著轉變,許信良、陳水扁這些民進黨的重要人物到美國跟美方人士談過之後,是不是態度有些改變了呢?

新黨在這方面原先可說是大陸政策的主導者,結果新黨現在卻走回頭路,這是很可惜的一件事情。連張榮發、辜振甫、高清願也都紛紛走到新黨的發展方向的時候,新黨為什麼要往回走呢?國民黨主張一個分治的中國是中間偏獨,民進黨原本主張台獨,在建國黨分離出來明白主張台獨建國之後,民進黨在強本西進的主張下稍微往中間靠攏了一些,新黨原先反對台獨,主張一個中國,在政治光譜的另一邊,但在「一中兩國」的主張下,卻跳到了國民黨和民進黨中間,變得比國民黨還要獨。

台灣可以肯定各種不同的聲音,但是最怕大家都變成一樣的聲音,這會給台灣帶來殺身之禍,一旦國內形成「兩個中國」的共識,對台灣會有好處嗎?還是維持一種多元的聲音比較保險。

三、新黨的黨內民主

新黨一開始就號稱為一個柔性內造政黨,但既然想要成為柔性內造政黨,就應該學得徹底一點,尤其是黨代表的人數應完全反映選舉的結果,這才符合民主的原則與精神。所以我認為,由全代會通過的提名辦法,我主張應舉辦初選。

新黨成立之初,黨綱也規定初選是很重要的提名辦法,而不是幾個人關門來搞個提名委員會就可以決定提名人選。當然,新黨由於創黨之初找人的確不容易,許多人選也不願意曝光,所以當時沒有辦法舉辦黨內初選。但是以目前的情況來看,立委選舉提名作業就已經擠破頭了,所以應該有一套初選辦法,而不應該再有關起門來決定人選的做法。

其實我認為最重要的還是將權力下放給黨員,想想看,今天新黨黨員為什麼並不積極參與黨內活動?為什麼會失去以往的熱情?都是由於未將權力下放給支持者。

我所提出的黨內制度為,在選舉辦法上,由全國黨員代表大會決定各區提名席次,然後再由各區舉辦初選。不分區民代也應舉辦全國性的初選,它可以與地方初選合辦,在不分區的選舉中,全代會可以對弱勢團體訂定一個加分辦法,以顧及社會正義。民代正式當選後,國大、立院以及各級議會黨團在不違背由全國黨員代表大會通過的黨綱與政策原則的前提下應任其獨立運作,全委會不得限制、指導或限制各黨團的活動,這才是內造政黨的基本原則。

在全委員方面,全委會應進行全面改組,設置委員15人,互選召集人,再由召集人提名秘書長人選,提交全委會過半數贊成後任命。但全委會如何產生呢?

當然有人可能認為初選會產生很多問題,譬如某個派系可能會掌控局面,造成一些不公平的情況。但是我要向大家指出,如果新黨今天辦初選只來兩百人,而且這兩百人都是某一派系的人,年底的選舉也不用選了,因為這樣子提出來的人選一定也沒有什麼用,我也承認今天新黨如果辦初選,大概也會跨台。但是不要忘記,離年底大選還有10個月,所以為什麼我一再強調新黨這些公職人員要趕快好好地表現,對於選舉而言,10個月是很長的準備時間。

在這10個月內,新黨必須注意,任何公職人員都不能脫離群眾,新黨目前最嚴重的問題是她的大目標模糊了,我們看看民進黨,就算其內部再打再鬧,但她的大目標卻從未模糊。譬如民進黨的台獨主張相當清楚,最多是表現的手法不一樣,就算是許信良改口講「大膽西進」,那也是就國與國之間的層次來談,誰會懷疑其台獨主張與立場呢?

新黨今天的大目標是什麼呢?夠清楚嗎?所以為什麼我認為提名應該,先把這些問題搞清楚。

今天為什麼有些人急著要提名,這有兩個原因,首先,有些小團體的串聯換票都已經講好了,其次,從全委會的角度來看,趕快決定後就可以把燙手山芋丟開。有人說一些地方只有一個人參選,這應該沒有爭議,那就直接提名吧!但是你怎麼知道三個月後不會出現更適合的人選呢?有人可能會說有個提名身份才比較好活動,但為什麼要有提名身份才能活動呢?現在當然就可以活動,如果真有企圖,現在就應該努力去拉票、競爭,然後再看看幾個月後的初選能不能出線。

所以如果新黨的公職人員願意根據我這兩天所提出的主張去做,局面一定會有所改觀,因為新黨支持者一定會看這些人在各級議會的表現,是否能夠振奮人心,是否遵循新黨理念,是否真的有照顧弱勢。

新黨很多創黨元老原先在國民黨時就要求黨內民主,主張辦初選,但今天創立一個黨之後卻又不能貫徹黨內民主。初選當然也會有一些問題,但關鍵是你符不符合民主的精神與機制,如果符合就應放膽去做,陳水扁不是說了嗎?他現在不選黨主席,但他在為民進黨市長初選在做準備,這也呈現陳水扁尊重民進黨初選制度的風度,這一種精神值得我們尊敬。

新黨開始時有許多熱情的黨員支持,今天之所以失去這些支持,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因為大目標模糊了,整個黨內的決策發生了問題。例如假定當時就有初選制度,周荃和李勝峰的問題就留給初選決定,而不是由一兩個人決定,傷害就可以降到最低。

我再強調一次,新黨目前想要起死回生。救亡圖存,有兩個關鍵必須顧及,首先要把權力交給黨員,其次要真正的落實黨內民主,實施黨內初選制度。

我今天講這些話會得罪很多既得利益者,但是我一直強調,只有不斷擁抱群眾走入群眾,新黨的黨員義工無怨無悔的奉獻,他們為什麼沒有參與的機會呢?

總之,我覺得新黨現在的問題是她的大目標模糊了,以大陸政策來說,目前新黨成員增加之後,內部出現不同的聲音,當然不同的聲音可以提出來討論,但是最後還是要做個決定,否則一個黨就沒有了目標,追隨者自然就迷失了方向。

民進黨內部派系鬥爭比新黨還嚴重,但是她的大目標非常明確,群眾自然就不會流失。此外一個政黨不能離開群眾,不能任由全委員關門來自己討論就決定,必須要注入群眾的意見與力量。

新黨公職人員不能仍從學者教授的立場去考慮事情,而必須改由選民的立場來考慮他們要什麼東西,每一件事情都要經過群眾來檢驗,譬如如果主張兩岸全面交流,那麼在學歷認證上就要將吳京、林清江逼到死角地質問,如此一來選民才會看到你的努力。

事實上,選民並沒有期望到新黨能夠在重要問題上一定要改變局面,因為他們也知道新黨人少,但是他們會去看你有沒有盡最大的努力去堅持你所當堅持的。要讓支持者知道為何而戰。

四、市長選舉

最近比較熱門的市長選舉問題,我要消遣國民黨一下,他們一下子跪求馬英九、宋楚瑜,現在又轉移目標到女性侯選人,我跟王建煊談過,如果他要選台北市長就及早宣佈,而不用說要等馬英九一個月,這樣子下來民意調查當然不會高。

當然他有他的顧慮,王建煊也向我說,馬英九知道他想要參選,所以才不想出來,而王建煊就很客氣說要等他們,但現在看來那兩個人機會不是很大,所以王建煊這時候應及早宣佈參選,當然這還是要經過提名程序。

大家想想看,王建煊那一點不如馬英九或宋楚瑜,論行政資歷、道德操守、為國服務的熱忱決不會不如馬英九和宋楚瑜,那又為什麼要讓呢?王建煊如果現在宣佈參選市長,國民黨決沒有任何一個重量級人士敢參選,這就叫做戰略壓制,因為那些人一定會想到,在這種情況之下出馬一定會輸,屆時國民黨只好派二軍、三軍出馬,最後形成王建煊與陳水扁對決局面。

上次市長選舉大家還不太相信,認為國民黨好歹也是百足之蟲死而不僵,但選舉結果卻只有第三名。所以如果今天造成支持陳水扁與反對陳水扁的兩股力量對決,王建煊就有可能當選,陳水扁聲望最高的時期已經過去了。王建煊太客氣了,而且如果王建煊願意參選,我自願當他的總幹事,拋開理念不談,這是一個道義問題,因為我之前選市長的時候是他當我的總幹事。所以我再次呼籲王建煊盡早宣佈參選。

五、總統人選條件說

在未來總統大選上,新黨只能做關鍵少數,因為它選票少、台北色彩濃厚而且還有省籍問題在作祟。

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我們常說李登輝和陳水扁台獨,而且是一個暗獨一個明獨。陳水扁主張公民投票決定台灣前途,許信良辦中國政策研討會時,陳水扁幾乎是在抵制杯葛,會後大家一致肯定「大膽西進」的結論時,陳水扁還是在講風涼話。在這種情況下,如果讓他當選總統,不免令我們擔心兩千年之後的台灣前途。

我認為未來總統的角色有四個條件︰首先,要支持一個中國,也就是反對台獨。其次,應是由戰後出生的一代來擔任。第三,應該是台灣本省籍的人士。畢竟台灣現在這個社會還未完全融合,外省籍人士參選容易帶來族群突,實際上也不容易當選。例如陳履安剛出來時民意調查支持率很高,但最後票數卻不多。第四,不應該有悲情,應該以積極開朗活潑的態度,以便帶領台灣進入下一個世紀。

目前我個人的角色是,不斷地介紹宣傳強化推動這個觀念,其目的就是要救台灣。所以這也就是為什麼我會保持一個比較間接的參與以及超然的身份,而不想回新黨操盤。因為如果由新黨來推動這件事,可能會被誤導,反而對這種觀念的推動無濟於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