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兩國」與開放初選

論新黨浴火重生的契機

郭承啟
(香港《明報》記者)


沈富雄吃姚立明的豆腐

由立委姚立明帶頭的新黨十位公職人員,提出「一中兩國」的大陸政策;創黨元老、飛碟電台董事長趙少康提出的「不加入聯合國」等反台獨主張,以及要求全面開放黨內初選,姚、趙兩人的意見都給新黨帶來極大的衝擊,本已搖搖欲墜的新黨,未來會朝什麼方向發展,值得觀察。

姚立明等人所提的「一中兩國」,係指「一個中國人民,兩個中國人的國家」,其實就是所謂的「德國模式」,即先分裂再尋求統一的可能。這種模式的提法,在台灣並不是什麼新意,台北當局早期就已經提出「一國兩府」、「一國兩區」,到國統綱領所說的「一國兩體」(一個國家,兩個政治實體),都具相同的精神含義,只是「一中兩國」的更清楚、更具體。那就是,海峽兩岸皆屬主權獨立國家。

眾所周知,中國與德國、朝鮮分裂的情況完全不同,前者是因國、共兩黨內戰而形成,是一種主權繼承關係,兩岸當局與憲法都還明白表示自己代表全中國,擁有對方的主權。因此,中國的主權就雙方的認知,都是統一而沒有分裂的,國際社會迄今也都採行這一立場,沒有例外。是以,姚立明等人提出所謂的「一中兩國」,等於是比民進黨、建國黨更滑向台獨,不僅認為台灣已是主權獨立國家,而且還越俎代庖,幫中共也定了位。這也就難怪,會引起新黨內部極大爭議,同時博得民進黨與建國黨的喝采,民進黨立委沈富雄甚至還吃了姚立明的豆腐說:「其實你們和我們是一樣的」。

在姚立明等人提出「一中兩國」的主張後,新黨創黨元老、現任飛碟電台董事長趙少康旋即表態反對,認為這種主張是走回頭路。趙少康明確表示「台灣應不搞台獨、不加入聯合國」,與中共形成「戰略夥伴關係」,這樣才能確保台灣的安全。趙少康另外又提出全面開放黨內初選的建議,避免公職人員的提名權,落入少數人的手裡,違背民主精神。

趙少康的諸多想法一樣遭到黨內的質疑,認為違背社會主流思想,王建、郁慕明甚至對於趙少康頻頻在外頭放話,不回到黨內一起幹,多有怨言,相當不能諒解。新黨不少公職人員以不具名的方式,向媒體分析道,新黨被外界批評太「統」,有成為中共代言人之嫌。現在姚立明等人的「一中兩國」,等於在為新黨的包袱解套,洗刷親共、極右派的形象。趙少康不同意也就算了,還公開主張台灣不應該加入聯合國,與中共成為戰略夥伴關係,不是剛好坐實外界對新黨「附匪」的指控。

「關鍵少數」到「無關緊要的少數」

至於開放黨內初選一事,新黨的批評者表示,初選弊端太大,像民進黨現在人頭黨員充斥,買票傳言四起。此外,開放黨內初選後,難保不會有不安好心的政黨或人,介入新黨的選舉事務,何況在實施上,有技術上的困難,因此黨內初選的開放,以局部性為宜。

新黨這一、二年來,內訌頻傳,選舉結果更是每況愈下,媒體普遍認為,新黨在島內的政壇上,已從「關鍵的少數」,變成了「無關緊要的少數」,幾乎是宣判新黨死刑。從表面上看來,現階段外界對新黨的看法,與現實的情況相距不遠,不過,新黨是否就真的如此悲觀,其實也不盡然,端視新黨內部的調整與對形勢發展的判斷是否準確來決定。

這次姚立明與趙少康等人對於新黨的衝撞,嚴格說來是好事,因為與過去不一樣的是,此次爭議已涉及到內部的路線之爭,不再是人與人之間的恩恩怨怨,不再是一種「沒有原則的政治鬥爭」。新黨擅長謀略,懂得如何操縱媒體,配合著大環境,短短四年的時間,一躍成為台灣第三大政黨。但是新黨缺乏中心思想,因而無法指導一日日茁壯的黨,支持群眾與黨內公職人員往往會尚失方向感,甚至進一步失去理想,一旦遇到發展瓶頸時,就很容易引發內鬥,而且是一種永遠不會有交集、僅憑個人好惡的內鬥。

按理,新黨是一反台獨、力主中國統一的政黨,那麼姚立明等人所提的「一中兩國」政策,就沒什麼好辯論的。這好比說,民進黨內有美麗島、新潮流、正義連線、福利國連線等四個主要派系,彼此之間也經常發生路線爭,不過在公開場合上,從未聽說有那一個派系表示民進黨不是台獨黨,應將民進黨的台獨黨綱拿掉。因此,當姚立明等人提「一中兩國」,新黨內部尚有人附和說,這個問題可以討論,確實真點令人錯愕。更何況,中共也絕不會同意「一中兩國」,一個沒有「中國」的大陸政策,不曉該如何落實。

「獨立建國」輪不到新黨

但是,現在外界就算暫時不去質疑「一中兩國」的合理性,另一方面也很認真的承認,台獨氣焰是愈來愈高漲,台灣意識的主張已成為社會主流。新黨是否應該就此向此一主流的價值觀靠攏,將反獨色彩降低,不談中國統一問題,實在有太多值得商榷之處。

答案當然是很清楚,除非新黨認為,未來兩岸的大趨勢是分裂,目前新黨反獨的主張自然是錯的,那麼,新黨的主事者就應該修改黨綱,將新黨成為台獨黨。可是,倘若新黨的袞袞諸公以為兩岸是朝分裂的方向走,新黨存在的價值在那裡?因為無論是國民黨還是民進黨都比新黨更有資格、更有條件成為主流價值的代言人,得到台獨群眾的支持與信賴。就算主觀意志上,新黨想為台灣「獨立建國」效命,再怎麼輪,也輪不到新黨。

因此,今天比較令人不解的地方是,反對黨主所以能夠存在,或者說其存在的價值,就是因為它與社會主流價值觀有不同的主張,它暫時是非主流。要不是這樣的話,就不會是非主流、反對黨,而成為執政黨。提出「一中兩國」的新黨公職人員,不曉得有沒有這一層的認知,而事實上,這也就是新黨存在的意義。

就辯證的觀點來看,今天的主流不見得還是明天的主流,非主流到了明天很可能證實為真理,試想連強硬台獨主張的民進黨,都必須很務實地面對中國大陸的崛起,調整其大陸政策。換句話說,新黨之前的主張,已慢慢為台灣社會所接受,這個時候卻走回頭路,確實叫人匪夷所思。

另外談到全面開放初選一事,本來新黨既然自詡為柔性政黨,選舉提名方式本來就不應該像現在這樣,由幾位大老運作決定,初選是責無旁貸的事。不錯,初選會產生這樣那樣的弊端,可是這並不意謂著初選無法進行,早期的國民黨與現在的民進黨,不都是用初選來決定他們黨的候選人,過程都尚屬順利,在在說明初選的可行性。

新黨浴火重生的契機

平實而論,新黨過去對候選人的「取材」,同質性過高,可說是清一色的高學歷,缺乏政治資歷,典型的「政治幼童軍」,絕大部分的民意代表到了今天,還搞不清楚自己是如何當選的。會造成這種情形,與新黨候選人的篩選管道,過於單一;以及當選民意代表後,不知如何扮演其角色,產生過分依賴心,以為日後只要再掛上新黨的招牌,同樣可以輕鬆當選。

新黨刻正面臨創黨以來最嚴峻的挑戰,新黨內外很少人不認為是一危機,但這並不表示新黨就此掉入萬丈深淵,從此一蹶不振。危機有時往往就是轉機,如果新黨能夠堅持既有的路線,敞開雙臂歡迎有志之士一起打拚,或許這個時候反倒是給新黨浴火重生的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