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這個朋友美國不能不交

從柯江高峰會談看未來兩岸關係的發展

魏良才
(中研院歐美研究所研究員)


美國總統柯林頓伉儷歷時九天的中國大陸之旅在7月3日圓滿結束。柯林頓不僅是「六四」天安門事件後第一位訪問中國大陸的美國總統,也終將成為本世紀結束前最後一位訪華的美國元首。其訪問具有特殊的歷史意義,成為美國及海峽兩岸關注的焦點,自然亦在意料之中。台灣的傳播媒體對柯林頓訪問期間之活動言談的報導極為詳盡,其熱絡之程度較對岸恐猶有過之。

一般而言,台灣的傳播媒體中,除了國民黨掌控者以及少數台獨的傳聲筒外,對柯林頓的訪問大致皆能翔實客觀地報導。持平而論,此次會談中,柯江二人的表現皆屬可圈可點。柯林頓在美國國內雖然醜聞不斷,官司纏身,承受極大的心理壓力;但從其6月27日聯合記者會中與江澤民的對談,29日對北大學生的演說以及現場問答中所表現的沉穩、溫和而誠懇的態度來看,可謂充分展露其作為一個超級強國政治領袖所應具有的風範與魅力。另一方面,江澤民的表現亦相當值得讚許,包括親自批准電視實況轉播聯合記者會及柯林頓在北大的演講,在在顯示其自信及開放的態度。其與柯林頓的對談亦表現得不卑不亢,恰如其分,充分反映一個泱泱大國領袖所應有的風格。

柯林頓訪問中國大陸的言行在台灣引起了極大的震撼,若謂之左右了部份台灣政治人物的喜、怒、哀、樂情緒恐怕亦不為過。那麼,在柯林頓訪問中國大陸所發表的談話中,究竟有無透露對兩岸政策任何突破性的訊息?除了美國的態度之外,還有那些因素影響兩岸關係的發展?美國會為台灣的安全而戰嗎?「一國兩制」是否可行?這些都是本文所試圖探討的問題。

一、柯林頓的談話究竟有無突破性的訊息?

柯林頓在訪問中國大陸期間,曾在許多不同的場合,針對不同的問題發表談話,例如:台灣、人權、法治、西藏、經貿、武器擴散與安全保障。其中最令台灣方面關切的當屬美國對兩岸的政策。嚴格說來,柯林頓有關台灣問題的談話,包括「三不政策」(「不支持台灣獨立」、「不支持兩個中國、一中一台」、「不支持台灣加入聯合國或其他以主權國家為會員資格的國際組織」)在內,只不過是重申自尼克森之後歷任美國總統所採行的既定政策而已,其中並未透露任何其他突破性的訊息。當然,對台灣的國民黨政府至目前為止,亦未造成實質上的傷害。

事實上,真正受到柯林頓「三不政策」談話嚴重衝擊的是包括建國黨在內的台獨基本教義派。在此之前,極力主張台獨的份子一直存有僥倖的心理,認為即使台灣正式宣佈獨立,中共也不敢武力進攻,因為美國人不會坐視。而今柯林頓的聲明無異明白告訴他們:切勿存此念頭。

可是,除了民進黨及建國黨以外,包括連戰、蕭萬長乃至宋楚瑜在內的國民黨領導階層,對柯林頓的「三不政策」談話皆表達了相當程度的不滿。對此,白宮發言人麥克瑞表示:「我不知道他們(台灣當局)為什麼不高興?總統只是重申我們長期以來的政策。」國務卿歐布萊特在接受《新聞週刊》訪問時亦認為台北方面對柯林頓「三不政策」談話的反應過度。

二、除了美國的態度之外,尚有那些因素影響兩岸關係的發展?

無論那一個黨執政,美國對兩岸關係的基本立場(反對台灣獨立,亦反對武力統一)在可預見的未來將不會有大的改變。台灣雖然花費了數百萬美元,透過卡西迪公關公司拉攏國會議員;但在對兩岸的外交政策上仍將由行政部門主導。經過冷靜的思考,我們不難發現今日的台灣內部問題重重,其所面臨「內憂」腐蝕的嚴重性遠大於來自對岸的「外患」威脅。貪污腐化、治安敗壞、經濟犯罪層出不窮、社會道德淪喪、金權黑道猖狂,以及國民黨內部日趨激烈的權力鬥爭皆令善良的小老百姓憂心忡忡。此外,國民黨政府對台獨勢力的曖昧態度以及極力推動的所謂走出去的務實外交與參加聯合國的活動,對兩岸原已不順的關係造成更大的傷害。

政府與其捨本逐末的花費巨額金錢去收買那些蕞爾小國以及持續推動參加聯合國的工作,倒不如正本清源,全心致力於解決台灣內部的問題。可惜,執政的國民黨政府捨此正途而不為,反而採取一些開倒車的作法。調查局最近積極推動的所謂「二一三」、「二二二」兩項政治偵防專案,將與大陸關係接近的統派人士以及重量級的宗教領袖列管就是最明顯的例子。這種將時光推回「白色恐怖」時期的作法顯示台灣由於內部問題實在太多,無法「莊敬自強」,自然更談不上「處變不驚」了。執政的國民黨政府雖然嘴硬,但實在十分心虛,因此只要國際上一有風吹草動(尤其是來自美國或對岸),就難免張皇失措。

當然,中共本身也有其問題與困難。首先,長江流域最近發生數十年罕見的洪峰,造成無數生命財產的損失,更妨礙了經濟的正常發展,這是中共政策所必須面對的迫切問題。

此外,在今日的國際間有一股倡導「中國威脅論」的反華勢力正在醞釀。這股勢力以曾經派駐亞洲的美國記者白禮博(Richard Bernstein)及孟儒(Ross H. Munro)二人為代表。他們在合著的《即將到來的中美衝突》(The Coming Conflict with China)一書中從白人至上、種族優越感的角度觀察分析中國,並以中國為假想敵人。二人在本書中特別以專門的一章討論美國與中共因為台灣問題而引發的「模擬戰爭」。本書的結論指出:美國在亞洲的首要目標是防止中國成為敵對的霸權,以免當美國追求它在亞洲的利益之時,遭受中國的干預。要達成此一目標,美國必須嚴

密注意中國的軍力成長,作出相對的反應。同時,要阻止中國建立數目龐大的核子武器。本書在美國及兩岸皆引起注意及討論,並有不少附從者,對美國國會中的反華議員以及外交政策制定者當有一定的影響力。

不久前民進黨高雄市議員林滴娟在遼寧海城遇害一案,對原已波折橫生的兩岸關係更是雪上加霜。林滴娟案與白曉燕案相比,並不特別駭人聽聞,而嫌犯手法也並不若陳進興凶殘;但因發生在中國大陸,被害人身份特殊而兇嫌又是大陸人,所以就給某些有心者炒作而刻意醜化大陸的機會。事實上,林案就因為死者的身份特殊,其家屬才受到大陸當局特別的禮遇。當年千島湖慘案中遇害者以及比林滴娟稍早在深圳遇害之台商王富淨的家屬顯然未得到相同的待遇。

今後中共官方對於前往大陸經商或旅遊之台灣同胞的人身及財產安全必須提供更周全的保障。萬一再有類似的不幸案件發生,必須基於同胞愛及人情的考量,盡可能提供一切協助,千萬不可拘泥於僵硬法條的限制,而一再錯失爭取台灣民心的機會。

三、美國會為台灣的安全而戰嗎?

多年來,有獨台意識的國民黨領導階層以及台獨份子一直認為如果中共攻打台灣,美國會為台灣的安全而戰。在柯林頓重申美國的「三不政策」之後,此種一廂情願的想法顯然已破滅了一半。正如柯林頓在訪問中國大陸時所說的;和中共交往並不完美,但這個朋友非交不可。柯林頓訪問香港時在灣仔會議展覽中心發表的演說中亦明白地表示:「美國會記得我們在亞洲打過的三次戰爭,避免再打一仗應該是我們的任務。」對於美國為台灣而戰的可能性,一位隨同柯林頓訪問大陸的白宮官員則說得更為露骨:「我們當然會繼續維持與台灣間的友好關係,但你別忘了,這可是關於美國男女戰士性命。」

大多數美國學者顯然認同美國官方的立場。在柯林頓訪問大陸的同時,有台灣記者詢問曾任副助理國防部長的美國國防大學高級研究員白邦瑞(Michael Pillsbury):「多數生活在台灣的人認為,台灣已成功實施民主,基於此一觀點,美國應保護台灣,這樣的想法是否有任何錯覺?」白邦瑞答覆說:「美國和很多民主化國家之間並未訂有安全協議,美國和台灣之間的《台灣關係法》並不是安全協議,無法保障台灣。」

甫於8月上旬出任美國國家安全會議主管亞太事務資深主任的密西根大學教授李侃如(Kenneth Lieberthal)在二月間來台訪問,接受《聯合報》記者專訪,談到美國對兩岸關係的態度時即明白指出:「台灣的部份人士期待不論台灣做什麼,美國都可以保護台灣安全,我認為那是一個錯誤,同樣如果任何人期待美國在一旁坐視北京武力進犯台灣,甚至台灣完全沒有挑釁動作;那也會是一個錯誤。如果台灣採取挑釁的動作,那恐怕就不能期待美國的保護;因為美國會覺得那是台北自找的。如果台灣是一種負責任的態度來處理事情,而相對的,中共是不負責任的,那美國則會感到有一種強烈的義務來保護台灣安全。」

不久前,有一項民意調查顯示:一旦中共武力犯台,有八成七的民眾表示願意為台灣挺身而戰。但筆者實在懷疑在受調的民眾中,究竟有幾個人說的是「真心話」?看看今天台灣的情況;貪污腐化、治安敗壞、特權橫行、金權黑道猖狂,一般中產階級及小老百姓早已對現況不滿。一旦有事,特權階級大概都會一走了之,卻希望一般平民百姓能「挺身而出」,實在有點令人難以置信。當年南越的淪亡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1996年3月,中共飛彈只落在外海,台灣就已發生搶購食米的情形,民氣如此,如何能戰?至於少數人鼓吹核武化以增強台灣自衛能力則尤不可行,因為此種作法不僅是飲鴆止渴,更為國際公論所不容。

四、「一國兩制」是否可行?

鄧小平在1983年6月26日接見美國新澤西州西東大學教授楊力宇時,在談話中提出以「一國兩制」與台灣和平統一的構想。15年來,「一國兩制」成為兩岸關係中最常被提及的話題。鄧小平表示「一國兩制」的具體做法是:「祖國統一後,台灣特別行政區可以有自己的獨立性,可以實行同大陸不同的制度。司法獨立,終審權不須到北京。台灣還可以有自己的軍隊,只是不能構成對大陸的威脅。大陸不派人駐台,不僅軍隊不去,行政人員也不去。台灣的黨、政、軍等系統,都由台灣自己來管。中央政府還要給台灣留出名額。」

對於這些看似相當優厚的條件,自李登輝以降的國民黨領導階層一再表示「無法接受」。事實上,「一國兩制」恐怕是在目前的現實狀況下,台灣所可能獲得的最有利的條件。在兩岸統一的談判中,台灣想要與中共完全平起平坐,恐怕也不可能;因為雙方在許多方面的條件根本不能相比。當年國共和談時,執政的國民黨對佔有半壁江山的共產黨也並未提出如此優厚的條件。

台灣的政府及人民之所以排斥「一國兩制」,其主要的原因毋寧是對中共的承諾沒有信心。因此,大陸當局要想化解台灣民眾對「一國兩制」的疑慮,必須從下列二個方向著手:(一)在經濟發展上,改革開放的政策必須持續;在政治發展上,必須要逐漸地民主化;因為這是中國未來能夠統一、富強壯大的關鍵所在。(二)中共中央政策在「一國兩制,港人治港」原則下對港人所作的一切承諾必須絕對信守,要有信心與決心讓香港在未來發展得比英國殖民地時代更好;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化解台灣人民對「一國兩制」的疑慮。

正如中共國家主席江澤民在香港回歸一週年訪問香港時所說的:「時間將不斷證明,『一國兩制』的方針,不但有利於維護香港各階層的利益,也有利於保持香港作為國際金融、貿易、航運中心的地位。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只要堅持這正確方針,『一國兩制』在香港的成功實踐,對澳門順利回歸祖國,和台灣問題的最終解決,會起示範作用。

五、兩岸關係以及中國前途的展望

兩岸分隔的中國今日已走到歷史的十字路口。在此關鍵的時刻,兩岸領導階層對彼此關係發展及中國前途走向的抉擇千萬要理智而謹慎;因為此一抉擇不僅決定了中國是統還是分裂,更影響到整個中華民族的存亡絕續。

今後兩岸關係若想良性發展,最後達成和平統一目標,則兩岸領導階層必須在若干觀念的認知上達成共識。首先,台灣的領導階層與全體同胞必須秉持民族大義,堅守「一個中國」的原則。「台獨」只會把台灣二千多萬同胞帶上一條萬劫不復的死路,千萬不可走出錯誤而危險的第一步。

中共方面則必須要認清,除了少數基本教義派的「台獨」份子之外,台灣的絕大多數中國人皆不贊成「台獨」。他們所竭力維護的是一個自由、安定而富足的生活環境,相信這也是12億多大陸同胞所渴望擁有的。不斷的武力威嚇只會把絕大多數反對「台獨」的台灣同胞逼上支持「台獨」之路,中共領導階層能不戒慎?

兩岸問題的解決需要大格局與大胸襟,更考驗兩岸領導人的智慧。在過去的一個半世紀中,中國經歷了太多的苦難,承受了太多的屈辱。如今,中國已經站起來了,中國人可以開始挺起身來,面對世界。但兩岸至今仍然分隔,中國仍未統一,對所有中國人來說仍是這一個時代最大的缺憾。在人類歷史邁入21世紀時,能看到一個統一富強的中國,相信這是所有中國人的願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