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當局最後的幻想

「三不」後的台灣「務實外交」

沈己堯
(華盛頓特區大學教授)


美國柯林頓總統訪華,從1998年6月29日開始一連九天,把去年中國江澤民主席訪美時所協定的「建設性戰略夥伴關係」推進了一大步。這是中美關係史上罕有的大事。

柯林頓訪華前,台灣方面要求美國不要犧牲台方的利益。美方承諾不會有見諸「任何形式」的文件。去年10月白宮私下定了的「三不支持」意見,於今年6月30日在上海由柯林頓總統親口說出來了。這「三不」雖不是中美第四個聯合公報,然對台獨人士看來其威力不下於中美前所訂定的三個聯合公報。

台灣當局表面上裝作鎮定,在「三不」的震懾下,實際已在調整步伐,準備與大陸作進一步的談判,繼續談事務性的,也不可能不談政治性的問題了。

「三不」聲明後不到一個月,7月23日台灣國統會上李登輝發表了長篇報告,提出六點主張,拒絕「一國兩制」,主張中國再統一應循序漸進,水到渠成,不設時間表。但他也承認「我們當然注意到柯林頓總統的相關談話,可能對兩岸互動及我務實外交的努力所造成的衝擊。」他只好一反過去,閉口不敢再提台灣是一個主權國家。

「三不」中有一條說「美國不支持台灣進入需要主權國家資格的國際組織」,表明中華民國在台灣不是一個主權國家,中華人民共和國才是主權國家。世界上一百六十多個國家承認了這一條。

「三不」另一條說「美國不支持台灣宣佈獨立」,表明美國要台灣維持現狀,這也符合台灣同胞大多數人的願望。因為台灣如宣佈獨立,會促使大陸立即用武,中美關係隨即緊張起來,台灣同胞也就憂心忡忡。兩年前大陸飛彈與美國航空母艦對峙的火熱局面,以及最近公佈的《中國的國防》白皮書上都有所說明。

「三不」還有一條說「美國不支持一中一台」,表明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代表中國,台灣只是中國的一部分。實行「一國兩制」,基本上完全保持現狀,是「雙贏」切實可行的統一辦法。香港回歸已作出了好模樣。

近50年來,明眼人都知道,美國有些人要分裂中國,台灣有些人也就應聲援起獨立來。1979年美國訂立的《台灣關係法》和1982年的美國同意的台灣所提出的「六點保證(Six Assurances)」就是文件式的證據。

「六點保證」,第一點,「美國不定時間停止軍售台灣。」

第二點,「美國不改變《台灣關係法》條款。」

第三點,「美國決定售台武器前不與中國磋商。」

第四點,「美國不作台灣與中國之間的調人。」

第五點,「美國不改變有關台灣主權的立場(這問題由中國人自己和平解決)也不強迫台灣與中國談判。」

第六點,「美國不正式承認中國主權包有台灣。」

可是,時代在變,1998年與1982年大不相同。中國崛起,面臨21世紀到來,美國為了自己利益,必須與中國合作。以是才有取消「六點保證」和「三不支持」的聲明。

台灣當局遭受「三不」打擊,陣腳大亂,提出「三贏」對策。李登輝氣急敗壞在國統會上說要「營造一個健全的『三套雙邊關係架構』」,胡志強「外長」在同一會上也說:台灣應參與美國與兩岸「三贏」局面。李、胡兩人說出一點:台灣希望美國在兩岸作調人;他們的意思是:美方破除了「六點保證」中不改變有關台灣主權的立場,台灣還得把美國拉進來心裡才感到踏實。從大局發展看來,所謂「三贏」對策其實是台灣當局最後的幻想。

海峽兩岸談判停頓了兩年後,現在是進一步談判的時候了。至於台灣當局企圖把今後海峽兩岸關係,轉變成為中、美、台三邊關係,希望台灣從「三不」的困境中解脫出來,成為「三贏」局面,而不影響「建設性戰略夥伴」的中美關係,是否違反了美國終於放棄模糊政策的初衷?大家可以拭目以待。

1998年7月29日於華盛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