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林滴娟案
評林滴娟案
不要再炒作了
「林滴娟案」誠然是一個不幸事件,但更不幸的卻被政治當局利用做為抵制兩岸談判壓力,而炒作成一個政治事件。搞得滿城風雨,不可收拾。
政治當局利用機會,要派員到大陸「協助」偵辦案情,還要派法醫到大陸去「驗屍」,這對一個沒有「治外法權」的國家可能嗎?事涉司法主權,大陸做得到嗎?
台灣人在美國,80年代有台灣留學生在美國被打死,甚至「江南案」的董桂森在美國重刑犯監獄內被刺殺,台灣有派人到美國偵辦案情和驗屍嗎?進言之,陳文成在台遇害,台灣都拒絕了美國民間醫生來台驗屍,而只准來台「觀看」了一下屍體,當時的新聞局長宋楚瑜還發表了一篇義正辭嚴的聲明。此外,大陸人在台灣遇害,中共有派人來台偵辦和驗屍嗎?明知大陸做不到,這不是故意找碴出難題嗎?總不能老是「向不可能挑戰」罷。再說,還不准大陸治安當局驗屍解剖,請問在美國遇害的台灣人沒有驗屍解剖嗎?遇害的白曉燕沒有驗屍解剖嗎?
或曰,這是「台灣優先」。「台灣優先」是抄襲自希特勒的「日耳曼優先」,關起門來妄自尊大也許沒人管得了,但面對兩岸關係,要「台灣優先」,試問又要誰「優後」呢?
還有人要「全面斷流」,試問「全面斷流」後,每年台灣對大陸將近二百億美金的順差以及兩岸交流養活的職業人口及其家屬的生活誰來負責?
我們可以要求中共必須嚴肅偵辦緝拿兇手,我們可以要求公平合理的兩岸關係,「有理走天下」嘛!政治當局如果由於政治問題不肯負擔兩岸民間交流的責任,我們民間只能另尋管道進行與大陸交涉,但請政治當局不要在林滴娟的不幸事件上煽風點火趁火打劫了。
太多的政治因素介入
後記:
林滴娟事件發生後,整個台灣政治當局因應的態勢有類於千島湖事件,大家都有不祥之感,接著傳出李登輝私下指示,林滴娟案證明了戒急用忍的正確。當年千島湖事件,幾乎直逼中共要承認解放軍是兇手,受難人都變成了為台灣二千一百萬人受難的烈士了。
不過,這次林滴娟案雖有政治當局(李登輝和民進黨)在炒作,但主流媒體還相當冷靜自制,所以,才有《聯合晚報》找我出來講話。
雖然,林滴娟事件已經落幕,但「前事不忘後事之師」,茲摘錄和整理一些有關林滴娟的新聞和評論,以能理解林滴娟案是如何被「政治化」炒作。
8月3日,《聯合晚報》記者嚴智徑指出:
林滴娟死亡這件案情還算清楚的刑事案件,為什麼成了威脅兩岸「斷流」的棘手問題?顯然,太多的政治因素介入,已使林案的原貌遭到嚴重扭曲。
而在台灣方面,家屬反對解剖遺體,還有道理,其他人反對解剖遺體,並以此大作文章,如果換做案發地點是在別的國家,或是台灣,這些人會提出同樣的抗議?海基會執意要派人赴大陸協助解決問題,並以中共拒絕海基會人員入境冷嘲熱諷一番,哪天輪到大陸有人在台灣遇害,中共也要派法醫、海協會人員前來,我們又將如何面對?
林滴娟不幸遇害,令人同情,但若有人藉林案攫取個人政治資源,就令人齒冷。尤其是,在兩岸互動中,任何今天的善意,都將是日後雙方互信的基礎,而同樣的,任何惡意,也勢將隨時驗證雙方日後的一言一行。刑事案件有絕對的法律依據,但政治問題則沒有絕對的對錯,想想兩岸人民的感受,應是政客們亟須面對的問題了。」
是否該尊重司法管轄權
林案發生時,台灣的政治當局提出種種刁難和不合理的要求,在民粹主義的「台灣優先」下,無人敢提出公正理性的看法,但拙文在《聯合晚報》刊出後,8月7日,警察大學水上警察系副教授姜皇池亦為文指出:
首先,雖犯罪被害人為我國國民,然犯罪發生地在「中國」,犯罪嫌疑人亦為「中國」人,因而「中國當局」擁有管轄權是不爭之事實,對此我國當然必須尊重「中國」之主權與管轄權,以往凡涉及兩岸刑事或民事管轄案件,我們經常要求「中國」尊重我國司法管轄權,反躬自省,是否也該尊重「中國」之司法管轄權,現在「中國」宣佈已經捉到部分嫌犯,我國國民或媒體之反應,竟是讓人覺得好像捉的不是主謀,好像有高幹子弟介入,應該要繼續追查到底,彷彿欲指揮「中國」公安人員辦案,異地而處,今日若事件發生在台灣,「中國當局」一再要求「台灣當局」或「台灣警察」應如何如何,不知國人又將做如何感想?更進一步思索,假如將來有一「中國」國民於台灣遇害,倘「中國」亦循此先例,要求我國給個交代,否則升高「對抗層次」,不知我國國民將做何是觀?會不會認為是在干涉我國內政?政府又將何以因應?
其次,部分人士主張要重新檢討兩岸關係,甚至要求斷絕交流,倘真如是,則在在顯示出我們對自己國家是否已為一主權獨立國家缺乏信心,蓋若「台灣」(或「中華民國」,或「中華民國在台灣」)已然是個主權獨立國家,與「中國」一邊一國,則此事件當然是外交政策之一部分,理論上,豈能因單一刑事案件即改變其「外交政策」?從另一角度觀察,今日若是林議員在美國、加拿大或其他國家遇害,除表示「嚴重關切」外,試問我國豈能提出要求他國給予「滿意答覆」?難道這不是干涉他國內政嗎?一再要求「中國」尊重並承認我國是一主權獨立國家,要求平等對待,卻反於本事件中,不承認「中國」也是一主權平等國家,如此將使我國之大陸政策與外交政策,對內對外均難以自圓其說。」
利用民進黨作為介入林案的支點
8月9日,林案已近尾聲,《聯合報》刊出記者楊羽雯的報導,報導了海基會利用民進黨的政治炒作。她說:
林案發生凸顯海基會正處於交流、協商都無能為力的困境,不過林案發生在「中」美積極交往、兩岸推動復談、台灣內部統獨意識明顯消長、政治生態轉型的特殊時空背景下,海基會認為,中共面對此案也有相當壓力,於是作了一個相當大膽的決定:利用民進黨作為海基會公權力介入林案的支點,進而恢復兩岸事務性對話。
台胞權益的課題,在兩岸協商管道中斷前,並未列入優先處理之列,甚至台商的保障問題在第一次辜汪會談後,還被決策高層刻意降溫;而反對黨過去根本反對「西進」,也不是很贊成此類議題的協商。
現在林案發生,民進黨在國際促談壓力及黨內不同勢力有關中國政策歧見等擠壓下,選擇了支持執政黨的事務性協商,我方有了著力點,大張旗鼓將「攸關人民權益」的議題,列為優先討論之列。
中共很清楚,林案可能再度挑起台灣人仇共情緒,也可能衝擊民進黨初萌的「西進」共識,因此在抵制海基會前提下,將林案的台灣參與者作三層區隔:家屬、民進黨(包括台灣媒體及其他政黨的關切)、海基會。海協會與前二者直接溝通,架空海基會,讓台灣的公權力無法介入此一人民權益案件,也因而降低海基會藉由民進黨施壓重啟事務性協商的可行性。簡言之,中共安撫了家屬、平抑台灣人民的情緒,示好於民進黨,阻絕民進黨催動斷流、拒談的訴求。
海基會與民進黨結合發動強大火力,向島內凸顯事務性協商重要性的結果,究竟獲得多少支持尚難衡量,但中共為避免台灣藉此扭轉辜汪會晤政治對話的目的,也發函恐嚇海基會不要藉此破壞氣氛,才讓隔空叫罵倏然而止。
民進黨與海基會的戰略夥伴關係
《自立晚報》記者陳威儐也有類似的報導如次:
台北方面則是認為,此案雖是意外,卻足以反應台灣人民在大陸人身財產安全保護及台商權益保障的此等事務性議題協商的必要性、重要性及立即性,以及大陸主張政治談判的不切實際。
並且,北京想要的「單純化」是準備單純地跳過台北的公權力,直接為台灣的子民來「服務」。因此,台北方面的因應之道自然是不能單純化,還更應去凸顯海基會協助家屬功能的必要性,突破大陸方面長久以來對海基會功能的限縮及設定。
於是,我們看到民進黨與海基會所發展出的戰略夥伴關係。海基會籌組了一個囊括刑事鑒定的偵查員、法醫、律師等的專家團,以海基會顧問的名義準備到大陸協助辦案,海基會又運用兩岸所建立的中介聯繫管道為民進黨發出的最後通牒,傳真給對岸海協會要求限時答覆。
據悉,此舉更讓大陸懷疑台北方面有意利用民進黨議員之死製造事端,將事情複雜化、政治化。海協會不但兩度疾顏厲色批評,更正式發函給海基會,直接點名海基會,爆發兩岸成立中介團體以來史無前例的直接對立。(8月9日)
海基會與急獨派各有所得
林案炒作完畢,各方驗收成果。在國民黨方面,海基會副秘書長吳新興,得意於炒作的成果,據《聯合晚報》(8月8日)記者馬道容報導:
海基會副秘書長吳新興上午指出,從民調結果可以發現,台灣主流民意支持政府現行的兩岸政策,林滴娟事件會更強化民眾對政府大陸政策的支持度。
他指出,從林滴娟到一連串台商事件,兩岸海基、海協兩會之間最迫切優先的談判議題應是加強台商投資保障人身安全、商務仲裁、共同打擊犯罪等議題,而不是曠日廢時的政治性議題。
吳新興強調,林滴娟事件讓台灣民眾清楚赴大陸的風險,對大陸政權也會持負面的看法,因為大陸的處理態度,不符合台灣民眾的期待,他相信中共方面會得到訊息,重新做政策評估和反省。他也相信,中共會從中得到教訓和經驗,以後在處理類似事件時,可以得到更多的啟示,這將是林滴娟不幸事件對兩岸發展的正面意義。
台獨方面也有收穫,8月11日,蘇友辰在《自立晚報》發表短文說:
高雄市議員林滴娟魂斷大陸海城,尤屬驚耗。猶憶其生前以一弱女子崛起南方議壇,為民之所欲用心問政,其辛辣強勢不亞於政治頑童。最為奇特的是,她在百花之中獨鍾情於「向日葵」,以其象徵著有朝氣、有希望,讓人無可拒卻的迎向光明,顯見她在陰柔中帶有陽剛之氣,實不可多得的政治菁英。如今向日葵遇險凋零,竟激起兩岸波濤洶湧,不但見證了一國兩制的荒謬,更驚醒了中國統一的春秋大夢,林議員雖死猶生,精神永存。
陳永興修理民進黨
代表李登輝的海基會得了好處,「急獨派」也得了好處,「急獨派」佔了便宜還賣乖,「急獨派」的陳永興還把民進黨修理了一頓。他說:
民進黨秘書長邱義仁在參加中國學術研討會後,召開記者會表示,「不反對在兩岸議題扮白臉,如果國民黨的白臉扮得很差,此時民進黨還堅持扮黑臉不與中國往來,就如同一心比明月,明月照溝渠,將會誤國誤民。在國際情勢之下,不好好處理兩岸關係,就會變成麻煩製造者。」因此先有主席主張大膽西進,後有人主張中華國協,而把台獨綱領視為歷史文獻。在民進黨迎接執政,準備擁抱中國之際,發生林滴娟的不幸事件,才猛然驚醒要重新檢討中國政策。
中國蠻橫缺乏人權不是最近的事,民眾也都瞭解中國是政治不穩定、政治不完備、犯罪率甚高的國家。中國至今還沒有宣佈放棄以武力犯台,台灣與中國處於敵對狀態,赴中國投資本來就是高風險的行為。兩岸目前未能三通,估計每年多花費的經濟成本在兩百億以上,但當中國不能宣佈放棄武力犯台,當台商在中國大陸人身安全與基本人權無法受到保障,這樣的花費似乎是在國防軍事防線之外,在經濟上建立的安全防線。兩岸交流必須有危機意識,中國政策如果白臉黑臉說變就變,才是兩岸關係的麻煩。(《自由時報》8月7日)
新華社修理民進黨
民進黨被海基會利用做「戰略夥伴關係」,不僅被「急獨派」修理,也被中共新華社修理,據《聯合報》(8月9日)報導:
「中共的國家通訊社新華社昨日發表評論員文章稱,連日來台灣民進黨一些人對林滴娟命案大肆炒作,是「在誤導台灣民眾視聽、毒化兩岸關係上進行露骨的表演」。
文章稱:「對待一件因兩岸民眾經濟糾紛引致的刑事案件,民進黨一些人之所以如此借題發揮,凶相畢露,根本原因在於他們堅持台獨立場。」
文章表示,這些人故意擴大事態,為兩岸關係發展設置障礙的政治企圖,值得兩岸人民警惕。文章還說,奉勸這些人不要成為兩岸關係的麻煩製造者,「那樣在島內既撈不到選票,也不會得到國際社會的同情,是毫無出路的。」
文章敘述民進黨自發動國民大會通過譴責中國大陸提案,召開臨時中常會對中共發出通牒式的三點要求,以及有人將林案與華裔婦女在印尼受辱相提並論等等作為:文章並認為民進黨人作為林滴娟家屬代表,竭力阻撓家屬與有關方面直接協商善後,製造大陸「不尊重家屬意願」的輿論,以「絕食抗議」要挾,是有意煽動台灣同胞的感情。
文章表示,民進黨內有人總想找機會,把大陸提到「敵對關係的另一國」這樣的位置上,但從台灣民眾在電視「叩應」反駁,以及在報紙上讀者投書來看,這些行為違背了兩岸同胞發展兩岸關係的共同意願;即使在民進黨內,也有人不同意這些人泛政治化的言行。
以這次林案來看,李登輝海基會和「急獨派」形成了「雙贏」的局面,唯民進黨一家獨輸。
最大的輸家將是台灣人民
在這次林案的「政治炒作」中,民進黨唯一聊堪自慰的當是《聯合報》8月8日公佈的民調報告,報告說:
林滴娟遇害事件發生以來,知悉此事的人當中,對於兩岸政府處理表現的好評都增加,對於台灣政府是三成六滿意,三成七不滿意;對大陸政府是兩成七滿意,五成不滿意。
對於民進黨處理這次事件的表現,滿意的人則比不滿意的人多,比率為四成比兩成五。
中共在台灣輿論的「缺席裁判」中,其好評居然還能增加到二成七,而國民黨也只有三成六,亦應聊堪自慰了。
但是,無論如何,台灣政治當局的各方面必須嚴肅面對如何建立一個公平合理的兩岸關係,而不能繼續以主觀的偏執兒戲玩忽兩岸關係了,否則最大的輸家將是台灣人民。◆
社論
國際經濟觀察
國際政治與兩岸關係
李登輝與對美政策
台獨批判
白色恐怖與兩岸關係
中共的對台政策
新黨初選
新書出版
通訊
編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