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關係的又一里程碑

試評全國對台工作會議

章念馳
(上海東亞研究所所長)


今年5月11日至13日,中共召開了為期三天的第二次「全國對台工作會議」,會議結束後,北京當局僅發表了一個會議的新聞稿,刊出於14日的《人民日報》海外版,進一步的會議內容諱莫若深,外界不得而知,與會人士幾乎都受過交代,三緘其口,連無孔不入、無所不知的台灣記者也不得而知,只知道中 共當局非常重視這次會議,這次會議對中共的對台政策非常重要。唯與會人士上海東亞研究所所長章念馳對會議有深刻的「體會」,而在《中國評論》上發表了這篇文章,故特別轉載提供讀者參考。
我們則對這篇文章有幾點特別的「體會」。(一)中共當局清醒的認識到台灣歷史的特殊性和國際因素的影響,不是用民族主義一蹴可幾的,這是「實力統一論」的決心。(二)中共當局要求對台幹部要站在台灣人民的立場思考問題,不要怕「為台灣說話,為台獨張目」。(三)對台工作當有務實的靈活性,「對台胞我們應軟些再軟些,而對台獨應硬些再硬些」。這是一場新的和平的「人民戰爭」,台灣當局還能再懵懂下去嗎?(四)落實下來,「全國各地會掀起保護台胞權益和積極推動兩岸交流的熱潮」·文章沒說的,我們還有補充的「體會」,那就是在外交上將更封死台獨的國際空間。
此外,我們同意,兩岸的統一不是用民族主義一蹴可幾的;但是沒有了民族主義,兩岸就沒有和平及對等統一的感情、思想和理論的根據,中共當局能不慎乎?編者

距上一次全國對台工作會議八年之後的新一次全國對台工作會議已經閉幕了,這是一次規模最大的對台工作會議,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它召開於世紀之交前夕,對未來兩岸關係的健康發展,無疑是具有里程碑的作用,它將指導今後相當長時期的對台工作。

這次會議的內容目前正在大陸內部層層傳達與領會,海外與島內各種媒體也在小心地揣摩,但大家都思考同一個問題——即這次會議到底有什麼新意與有別於上次會議於何?我想姑先就這次會議的特點,妄發五點議論,以求教於海內外諸公。

站到兩岸關係的矛盾之上

第一是平和。這次會議從內容到發表的公報,從語言到用字遣句,可以說平和極了。沒有一個情緒化的字眼,沒有一句「大批判」式的語言。如此平和地敘述兩岸關係及大陸的方針政策,在這七、八年間可謂罕見,足見大陸已經站到了兩岸關係的矛盾之上,已經掌握了兩岸關係的主動權,因此可以坦然而平和地闡述兩岸關係。這樣的公報文字,台灣當局是可以看得下去的,台灣民眾更是可以接受的,可謂是率先開創做台灣民眾工作的範例。

兩岸力量對比開始發生根本性塑化

第二是自信。這種平和,可以說是出自最高當局的自信。從1990年第一次全國對台工作會議到今,中國大地發生了根本性變化。由當時國內的動亂到國際的制裁,從蘇聯東歐的解體到國內宏觀經濟失控,從島內政治生態的驟變到台獨的公開化,風風雨雨的兩岸關係起伏跌宕,促使中共和大陸政府對兩岸關係中的國際因素、島內因素、大陸內部因素作了種種調整;上下求索解決祖國統一之途,付出了許多艱辛與代價,終於看清了問題所在,掌握了問題本質,克服了認識上的盲點,擺脫了焦躁與悲觀的情緒,站到了矛盾之上,不再為之羈牽,促使兩岸關係穩定在一個新的階段。尤其經歷97香港回歸和確立了跨世紀的中共「十五大」綱領,兩岸力量對比也開始發生根本性變化。大陸對解決台灣問題有了更科學與清醒的認識,既一脈相承地繼承了原有對台方針與政策,又針對新問題新情況加以發展與變化,進一步遵循了鄧小平「誰也不吃掉誰」的主張,有了解決台灣問題的更寬闊胸懷與更高遠視野,顯示出中國第三代領導核心在這個問題上的從容與自信。

面對現實,指出許多新觀念與新做法

第三是務實。這種信心即表現在對台事務中的務實,這種務實就是出於對`台灣問題的清晰判斷。這是中國第三代領導人的鮮明特色。可以說,中國最高當局對台灣問題的了解從來沒有達到今天這樣清醒;這些年來對台研究的一切積極成果,幾乎都為最高當局接受了,於是形成了一條非常務實的路線。清醒地看到台灣特殊的歷史經歷與文化現實對民眾性格塑造與政治選擇產生的影響,由此造成的隔閡絕非用民族主義可一蹴而就的;清楚地認識到台灣民眾不統不獨的現實觀與台灣當局避談的民意基礎;同時深刻認識到國際因素在台灣問題上的現實影響。從而更辯證確立加強交流與促進統一的關係,確立了反對分裂、反對外國插手與滿足台灣民眾合理願望的關係,確立了促進政治談判與做全體台灣民眾工作的關係。

由於勇於面對現實,敢於破除陳舊觀念,而不是從教條與條條框框出發,因此提出了許多新的觀念與做法;特別強調首先要把國內的事情做得更好,把對台工作納入「十五大」的發展與戰略之中,突出了「一個中心和三個面向」,抓住了兩岸問題的本質。從做廣大台灣同胞工作著手,深入了解台灣民意著眼,致力爭取民心歸向,去取得台灣同胞的認同感。要求我們要持之以恆地耐心細心、把工作做到細微之處、扎扎實實穩妥推進,不圖虛、不圖快。總而言之,這是一條實事求是的路線,有了實事求是的精神,就不怕被 指責立場不堅定,為台灣說話為台獨張目,就能把握本質,取得主動權。

這樣的路線,似走遠路,實是近道,判斷清晰了,解決問題的路程還會很遙遠嗎?世間一切障礙,無非是「我執」與「迷障」。此一念與彼一念,此岸與彼岸,不就是迷障在作祟嗎?現在「我執」破了,「迷障」除了,感覺對了,問題不就容易解決了嗎!

對台工作不僅是台辦系統的工作

第四是重視。世間一切問題,只要重視起來,是沒有什麼不可解決的。此次全國對台工作會議就顯示了中共全黨及全國的高度重視,對台工作不再只是台辦系統的工作,而確立為全黨全國人民的「崇高願望」與「神聖使命」。要求全黨全民講這樣的政治和增強這樣的統一觀念,這將是影響深遠的。

這次會議選擇在澳門回歸前夕的世紀之交前夜召開,也是對台灣問題之重視。這是中國第三代領導人始終將台灣問題視為中國前途與命運的一個組成部分,始終堅持「從中華民族的整體利益和台灣同胞的長遠利益出發」,真正代表全體中國人民也包括台灣二千一百萬同胞的根本利益,這必然會被廣大台灣同胞接受。事實證明,一個強大的祖國才是兩岸同胞的福祉,分裂祖國,削弱自身力量,充當反華小卒,必然會遭全體中國人民的唾棄。可以預見,這次會議之後,必然在全國各地會掀起保護台胞權益和積極推動兩岸交流的熱潮,統一大業必將受到更大重視。這樣的善意與誠意也必會為廣大台胞理解,也會受到世界讚許,實現祖國的最終統一為時還會很遙遠嗎?

對台工作的兩手策略不可偏廢

第五是靈活。目標確定後,對台工作將趨於更加靈活。台灣朝野均認為此次全國對台工作會議大陸已建立起「新兩手策略」。民進黨中國事務部主任顏萬進表示:「北京在處理兩岸關係問題上已採用新的兩手策略,一方面將談判基調重新拉向『一個中國』政策下進行,另一方面又改變與台灣在野黨關係,配合強化台商保護措施,對台灣展開全面的統戰,將會展開新一輪的政治經濟攻勢。」

的確,兩手政策是對台工作中不可偏廢的。對台胞我們應軟些再軟些,而對台獨應硬些再硬些。同時,這次對台工作會議後,會使兩岸同胞在統一方式與內涵上有更寬闊的思考空間,為共同締造一個統一繁榮富強民主文明的新中國,獲得更多共同語言,讓廣大台灣同胞參與到祖國整個現代化進程中去,使兩岸同胞在這過程中重塑民族情感。

正如日本《產經新聞》所言「中共的對台政策轉向較現實路線,欲以長期多方面的交流來減輕台灣對中共的戒心,以保障兩岸維持現狀,最終將台灣納入一個中國的大傘之下,使台灣邁向就就統一問題進行協商之路。」又如旅美學人劉康所言:「化解敵意,共同謀求合作,在和平的環境下互相幫助與善意競爭,水到渠成地走向統一之路,正是為兩岸人民謀福祉的理性抉擇。」(《論述兩岸關係,跳出兩極思維》均見(《聯合報)6月2日)這兩段話雖不能確切代表這次全國對台會議精神,但這種思考是這次會議所提倡。這必然會為兩岸關係開創一個全新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