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獨霸世界 先逐鹿中國

記「99《財富》全球論壇」

林怡君
(人民大學新聞研究所台生)


已經落幕的「99《財富》全球論壇」,9月底在記憶中紙醉金迷、華洋雜處的上海灘舉行。這項被命名為《中國:未來50年》的全球性經濟盛會,將目光擺在中國往後50年的經濟發展,恰與同時間一系列回顧50年來時路的「國慶活動」形成一有趣且強烈的對比。商人究竟是商人,他們更關注的是未來在中國這個新興市場能賺到多少錢,而不是一個他們略顯得有些陌生的國家的風雨歷程。

由世界第一大傳媒和娛樂公司──時代華納集團──下屬的《財富》雜誌舉辦的這次全球論壇,在位於浦東新區黃浦江畔、剛剛落成啟用的「上海國際會議中心」舉行,為期三天的議程共進行了大大小小的演講與會議計46場。江澤民親率41名官員(包括中央有關部委的代表人及一些省、市、自治區的領導人)出席會議。參加的大老闆有外國企業三百多家的首席執行官(或者是總裁、主席、執行董事),其中有60家是進入「全球五百強」的大企業,大陸則有二百多家企業負責人,包括進入「全球五百強」的六家企業,另外香港有26家公司、台灣有六家公司的代表。論壇還邀請了數位演講嘉賓,如美國前國務卿季辛吉、新加坡內閣資政李光耀、諾貝爾經濟學獲獎者保羅.克魯格曼、美國前任財政部部長羅伯特.魯賓、中國經濟學家林毅夫、樊綱等,共計八百多人與會,另有近六百名中外記者前來報導此次盛會。規模之大,為《財富》舉辦全球論壇五年來之最。

人數的多寡或許沒什麼值得稱奇的,但會議的內容卻不能輕易忽略。首先,以往四屆年會的主題都是關於全球性的問題:第一屆新加坡的《同一個商業世界》、第二屆西班牙巴塞隆納的《全球競爭新秩序》、第三屆泰國曼谷《維持全球持續增長》與第四屆匈牙利布達佩斯《在新的全球經濟中創造財富》。然而此次論壇卻將焦點擺在一個區域──中國──身上,並將視線延伸到未來的50年,彷彿這些跨國企業的大老闆比中國人自己還要關心中國未來的經濟問題。至於具體的議題,整體來說,「如何在中國市場獲得成功」和「如何迎接網路經濟的挑戰」是兩項最主要也是最熱門的話題,許多會議都圍繞著這兩個核心,如《確定你公司的中國市場戰略》、《向中國出口:今天和明天》、《電子商務》、《把發展中世界帶入網路化》。《建設新中國:進入攻堅階段》這樣的議題,則讓人感到老外們似乎也對新中國的未來充滿期許。另外還有討論中國經濟現狀、中國國有企業改革、全球視野等各種演講與會議。

其中讓我感到很值得台灣人仔細玩味的兩個議題是《香港在中國現代化中扮演的角色》與《一國兩制對商務的意義》。啊!原來我們都忘記了,台灣人對「中國事務」是可以有更主動的作為與更積極的角色扮演,不知何時我們竟不知不覺地放棄了這項「權利」,而偏安一隅。再者,好像也從來沒有人從商務的角度來思考一國兩制的主張,至少它不曾在媒體上被公開討論過。(或許商人們早已盤算過了,誰知道?)我想,是一種「認同」迫使我們將自己抽離出原來的脈絡,並且無法理性地、開誠佈公地探討台灣未來的可能性。

另外還有一種「情緒」支使著台灣人不願參與、不願正視「中國事務」,更見不得近年來大陸的發展進步。論壇舉行期間,我看到台灣的一則新聞報導,文中說中共竟讓邯鄲鋼鐵廠老總這樣的小人物與季辛吉、魯賓等世界知名人士共聚一堂,還堅持在開幕式中必須將大陸紅酒與加州紅酒並列,然而事與願違,在論壇之前的國際會議中心開幕茶會中,食品受到污染導致許多上海官員與外國人士生病,並且不讓媒體報導食品受污染的消息……。我倒不是說台灣媒體應和大陸媒體一樣,只能報導論壇如何成功而不能報導這種出了差錯的消息,而是總覺得台灣老喜歡以一種幸災樂禍的心態來看待大陸。這種「看好戲」的態度,總會砸到自己的。八月中,大陸第一次閱兵預演時,台灣媒體報導一輛坦克竟在長安街上拋了錨冒起了濃煙,有很明顯地嘲笑他們裝備不良的意味。隔天台灣的F-16墜機。

話說回頭。經濟建設與發展是大陸自改革開放以來最重要的社會主題,尤其是近10年來,經濟改革的步伐也在謹慎中試圖加快。領導階層不刻意突出意識形態上的紛紛擾擾,老百姓更關心的是自身的經濟問題與未來前途,這是身在大陸很容易便能感受到的一種社會氛圍。但也不知道為什麼台灣一些經常在電視上對「中國事務」發言的專家、學者卻一再地漠視此點,好像大陸還處在政治動盪的時代。權威們動不動就說「我們絕不接受共產主義的統治!」,使得從小就接受「共產主義是邪惡的」思想教育下的台灣人,嚇得無論如何也得跟著說個「不」字。以非常中性的態度來說,無論共產主義是資本主義鼓吹者的人間地獄,抑或是馬克斯主義者的社會理想,現今大陸都遠未達到這種「境界」,並且離這「境界」還有一段相當的距離。

世紀之交,《財富》雜誌選擇在上海開年會,並將會議主題定在中國未來的50年,還有那麼多跨國企業的老闆來到這裡,很顯然地,中國已成為21世紀全球經濟格局的關注點。《財富》雜誌甚至提出這樣的口號:「欲獨霸世界,先逐鹿中國」,這聽起來雖然有些像當年日本軍國主義的侵略野心,而且商人最終的目的與信仰也就是賺錢一事,但從某個角度上來說,或許該學學商人們的眼光,拋開「情緒」,正視現今大陸社會發展的主題與社會現實,並且開始預想「50年後,中國會是什麼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