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大開發此其時也

董輔礽
(中國著名經濟學家)


最近,中央政府作出了「西部大開發」的決策。這是既正確而又重要的決策。

我國是一個幅員遼闊的國家。由於歷史、地理、自然條件等方面的原因,在經濟發展的水平上,大體形成了東部、中部、西部三個地區﹔東部最高,中部次之,西部最低。這只是大體的劃分,改革開放以來,中央把發展的重點放在東部(及南部,下同)沿海一帶。國有單位的固定資產投資一半以上投到了東部,在東部設立了五個經濟特區以及浦東開發區,設立了14個沿海開放城市,還有更多的經濟開發區,給予了一些加快發展、促進改革、擴大開放等方面的優惠政策。東部地區的經濟迅速發展起來。迄今以前,把發展的重點放在東部地區,是正確的決策。因為,東部地區原有的經濟基礎較好,交通比較便利,人才較多,更便於吸引外資和加強與境外的經濟聯繫,重點發展東部地區顯然可以更多更快地取得效益,事實也證明了這一點,東部地區經濟發展的成就巨大。當然,在重點發展東部地區時,中央也沒有撇下中西部地區於不顧,仍然從各個方面支援中西部地區的發展,隨後,逐漸在中西部地區設立了經濟開發區,把沿海的一些對外開放政策逐漸運用於內陸的省會城市和自治區首府,鼓勵外資投資於中西部地區,鼓勵東部地區以各種方式幫助中西部地區。

地區發展戰略的轉變

重點發展東部地區是我國改革開放一定階段上必須採取的戰略佈局。鄧小平在90年代就提出「要顧全兩個大局」的地區發展戰略。一個大局是,東部沿海地區要加快對外開放,先發展起來,中西部要顧全這個大局﹔另一個大局是,當發展到一定時期,到本世紀末全國達到小康水平時,就要拿出更多力量幫助中西部發展,東部沿海地區也要服從這個大局。現在,這種地區發展戰略已經到了必須由前一步向後一步轉變而且能夠轉變的時候了。

先從轉變的必要性來說﹕

首先,與其他地區相比,東部地區以往具有的某些優勢逐漸減弱,由於工資上升、地價高、房價和房租高,原來在東部地區蓬勃發展的勞動密集型企業、「三來一補」的企業,有些必須轉移,而且已經有一部分轉移到內地,上海的紡織企業就有一部分「東錠西移」,搬到了新疆。東部地區正經歷產業結構的升級,如不加緊發展西部以配合東部地區的產業結構升級,特別是加快高新技術產業、金融業等產業的發展,東部地區的進一步發展就會遇到巨大困難,難以應對加入WTO後面臨的國際競爭的壓力。

其次,東部地區的自然資源經過長期的開發,有些已經開始枯竭(如撫順的煤),有些已難以維持以往的產量(如石油),東部地區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必須得到內陸地區,特別是西部地區的資源的支援。加快開發西部豐富的自然資源已刻不容緩,否則不僅東部地區,而且全國的發展都會受到自然資源不足的約束。

第三,在我國人口的地理分佈中,東部地區約佔40%,中西部地區約佔60%。我國作為一個大國,國內市場始終居於主要地位。如果中西部地區,特別是西部地區經濟不能更快發展,那裡的人民(特別是農民)的收入不能提高,不僅東部地區的經濟,而且全國的經濟的發展都會受到國內市場擴大緩慢的限制。

第四,重點發展東部地區,導致了東部與中西部地區差距的擴大。1978年,在全國的國內生產總值中的比重,東、中、西三個地區分別為50.1%、34.3%和15.6%,1998年三者分別為58.3%、27.9%和13.8%。1978年,每人平均的國內生產總值如以東部為1,則中部為0.7,西部為0.52,1998年三者分別為1比0,0.55比0.42。東中西部地區的居民之間的收入差距也擴大了。以居民年收入的絕對額來說,1985年東部比中部和西部分別多179元和102元,1995年則分別擴大為1,669元和1,521元,這種趨勢還在繼續。同時,在東部投資的效益又遠遠高於在中西部投資。這就導致了中西部地區特別是西部地區的人力、財力資源大量流向東部地區,也就是人們通常說的「孔雀東南飛」。資源的這種流向如不扭轉,就會進一步障礙中西部地區,特別是西部地區的發展。

第五,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民族關係的和諧是我國社會保持穩定、經濟獲得發展、人民生活得以提高的重要前提之一。我國西部地區是我國眾多少數民族聚居的地區。中央政府一向關心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的發展和少數民族人民生活的提高,從財政上以及其他方面一直給予巨大的支援。近年來中央在西部地區的固定資產投資的增幅就比東部地區大。實行西部大開發的戰略不僅可以加快西部經濟的發展,而且有助於進一步促進各民族間的友好團結。

第六,我國邊境線長,與許多國家接壤,我們與周邊國家建立了睦鄰友好關係,解決了並正在解決歷史上遺留下來的邊界問題。90年代以來,我國實行全方位對外開放,先後開放了13個邊境口岸城市,開放了包括西部地區在內的各省會(自治區首府)城市。實行全方位的開放,使得西部地區成為對外開放的前沿,大大密切了我國與北部、西部、西南部的接壤國家的經濟聯繫。實施西部大開發。不僅可以進一步加強與這些國家的經濟往來,加強睦鄰友好關係,而且可以把這種經濟往來進一步延伸到中亞、西亞以至東歐、西歐,使第二條歐亞大陸橋真正成為連接歐亞的橋樑。

西部開發具有的條件

西部大開發是我國經濟的地區佈局在戰略上的大轉變,其意義巨大而又深遠。目前已經具有了許多有利的條件,使得實行這項重大轉變成為可能。

第一,我們已經實行改革開放二十多年,國家的經濟實力大大加強,特別是東部地區的經濟已經奠定了比較堅實的基礎,已經可以主要依靠自身的努力進一步發展,從而使得國家有能力將重點轉向西部地區的大開發。

第二,通過多年的建設,西部地區已有較好的基礎,近年來西部經濟的發展速度已經接近東部地區,有些年份甚至快於東部地區。西部地區的基礎設施大為改善,例如蘭新鐵路復線工程的建設、南疆鐵路的通車、南昆鐵路全線開通、西部一些地區的光纜工程的鋪設等等。這就是說,西部地區本身也已具備了大開發的條件。

第三,我國的市場經濟體制正在形成,使我們可以利用市場的力量加快西部地區的開發。市場經濟不僅大大拓寬了開發西部地區的思路,而且也可以調動開發西部地區的各方面的力量,例如,不是只靠國家的投入,還可以吸引民間的投入。

第四,經過多年的發展,西部地區已經初步具備了吸引外資的硬軟環境,而且已有越來越多的海外企業看到了西部發展的巨大潛力,紛紛到西部地區投資。

當然,開發西部地區並不容易,甚至比改革開放初期發展東部地區更加困難。因為有些地方自然條件惡劣,地區內城市間的距離很長,西部與沿海發達地區的距離更長,西部地區的基礎設施、經濟基礎以及社會人文條件仍較薄弱,開發西部地區需要巨額的投入,而且在短期內有些投入的回報率低。因此,開發西部地區必須作艱巨而又長期的努力。為此,中央要給予大力的幫助,西部地區自身要努力,東部地區要給予支援與合作。

應採取的幾個步驟

就中央政府的幫助來說,首先,正制定西部大開發的規劃,以便有步驟地推進。西部地區這樣大,只能首先集中地開發條件較好的地方,以帶動周邊的地區,然後再開發條件較差的地方。應該看到,西部有些地方的條件相當不錯,例如、西安、蘭州、重慶、成都、昆明、烏魯木齊等城市,各方面的條件並不比沿海許多地方差,完全可以先發展起來。西部地區的開發只能一浪一浪地推進。其次,要制定促進西部大開發的政策,這些政策應比以往給予東部地區的政策更加寬鬆、更加靈活、更加優惠,以便吸引和調動其他地區和境外的資源流向西部地區,並使西部地區的資源投入本地區的開發,而不再外流。再次,中央政府要通過財政的轉移支付,從財力上支援西部地區的開發,將一些中央投資建設的項目安排在西部地區,加快西部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和大型資源項目的開發,同時,中央政府還應在資源的地方分成和確定資源價格上給西部地區以照顧,以加強西部地區自我開發的能力。第四,中央政府還應賦予西部地區在因地制宜地制定發展經濟的政策上和改革開放上以更大的自主權,以便調動地方政府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西部地區如何揚長避短

就西部地區來說,首先,應促進幹部和群眾的思想的進一步解放,打破過時的思想、傳統、作風和習慣的束縛,以適應西部大開發的形勢,適應市場經濟的秩序。因為,思想觀念的落後是障礙西部地區發展的重要原因。其次,要進一步營造能吸引其他地區和境外的資源,特別是吸納人才和技術流向本地區的良好的硬環境和軟環境。再次,應採取各種政策和措施鼓勵本地區各個方面的資源投入本地區的開發,特別是鼓勵民間資源的投入。非公有制結構比重低、發展緩慢也是西部地區發展不夠快的一個重要原因。西部地區應破除不利於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障礙,在市場准入方面對非公有制經濟更加開放,特別是在資源的開發方面准許非公有制經濟的參與,新疆允許一個私營集團開發阿爾泰金礦就取得了好的效果。第四,西部地區的各個地方還應在中央關於西部大開發的總體規劃下,因地制宜地制定本地方發展的具體規劃,這種規劃應注意遵循市場經濟的規則,發揮市場的作用,注意揚長避短。這是很重要但又很難的事。西部地區不少地方儘管資源豐富,但缺水、交通極其不便,氣候等自然條件惡劣,如何揚長避短需認真探索。僅以克服產品產地與市場的距離遙遠,運輸成本高這一不利因素來說,就必須設法使本地生產的產品品質好、成本低、附加值高、體積小、重量輕、便於運輸。新疆有一個集團利用新疆日照長等條件建立了全國最大的西紅柿基地,加工成番茄醬,大量出口美國等地,就找到了借助市場力量,揚長避短的途徑。新疆另一個集團利用新疆特殊的自然條件,種植優質的天然彩色棉花,做成附加值很高的服裝出口外國,也是揚長避短的一個例子。最後,西部地區在資源方面最缺的還是幹部、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為此不僅要引入人才,而且更要加強本地人才的培訓。

就東部地區來說,以往東部地區在與西部地區的對口協作、幫助中已有過許多成功的經驗,仍可繼續實施。今後更應積極探索按照市場經濟的規則開展互惠互利的協作方式。例如,到西部地區投資開發自然資源,在西部地區的一些公司中參股,把某些在西部地區生產更為有利的商品轉移到西部地區等等。

長遠以來,西部地區的生態和環境遭受了嚴重破壞。西部地區的大開發應特別注意生態和環境的保護與改善。

(轉載2000年3月1日香港《大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