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後


從李登輝與司馬遼太郎的反華對談到「特殊國與國關係」的拋出,台灣海峽兩岸的關係被皇民政權頭號代表李登輝緊繃到一個爆發戰爭的臨界點。在華府「滴水不漏」的「圍堵」下,李氏終被逼出權力核心,走進歷史,留下一個分崩離析,欲振乏力的國民黨。李氏唯一或堪告慰的,是將政權「和平轉移」給其一手奶大的民進黨,但政權的轉移是否意味「皇民路線」的轉移?北京、華府與台灣選民在「拭目以待」。

在中華民國第十任總統當選人陳水扁的陣營裡,儼然以李登輝路線繼承人自居的「國政顧問」蕭新煌,公開主張不能從「特殊國與國關係」的立場上退卻,「戒急用忍」也不能輕言放棄,與另一位總統參選人,前民進黨主席許信良「回到一個中國立場保持50年和平」的呼籲,形成尖銳對比。在蕭新煌的繼承論與許信良的呼籲間,何去何從,在在考驗著阿扁及民進黨人的膽與識。從台灣二千三百萬人的利益出發,本期社論為阿扁尋找一條表裡兼顧的解套途徑:說到做到,確實遵守自己即將宣誓效忠的中華民國憲法。我們也同時呼籲北京稍安勿躁,要注意這次大選中60%以上的選民是不贊成台獨的。也是出於海峽兩岸全體同胞利益的考量,王曉波、劉進慶兩位教授在大作中提出誠摰的建言,呼籲阿扁回到「一個中國」的原則上來。

當選後,陳水扁已放出空氣,說是只要一個中國不是原則而是議題,兩岸什麼都可以談。選前其國政顧問團首席顧問李遠哲接受美國有線新聞網(CNN)訪問時,稱阿扁可做台灣的尼克森。李遠哲當記得1972年尼克森是在什麼「前題」下得以成行的;“acknowledge”兩岸中國人都認為只有一個中國。1979年雙方也是在這個「前題」下才建立外交關係,面對全球頭號強權,中共等了30年。即使不看二十多年來太平洋兩岸形勢的消長,即將上任的中華民國總統陳水扁有當年尼克森的份量嗎?中共會等30年嗎?張麟徵教授的大作,語重心長的評述中共何以不會給阿扁太多時間,呼籲阿扁切莫對眼下的寧靜掉以輕心,並期望他回歸一個中國,坐下來與對岸談出一個最有利於台灣人民的統一方案。楊開煌教授自稱悲觀的預言家,在大作中也耐心的為民進黨分析多種可以表達善意的方式。本期送廠前,報載阿扁決定使用故總統蔣經國的辦公室,我們但願這是他要回到一個中國的徵兆。

兩岸與國際的形勢變化逼人而來。隨著本期社論提到的大陸西北大開發進程,台獨的空問、時間都會遭到無情的壓縮。本期我們特別推出「西北大開發」,介紹台灣主流媒體刻意淡化的彼岸中國人民的成就,供即將易位的朝野參考。

在各種手段都無法阻撓中國綜合國力的提升後,美國又對中共祭出卡特時代的人權外交武器。要談人權,從本期茅漢先生《飢餓的美國人》大作中所述可見,美國比他們眼中的中共好不到哪裡,要改進的地方不少。要談人權外交武器,我們贊成中共針鋒相對,因此本期刊出中共提出的1999年美國人權紀錄。在美式大眾媒體鋪天蓋地的籠罩下,我們為本刊讀者開一扇檢驗美國人權水準的窗戶。

本期稿擠,賴尚龍、李山、趙國材諸先生的大作移後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