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剩下台灣問題
這個週末(3月18日)台灣即將選舉台灣當局的最高領導人。三組呼聲較高的競選搭檔:連蕭、宋張,和陳呂在民調上各顯得相當膠著,無法預測那家輸贏。可是,鑒於台灣國民黨的提名,連蕭組具有雄厚黨政資源的背景,在台灣的人文現實上,國民黨繼續執政的機率,仍不可以低估。再者,如果連戰在兩岸關係上,有明確的回歸《國統綱領》的主張,不受李登輝和他的隨從在「兩國論」上的混淆視聽的影響,而給選民一定的「安心丸」,則連蕭組也可能從最近北京(2月21日)發佈的《一個中國原則和台灣問題》的白皮書得到正面的效應。
如今,台灣島內能夠實施和平公正的選舉來產生執政領導,這是值得海內外中國人的肯定和讚揚。遺憾的是過去十年當中,李登輝的執政,不僅沒有善用台灣漸趨民主的政治環境去培養台灣百姓的「知的權利」和「理性選擇」。反而,趁機大舉推行狹隘的台灣「民粹主義」。一方面接承冷戰時期蔣家「中華民國」,挾洋自重來對抗祖國大陸。另方面,移花接木地把「中華民國」加上「在台灣」,企圖把台灣從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分裂出去。直至狂妄地試探兩岸「兩國」論,致使海峽局勢再度緊張,也使台灣選民的抉擇再度複雜化。
北京最近發表的白皮書,在台灣島內和美國反華份子當中都揭起了一些反抗的噪音,指北京的這個政策聲明是在干預台灣島內的選舉,威嚇台灣接受兩岸的統一。認為北京的對台政策從溫和的和平方法向強硬的使用武力升級。其中,尤其誤指「如果台灣無限期地拒絕通過談判和平解決兩岸問題,中國政府只能採取一切可能的斷然措施,包括使用武力,來維護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完成中國的統一大業。」為北京新加的一條強悍用武的條件。
事實上,北京發表白皮書,在時間上有它的針對性,但是,在政策內容和方向上仍是「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一貫不變。時間上的針對性有下面幾方面:一、繼香港、澳門回歸後,中國完全統一隻剩下台灣問題;二、李登輝拋出「兩國論」之後,行動上繼續在美國勾結反華勢力。促使美國眾院通過《加強台灣安全法》;並以中國武力威脅為由,向美國頻頻要求購買包括有反導彈裝備的驅逐艦和能及早探測導彈的雷達等先進武器;三、在台灣選舉後,不是選舉前,新產生的領導人,不論是那一組當選,或在選舉過程為爭取票源,對於「一個中國的原則」有所偏離或者含混其詞,在成立新的台灣執政時,必須面對「一個中國」的原則,別無選擇。
至於什麼情況下,解決台灣問題必須採取斷然措施,包括使用武力呢?北京早在1993年的白皮書《台灣問題與中國統一》提出:一、如果台灣宣稱獨立;二、如果台灣社會呈現嚴重不穩定;三、如果台灣的防禦力量明顯衰退;四、如果外力干預;五、如果台灣當局堅拒和平談判統一;六、如果台灣發展核武。(這些「如果」也都明白舉列在台灣的《中華民國1993-94國防報告》裡頭)。
李登輝圖謀和平「獨立」
所以,不允許台灣當局無限期地拒絕和平談判是北京對台一貫政策的重申。應該注意的是今年2月白皮書重申的重要背景精神。其一,「中國政府積極地、真誠地努力爭取實現和平統一。」其二,「中國政府堅決捍衛一個中國原則。」
第一方面,積極地真誠地努力實現和平統一,表現在自1979年全國人大常委會《告台灣同胞書》以來所有和平方法正面的行動和所得好的成果;保持台海的和平安定使兩岸人員來往、貿易交流,台商到大陸投資設廠,海協、海基兩會事務性商談,以至「汪辜」兩次會談,港澳回歸後,港台、澳台關係繼續保持和發展,等等。
沿循和平的途徑,得來這些良性發展的兩岸關係,應是值得海內外,包括台灣同胞在內,感到欣慰的。並且,只從這些正面成果來看,北京提議,在一個中國原則基礎上,兩岸雙方平等協商,共議統一,也應是合情合理的。
不幸的是,維持台海和平環境的20年來,也衍生了一些極其嚴重的和平統一的新障礙。尤其是過去10年來,李登輝主導的台灣當局,頻頻試探兩岸和平關係的底線:「一個中國的原則」。今年2月的白皮書就細數了這些「和平」的代價;李登輝的執政,在政權體制方面,「力圖通過所謂的憲政改革將台灣改造成一個『獨立的政治實體』,以適應製造『兩個中國』的需要。」「在對外關係方面,不遺餘力地進行以製造『兩個中國』為目的的『拓展國際空間』活動。」「在軍事方面,大量向外國購買先進武器,謀求加入戰區導彈防禦系統,企圖變相地與美、日建立某種形式的軍事同盟。」同時,更嚴峻地看到,「在思想文化方面,圖謀抹殺台灣同胞,特別是年輕一代的中國人意識和對祖國的認同,挑起台灣同胞對祖國的誤解和疏離感,割斷兩岸同胞的思想和文化紐帶。」
試想在短短的10年內,台灣的分離勢力利用了台海和平的環境,與北京「真誠地努力」以和平方式實現統一的兩岸政策,偷取製造了這麼多方面對一個中國原則的嚴重挑釁。再過10年,不說在政制方面、軍事方面和對外關係方面,台灣將偏離一個中國原則多遠,在台灣島內年輕一代人的文化思想方面,更難與祖國認同。而在最後這個文化思想方面,若兩岸無限期拖延談判協商,共同尊重一個中國的原則,大陸方面對於台灣島內的人為思想文化的生態,幾乎無從著力。
和平統一的紅燈已亮起
因此,今年2月的白皮書,重申「中國政府堅決捍衛一個中國原則」時,必要提出時間表的概念。或許有人解讀「無限期地拒絕」和平談判,並沒有具體確切的時間表,當今中共的領導人又大多屬務實派的。他們的作風是「堅持原則,彈性策略」(李潔明語)。以這樣眼光來解讀這次白皮書「時限」的概念可以有彈性,是相當危險的。
從上面幾方面白皮書所列舉台灣背離一個中國原則,越走越遠的現實觀察,北京所表達的是和平統一的紅燈已經亮起。在此台灣選舉新領導人之際,先說明白。任何新的台灣當政者,不能承繼李登輝的分離政策。這樣看來,新上台的台灣執政者,第一,在就任時就得對兩岸關係的立場明白表態;第二,在四年的任內,對於回歸一個中國的原則,要有積極的政策行動,並導致兩岸高層接觸,準備政治談判。這才是這次白皮書務實的,但無可選擇的彈性限度。這已經反應在白皮書發表之前,1月28日錢其琛在江八點五週年紀念會上說:「『台灣獨立』只能意味著兩岸之間的戰爭 ,不是兩岸之間的和平。」
最近,美國《華盛頓郵報》(99年3月12日)針對北京的白皮書,一位評論員,蘿蔔頭.蓋根(Robert Kagan)發表《中國將如何採取台灣》的文章。文中除了引用美國五角大廈戰略家估計,中國在五年內可用足夠的短程導彈,在45分鐘內使台灣的空防、預警和傳訊全部癱瘓。
堅強的國防和平的保證
因此,他主張柯林頓當政府應當售與台灣他們哀求的武備,並向中國領導人明確表示美國不會坐視中國對台用武。他結語說:「求和的一般心理是告訴愛好和平的人說,任何遏制未來衝突的方法,都是太挑釁性,也因此太危險。要求和平的國家往往相信不防備、不作衝突的準備,不僅是較為安全,而且意味著一種成熟的表現。然後,戰爭就發生了。」他這樣的顧慮,正好也是這次北京的白皮書,從中國國家利益思考,而得到同樣的一個顧慮。和平常付有代價,但是代價過高時,堅強有效的國防,就是和平的保證。◆
社論
百年回顧與展望
國際視窗
西部大開發
對台白皮書與「台灣安全加強法案」
台灣總統大選
給新總統建言
李遠哲與馬英九
短評
通訊
編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