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布希總統剛上任。究竟今後的美國外交政策走向為何,是舉世關切的問題。台海兩岸對於其對華政策是否有大幅的變動,更是引領而望,欲先知而後快。 雖然現在還沒有確定的答案,但個人認為要找到一個答案,應該先探詢布希政府對於全球外交是否有一整體觀,並且注意其負責外交與策劃國家安全的成員(即外交班子)的背景與導向。由此出發,或可揣摩出一個輪廓。
布希總統外交指導原則
首先,布希就職以來,對外交問題尚未提出具體方案。我們僅能歸納幾個已知的籠統大方針與原則。譬如,(一)他認為美國不應退縮回到從前的孤立主義,也不應當過份擴張其海外駐軍與承擔過份的責任;(二)在外交上,美國 一切作為,均應以美國利益為出發;(三)美國在保持其全球霸主地位以外,還須要讓世人認為它是一個有俠義心腸的霸主(這一點可說是新意);(四)尤其對於第三世界任何國家因「國家再造」過程(nation building)而興起戰亂時,美國不應該出兵干預。(五)在歐洲地區,如有動亂須要讓歐洲各國擔負更多責任,美國不應該越俎代庖;甚至美國在科索沃的駐軍,也應該撤回。(六)美國須要建立NMD (國內反飛彈防禦系統)與海外的TMD(戰區導彈防禦系統)。
最後兩點,最具爭議性。歐洲的盟邦已對第(五)點提出異議。至於第(六)點,除了歐洲盟邦以外,也已引起中共,俄羅斯以及其他國家的抗議。有這麼多不同地區的國家反對第六點,主要是因為美國如建立NMD 與TMD,勢將強迫某些其他國家為了自保也要建立他們自己的反導彈系統,以為抗衡。一時將引發冷戰以後的再一輪巨大的軍事競賽。在這些不同地區的國家看來,是很不利於世界穩定與安全的。布希政府的外交班子
再看新政府的外交班子,最主要包括白宮國家安全顧問賴斯博士,國務卿(外交部長)鮑威爾將軍,及國防部長阮慕斯菲三人。其中,以前二者在外交上更足輕重。 賴斯是蘇聯問題專家。當初在老布什總統任內,曾為白宮國家安全會議的成員,主司蘇聯事務。布希總統之所以選中她的原因,無外乎是認為她的專業與經驗,有助於今日的局面。但是,當初應付美蘇抗衡及核武器赫阻之經驗,今日是否真能適用於應付中美關係,當是一大考驗。再看鮑威爾將軍出任國務卿,他是有名的「儒將」,曾任參謀總長聯席會議主席及白宮國家安全顧問,也是所謂的「鮑威爾格言」的創造人。
所謂鮑威爾格言,即主張美國在對外用兵時,必先確定擁有三大條件:第一,有國內輿論之支持;第二,有絕對打贏的把握;第三,萬一參戰後發覺事不如人願,也必須先有急流勇退之錦囊妙計。所以,雖然鮑將軍與出任國防部長的阮慕斯菲一樣,均積極贊成NMD與TMD的建立,但由於「鮑威爾格言」裡所代表的主張,我們知道他儘管出身軍人,恐怕尚不致輕言動武。況且從他在國會作證時的表現,可以看出唯有他的身望與經驗,才敢公然在若干原則問題上(譬如對外美援與制裁問題)敢於頂撞參議院外交委員會主席以頑固保守出名的赫爾慕司參議員。
新政府對亞太地區政策
再看新政府對亞太地區的看法與可能的政策走向。布希政府認為亞太地區的安全仍需美國做其後盾;但在美國不願長期海外駐軍的狀況下,美國應該加強與日本的軍事聯盟。如此,則不但可以抵制朝鮮,而且可以防範中共。當然,美國也擔心日本近十年來的經濟一崛不振;且國內政治江河日下。中國的經濟卻不斷挺拔增長,沛然孰能御之。布希總統在他上任前四日,還特別強調他認為美國應該加強認識到今日經濟對國防安全的重要性(見《紐約時報》一月十六日第十頁)。所以,雖然在布希競選時對中國頗有微詞,認為中國是美國的戰略敵人,但在就任以來,其新政府之對華政策,似乎並沒有太脫離以往自尼克森以來歷屆總統的對華政策。
對華政策的大方向
布希總統的對華政策。最值得注意的是,儘管在意識形態上布希總統偶有驚人之語,但實際上則認為中國是美國外交的焦點。這點上,連參議院外交小組主席赫爾慕司也是承認與同意的。所以可知新政府在美中(共)關係上,不太會輕舉妄動的。這也決定了新政府對台灣與兩岸關係政策之實際走向必定務實無疑。我說「實際」走向,是因為傾向台獨者,只知一味強調美國據報導已表願意出售台灣所需購之神盾戰艦,以為這就證明了美國對台獨政策有支持之痕跡。其實,這是自欺欺人,其原因陳述如下。
對台灣與兩岸關係政策
要瞭解布希政府對台灣與兩岸關係之政策,首先,須注意布希總統與鮑威爾國務卿,以及國家安全顧問賴斯博士,均在不同場合異口同聲強調美國只承認「一個中國」。而且,在鮑威爾一月十七日於國會聽證會時,還特別補充說「台灣是中國的一部份」。 這個話,不單是講給國會聽的,而且也是對台灣更是對陳水扁與民進黨說的。關於這一點的更深一層意義,必須參照布希總統的「三個如果」才能完全瞭解。所謂三個如果,即,第一:如果台灣海峽爆發戰爭,而是因為台灣搞台獨挑釁而引發的,布希總統認為美國將不介入維護台灣;第二,如果戰爭是由大陸在沒有挑釁狀況下發動的,那麼美國不會袖手旁觀;第三,如果兩岸難達成共識,美國有義務跟根台灣關係法保護台灣地區安全(這是布希總統對美國華文《世界日報》書面訪問時之答覆,見《世界日報》,二○○○年十二月十五日,頁二)。
其實,布希的這「三個如果」,正如他支持一個中國原則一樣,全是依據台灣關係法而來的。該法案之制定是基於」一個中國」的大前提,也是建築於台灣問題應由(兩岸中國人依循)和平方式求得解決的先決條件。該法案中,第二節第四條明定了:任何不以和平方式來決定台灣未來的企圖,均造成對亞太地區和平與穩定的威脅。因此足以造成美國的「嚴重關切」。這段文字,內涵的玄機,必須參考當時國會對台灣關係法提案之激烈辯論,才能瞭解的。個人當時曾在國會旁聽良久。由於來自依利諾州的裴西參議員(Charles Percy)的一再逼問,最後國會達到一個普遍共識,即所謂「任何不以和平方式」企圖解決台灣之未來的企圖,包括因台灣搞台獨而惹起與大陸發生戰爭在內。
鑒諸此,新任國家安全顧問賴斯在一月二十一日對日本NHK訪問中的談話,其弦外之音更加值得注意。賴斯說美國對台海兩岸問題不再曖昧。她說若兩岸之一方「企圖改變現狀」,美國一定介入。儘管有人會認為賴斯所謂「介入」,是指幫助台灣對付中共。實際上,並非如此。須注意賴斯在此並未說用武力改變現狀,故決不是暗指中國大陸。她僅說倘若一方企圖「改變現狀」。意即指台灣若是以搞台獨來改變現狀,那麼美國一定要干涉。所謂「介入」的意思,在這個框架中即是要制止。故其說法是與布希總統以上的「三個如果」完全一致的。不過在台灣關係法中,並沒有說得如此赤裸裸的明白,而今布希總統與賴斯說出來了,所以她才說是「不再曖昧」了。
美國對台軍售顯示甚麼?
另外一個與美國對台灣政策有關的問題,是對台軍售問題。很多不明真相的人士,往往以為軍售即表示美國保護台灣對抗大陸的決心。而台獨人士也有故意對此特加渲染的傾向。但事實上,軍售並不等於美國對台灣安全的「介入」。由以上布希總統「三個如果」中,已可證明美國決不至於為了台灣與中國大陸打一仗;更何況如果戰爭是由於台灣搞台獨而引起的呢。可以說,正是因為美國不願為了台灣出兵與大陸打仗,所以才特別要以出售武器讓台灣自衛。就好比見一個人無論是失足和有意掉到海裡,在船上的人因為不能或不願跳下水去搭救,以免惹來一身麻煩,所以扔一個救生圈到海裡,讓其人自救。何況,美國國會有那麼多議員要出售貴重武器與裝備給台灣,是因他們後面的軍火商有暴利可圖。同樣地,傳說美國考慮將台灣納入TMD系統, 如果真的兌現,其真正收益人恐怕也是軍火商。台灣是否能因此而認為美國在台海動武時會為了台灣與中共打一仗,仍應存疑。要不然,豈不是與認為對美國人扔下救生圈就是鼓勵別人跳海,一樣荒唐?
如果有人仍癡心認為美國一定會出兵捍衛台灣,請別忘了布希總統的外交原則之一,是在第三世界任何國家內部進行「國家再造」過程中,美國是不會出兵干涉的(見上)。這些癡心人必須先說服布希總統,為甚麼中國大陸與台灣間的問題不是一種「國家再造」的過程。更必須說服他美國為台灣與中共打仗為甚麼是符合美國利益,而不僅是符合台灣利益而已。
再者,縱使布希政府在軍售台灣神盾軍艦上真的兌現了,這代表了甚麼?能否代表它真認為中國大陸軍力對美國甚至台灣造成威脅呢?鮑威爾國務卿在二月四日一次對美國ABC電視台訪問中,被詢問到中國大陸向俄羅斯購得可用以追縱摧毀航空母艦之驅逐艦兩艘,是否對美國造成威脅。鮑威爾上將回答道:「我認為中國僅是在積極現代化它的軍備,因為他們的軍備相當地落在時間後面。這不是甚麼值得大驚小怪的事情。」在問到這樣是否對台灣造成威脅時,鮑威爾補充說,「我認為亞太地區有美國的軍事駐防,將是區域安定的泉源。但是像中國這樣一個大國,它有改進它的軍力的本事與自由。這是可以預期的。我倒更感興趣知道中國政策的導向是甚麼,會不會威脅到區域安全。所以,正如我已經報告了的,我上任以後,第一個會見的客人就是中國大使。」
結束語
總的來說,這個觀點,代表了鮑威爾國務卿甚至整個布希政府對華政策的思路。自從鮑威爾被提名為國務卿以來,他一再強調「我們要與他們(指中國)合作,他們不是可能的敵人或者對手。也不是戰略夥伴。而是一個正在摸索他們自己道路走向的國家之一。」 但中美關係,究竟在布希政府任內會如何發展,尚待今年的兩大測驗方能分曉。第一次,是在今年四月間,美國須要決定是否確向台灣出售神盾戰艦。第二次是今年十一月,布希總統須去上海開亞太經合體的年會,屆時會與江澤民面談。不過,據我們現在所知,大概不至於有任何震天撼地的突變。也就是說,布希總統的對華政策,雖然不會「蕭規曹隨」,因為他已明言不會繼續克林頓的「美中戰略夥伴關係」。 但, 種種跡象顯示,其整體方向似乎還不至於遠離三個公報與台灣關係法的精神,對台灣而言,講得白一點,只要不以搞台獨來「改變現狀」,美國大概會繼續按照台灣關係法支持台灣的。歇後語
上文完成後,有兩則新聞值得一提。第一,最新民意測驗顯示 如果台海發生戰爭,美國人反對為台灣出兵與大陸打一仗的高達佔百分之五十一。第二,根據《華盛頓郵報》一篇報導,美國新政府可能敦促北京將其現在瞄準針對台灣的M11及M9導彈撤離。其中,第一則新聞,只不過證實了以前所知,並無新意,故無須致評。 第二則新聞,因可能誤導某些讀者,所以須加以詮釋。
如上所述,美國對台灣問題的基本立場是應由台海兩岸以和平方式解決。雖然依《台灣關係法》美國有與義務保障台灣安全,但美國決不願意被台灣拖下水而與中國大陸打仗。由此出發,從美國眼光看來,在中國大陸對台灣箭拔弩張隨時可能爆發戰爭情況之下,美國隨時被台灣拖下水之可能性也非常之大。所以,如果能勸勉北京將其沿海針對台灣之導彈撤離,雖然是為台灣解圍,也等於是為美國解困。何樂而不為哉。知道了這一點,我們就知道絕不能因此而認為美國的對華政策或對兩岸關係政策有所改變。◆
社論
布希政府的對華政策
兩岸對話
特載
《台灣論》批判
皇民化與日本軍國主義
敬悼戴國煇教授
評說蔣介石
兩岸交流
其他
短評
通訊
編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