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參訪心得
大陸參訪心得
「今天不談『政治』」
筆者利用春節過後,開學之前,以台商研究中心的名義與另一位負責中心運作的王精文教授帶著政治所與企管所研究生以及企業界人士一行四十人,以九天的行程參訪上海、蘇州與杭州各地的台資企業、台商協會、開發區與高科技園區,並與台商(協會)進行了數場座談,而參訪的企業則包括高科技產業、勞力密集產業,以及食品製造業等。至於座談的對象,則除台資企業之外,亦包括杭州、昆山台商協會,以及浙江大學等,收穫可謂相當的豐盛。在此願將參訪所見做簡單報告,並與讀者分享心得。
從去年五二○以來,台灣無論在政治、經濟,或是社會議題上皆出現了高度不確定的狀況。憲政體制的模糊、執政與在野政黨角色的混淆、失業率的升高、企業的出走,以及核四爭議等事件,都使台灣百姓在生活上的痛苦指數節節升高。人民對政府不具信心,而對於自己未來的前途更是沒有把握。反觀大陸,雖然內部亦有諸如領導班子交替、開發大西部、甚至是法輪功等的問題,但是大陸人民卻個個對於未來充滿希望。
上海浦東機場佔地面積的廣大、聯結上海、杭州、蘇州等地高速公路的陸續興建、上海捷運系統的陸續完工,以及各個經濟開發區所提供的諸多優惠措施,皆使上海、蘇杭地區成為吸引跨國企業進駐的有利條件。雖然台灣當局也為台灣人民描繪了諸如「綠色矽島」、「非核家園」,以及「亞太運籌中心」等的藍圖,但是政府在政策的作為上卻無法有效的提出如何達成這些目標的具體規劃,更不用說是去說服台灣人民相信政府達成這些目標的決心與能力。
在數場座談與訪問的內容中可以發現大陸台資企業及台商的一些共同看法。首先,幾乎是不約而同的,在會談開始之際,他們都會強調今天不談「政治」,但是隨後他們卻又花最多的時間在與政治相關的各項議題之中。從對政府採取「戒急用忍」政策的不解、三通遲遲無法推展而喪失先機、到兩岸無法和平相處的無奈等都使大陸台商企業抱怨連連。
一位台籍高階幹部便認為,過去大陸在未開放之前,所採取的「鎖國政策」,已因時代環境的改變而大幅開放,反倒是台灣當局採取了保守的「鎖國政策」,使得台灣企業的競爭力正逐漸的喪失。
雖然,在商言商,但是政治因素對經濟事務造成影響的事實卻不容忽視。當問到台灣當局是否能有效而及時的協助台資企業時,他們都是持著相當保留的態度。令人驚訝的倒是台資企業與各地台商協會的朋友們一致肯定大陸當局對台資企業的協助。
台商增加 台籍幹部日益減少
當然,或許有人會認為這純粹是統戰、是種「請君入甕」的策略,以增加未來與台灣談判或牽制台灣的籌碼。但是,試想,如果這是種賠本生意,那又為甚麼台灣的企業一波又一波前仆後繼的前往大陸?難道他們都不考量投資的風險?或者應該說台灣當局並沒有負起做為國家所應盡的責任?當責怪企業不根留台灣時,政府當局是否曾仔細思考過究竟能提供何種的誘因,提高產業的競爭力,使其願意做到根留台灣?
在探討企業競爭優勢時,麥克‧波特特別提出「鑽石體系」,並強調政府在提升企業競爭力上的重要性。但是,縱觀兩岸經貿互動的狀況,台灣當局似乎並沒有扮演起積極主動的角色。另一項值得深思的問題是,雖然赴大陸投資的企業日漸增加,但是台資企業內部台籍幹部的數量卻正在日漸減少,這尤其是在勞力密集的製造業中更是顯著。此一事實的顯現可以說明幾件事。
第一、大陸人才的素質並不亞於台灣所培育出來的人員,尤其是在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後,在地利的條件下,成為台資企業負責人可以倚重的對象。
第二、相對於台灣薪資的高漲,在成本的考量下,台資企業負責人自然願意以較低的薪資僱用相等程度的大陸幹部以落實所謂的「本土化」政策。如此一來,台籍幹部的前景就變得更加艱辛。
至少經濟上 台灣的未來在大陸
一位台籍高階主管便坦誠他對未來的擔憂,深怕有一天老闆將他換掉,而以同樣的代價僱用十位大陸幹部。在國內失業率持續升高、產業外移速度持續加快、而大陸又人才濟濟時,台灣就業巿場中人力資源的何去何從,可能是下一個值得思考的議題。
沒有實際到過大陸,便無法感受大陸市場的活力,以及大陸人民時時刻刻所展現出來的旺盛企圖心。而到過大陸之後,對於台灣的末來發展,以及兩岸關係的走向,亦一定會有更深刻的認識,最起碼,在經濟上,台灣的未來在大陸。
在波特的「鑽石體系」中,機會是另一個可能創造出競爭力的變數,決定的關鍵在於是否能掌握到契機。當全球的眼光皆聚焦於大陸之時,台灣豈可置之度外,當大陸廣大的商機出現時,台灣當局又豈可不全力協助企業在大陸佔有一席之地。
在「零阻力經濟」的新經濟時代,市場佔有率愈高,愈容易獲得更多的市場,因此,先進入巿埸並佔有一席便成為重要策略,而政府如何在機會出現之際,盡一切努力協助企業提升國際競爭力,便成為當務之急。
參與此次參訪活動的一位企業界成員在最後的心得交換座談中語重心長的說,在前三天,她是以觀光的心情四處遊玩,非常高興,但是接下來三天的所見所聞,卻讓她心情開始沈重了起來,到最後三天,她已開始為台灣下一代的前途開始擔憂了起來。雖然生命自然會找到自己的出路,但台灣未來的出路是更好或更壞呢?當台灣當局對於二二八是否應放假一天都難以迅速做成決定時,我們又如何相信明天會更好呢?◆
社論
布希政府的對華政策
兩岸對話
特載
《台灣論》批判
皇民化與日本軍國主義
敬悼戴國煇教授
評說蔣介石
兩岸交流
其他
短評
通訊
編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