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峽評論社」北京參訪紀實
「海峽評論社」北京參訪紀實
「海峽評論社」北京參訪團一行十六人,應「中華全國台灣同胞聯誼會」邀請,由吳瓊恩教授擔任團長、毛鑄倫教授擔任副團長,於九十年二月十三日至二月十七日赴北京訪問五天。訪京團搭乘澳門航空002班機於二月十三日下午抵達北京,受到中華全國台灣同胞聯誼會副會長鄭東寧、副部長楊驊等人的熱烈歡迎,當晚下榻於北京翠宮飯店。
參訪團此行最主要目的是參加二月十五日上午由兩岸關係雜誌社、台聲雜誌社、及海峽評論雜誌社所共同舉辦之座談會。北京各界參加此次座談會的單位有國台辦、海峽兩岸關係研究中心、社科院台研所、台灣研究會、中國統一促進會、海協會、全國政協、全國台聯、聯合大學台研所、兩岸關係雜誌社、及台聲雜誌社,約五十餘人與會。
會議由毛鑄倫教授主持,台聲雜誌社社長蘇民生致歡迎辭,蘇社長首先肯定《海峽評論》創刊十年來「孜孜不倦鑽研和平統一理論;廣泛團結海內外主張和支持和平統一的朋友,作者群和讀者群不段擴大,遍及島內、海外、和祖國大陸;大力宣傳和平統一思想,是凝聚島內促統力量的一個陣地,也是兩岸民間交流的一個渠道。」吳瓊恩團長表示十年來《海峽評論》秉持「繼承台灣同胞愛國主義的傳統、發展中華民族和平統一理論」的原則,歷經艱難,致力於兩岸關係的推動,也獲得愈來愈多的支持,今後將與各位共同攜手,共創兩岸和平統一大業。
與會官員、學者針對當前兩岸關係的發展踴躍的提出看法,特別是一個中國共識難題、兩岸三通的迫切需求、青年學生的交流互訪、台灣政情發展、統一理論的建構等議題熱烈交換觀點與意見。
參訪團於北京訪問期間拜會了海協會、全國政協、中華全國台灣同胞聯誼會、海研中心等單位,受到孫亞夫副會長、萬國全副主席、楊國慶會長、唐樹備主任熱情的接待與宴請。參訪團並於拜訪時深入的與各單位討論元月22日錢其琛副總理的談話,大家一致認為錢其琛副總理的談話展現了更大的善意與更彈性的處理空間,尤其是錢其琛副總理談話中所宣示的「海峽兩岸分隔多年,在意識型態、社會制度等方面存在差異,這些因素,我們應當充分加以考慮」、「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大陸和台灣同屬一個中國」,這些善意的表達將為兩岸的復談奠定重要的基礎。
《海峽評論》北京參訪團此次也訪問了兩個很特殊的單位,參訪團於二月十五日下午參觀了位於北京東高地的航天衛星中心,由該中心資深研究員劉燕生先生簡報中國大陸發展航天工業的歷史,劉燕生先生並解說了自製研發的長征一號、二號、三號、四號火箭及各式衛星的規格、性能,為參訪團成員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月十六日上午參訪團來到了名聞中外的盧溝橋,受到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張承鈞館長及全體館員的熱烈歡迎,參訪團首先觀賞了實況模擬盧溝橋戰役多媒體簡報,接著參觀館內各項抗日文物,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特別設立了台灣抗日紀念館,陳列了自1895年以來台灣同胞英勇抗日的史跡。令人遺憾的是館內各種抗日文物展出過於偏重中國共產黨的觀點,至少台灣遊客有這種感受。中共現於盧溝橋旁興建了對日抗戰紀念館、紀念碑、及雕朔公園,宛平縣城老城牆、千年歷史的盧溝橋、搭配這些新建的紀念館,形成了一個觀光景點,它同時擔負著很重要的教育使命,告訴世人不要重蹈歷史的覆轍。
來到北京第一個印象是:整個城市都動起來,為北京2008年申請主辦奧運而努力。雖然時值寒冬,北京的市容、交通煥然一新,各項市政建設都積極針對2008年主辦奧運,這種企圖及力爭上游的決心令人欽佩。
「海峽評論社」北京參訪團在台灣政黨輪替執政後首次訪京,兩岸關係的發展在「一個中國」、「三通」等議題停滯不前的時刻,訪京團與北京各界廣泛的交換意見,並且深信兩岸關係縱有波折,但不會影響兩岸人民追求統一的決心;未來當以智慧、耐心、善意為中華民族的統一而努力。◆
社論
布希政府的對華政策
兩岸對話
特載
《台灣論》批判
皇民化與日本軍國主義
敬悼戴國煇教授
評說蔣介石
兩岸交流
其他
短評
通訊
編後